天文大師:來自美國的天文攝影師——Chad Leader

2020-11-22 騰訊網

為了讓我們的用戶們更多的接觸到海內外的各位天文大師,了解天文大師們的故事,學習他們成功的經驗。

小編決定,每周採訪一位國際天文大師,給大家帶來「新鮮滾燙」的採訪稿。

本期採訪的是Chad Leader,一位來自美國的天文攝影大師,也是2020 ASIWEEK 天文攝影大賽第40期的冠軍。

下面是本次採訪原文:

Q1:

你好Chad!恭喜你獲得了本期ASIWEEK的冠軍!首先能和我們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嗨,大家好,我是Chad Leader,一名43歲的音樂家。目前居住在美國華盛頓,我喜歡天文、音樂編曲、表演還有徒步旅行。

Q2: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拍攝星空的?當時用的是哪個望遠鏡?

一年多年,在2019年7月的時候,我開始嘗試用一臺二手的星特朗Edge HD 8」和AVX赤道儀拍攝星空。在此之前我雖然有一個星特朗Nextar 127 SLT,不過主要用來觀測行星。

Q3:

那麼你現在的器材有哪些?給我們展示一下吧!

我目前有兩套設備。主要用的一套由星特朗Edge HD 8」加信達EQ6-R Pro赤道儀構成,再配備0.7x減焦鏡(焦距1422mm,焦比f/7),或者Hyperstar鏡頭(焦距390mm,焦比f/1.9)。

第二套設備輕便很多,主要在我出門時使用。望遠鏡是Explore Scientific ES ED80,搭配Hotech SCA平場鏡或Starizona APEX 0.65x減焦鏡。赤道儀則使用米德LX85或AVX。

相機使用ZWO的ASI294MC Pro和ASI533MC Pro,導星相機ASI174MM Mini或ASI120MM Mini。兩套設備都使用ZWO的EAF電調焦輔助對焦,和ASIAIR PRO捕捉數據控制導星。

我的兩套設備,在後院裡架好準備拍攝了

蝙蝠星雲(IC 1340),器材:星特朗Edge HD 8 + 0.7x減焦鏡 + 信達EQ6-R Pro + ASI294MC Pro + ASIAIR PRO。使用L-eNhance濾鏡,單張曝光5分鐘,累計6.9小時。波特爾8級天空。

鯊魚星雲(LDN 1235),器材:Explore Scientific ES ED80 + Starizona APEX 0.65x減焦器 + 米德 LX85 + ASI294MC Pro + ASIAIR PRO。無濾鏡,單張曝光2分鐘,累計1.9小時。波特爾4級天空。

Q4:

你是如何拍攝你的本期獲勝圖片Wizard Nebula(巫師星雲)的呢?拍攝還順利嗎?

8月我花了兩個晚上連續拍攝這個目標,使用Edge HD 8」、0.7x減焦鏡、L-eNhance濾鏡和ASI294MC Pro。構圖不容易,即使我先用bin2模式試著曝光了60s,還是很難在小視場中找到目標。完成構圖後,我使用自動拍攝單幀曝光300s,主相機ASI294MC Pro製冷到0攝氏度,增益250。第一天表現不是很好,校準板上結露了,我因為捨棄了兩個小時的數據。第二天晚上就好多了,視寧度不錯,我在OTA上加了個加熱帶降低結露風險。兩個晚上累計曝光了8.1小時,單張曝光300秒,共87張。

巫師星雲(NGC 7380),器材:星特朗Edge HD 8 + 0.7x減焦鏡 + 信達EQ6-R Pro + ASI294MC Pro + ASIAIR PRO。使用L-eNhance濾鏡,單張曝光5分鐘,累計8.1小時。波特爾8級天空。

Q5:

你都是在後院拍攝照片的嗎?你們那兒的拍攝環境應該不是很好吧?

是的,我的大部分照片都是在自家後院拍攝的。很不幸,我家離華盛頓DC的波特爾8-9級區域只有1英裡遠,所以拍攝環境真的很糟糕。對我來說,這個愛好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學習對抗嚴重光汙染。因而每次有機會外出到更黑的地方拍攝時,我都感覺像是一種享受。

Q6:

除了ASI294MC Pro?你還有一個ASI533MC Pro,能講講為什麼會選擇它嗎?它和你的望遠鏡搭配效果怎麼樣?

之所以選擇ASI533MC Pro,主要是因為相對ASI294MC Pro來說它和Hyperstar的搭配效果更好。ASI294MC Pro很好,但是搭配Hyperstar時有點欠採樣,採樣精度在2.39」/pixel(角秒每像素)左右,而ASI533MC Pro搭配Hyperstar採樣精度在1.94」 /pixel。然後在購買之前,我也研究了一下方形傳感器的畫幅能容納多少目標,結果挺符合我的預期。

用ASI533MC Pro搭配Hyperstar拍攝的第一批照片之一,玫瑰星云:

玫瑰星雲(Caldwell 49),器材:星特朗Edge HD 8 + Hyperstar v4 + 信達EQ6-R Pro + ASI533MC Pro + ASIAIR PRO。使用L-eNhance濾鏡,單張曝光1分鐘,累計3.5小時。波特爾8級天空。

Q7:

我們看到你還用ASI533MC Pro拍攝了一張象鼻星雲,拿了2020年8月23日的APOD,能說說這張照片的拍攝經過嗎?

拍這張照片的當晚我參加了一個由我們本地天文俱樂部(Astronomical Society of Greenbelt)舉行的「虛擬」Zoom星空派對。使用器材f/1.9 Hyperstar和ASI533MC Pro,我用ASIAIR PRO的實時疊加功能快速疊加了20分鐘(單張曝光1分鐘)的象鼻星雲,然後傳接給其他人。照片看起來相當不錯,所以星空派對結束後,我決定再次拍一下這個目標。當晚的剩餘時間裡,我建立了一個自動拍攝序列,開了抖動,把相機製冷到0度,增益設置到200,單張曝光60s,一共拍攝了229張,累計3.8小時,就這樣趁著難得的好天氣,我拍完了這張照片。

象鼻星雲(IC 1396),器材:星特朗Edge HD 8 + Hyperstar v4 + 信達EQ6-R Pro + ASI533MC Pro + ASIAIR PRO。使用L-eNhance濾鏡,單張曝光1分鐘,累計3.8小時。波特爾8級天空。

Q8:

有沒有考慮過嘗試一下黑白相機?

我正在考慮購買你們的新相機ASI294MM Pro。黑白相機的作品確實非常棒,我看到過不少十分優秀的SHO照片,以及在光汙染不容樂觀的情況下用黑白相機加窄帶濾鏡捕捉到的驚人細節,這些都讓我很羨慕。可以說購買黑白相機將會是個很正確的選擇。不過,鑑於我一開始就用的彩色相機入門天文攝影,我得說,彩色相機的優點也很明顯,很方便,搭配合適的器材和技術它們也能創造出同等優秀的作品。

Q9:

你使用什麼後期軟體?眾所周知後期也是天文攝影中非常難的一部分,有很多新手在這一步就放棄了,你怎麼看呢?

主要用PixInsight和Topaz Studio。確實,各種後期軟體的學習難度很大,我理解新手們困擾或放棄的原因。不過就我個人的看法,後期處理是這個愛好的最重要部分之一,在處理時,最大化利用你捕捉到的數據、帶出天體的細節和色彩、創造一張獨一無二的天文照片,這是個很值得的過程。

學習後期處理軟體是要花費不少時間,這跟學習樂器是一樣的。我每次處理新目標時都會學習到更多,永無止境。

Q10:

那麼如果讓你給新手一些建議的話,你會說些什麼呢?

我建議新手先將精力集中在拍攝技術上,確保你的設備沒有問題、視場平整、星點圓潤。學習如何設置曝光時間和增益,研究一下如何正確校準亮場,這比後期處理更緊要。為什麼呢?因為經過良好校準的拍攝數據你是隨時可以再次查看的,當你的後期處理水平進步了之後,你還可以再次處理。烏雲密布的夜晚,我們無法出去拍攝新數據,這時候在家裡重新處理舊數據就會是個非常好的提升技術的機會。

旋渦星系(M51),器材:星特朗Edge HD 8 + 0.7x減焦器 + 信達EQ6-R Pro + ASI533MC Pro + ASIAIR PRO。無濾鏡,單張曝光240s,累計6.8小時。波特爾8級天空。

Q11:

未來有興趣投入精力到專業的天文科研嗎?

有可能的話,我當然希望能為天文科學做一些貢獻。雖然作為業餘深空攝影愛好者,我們的器材很難和那些重要的天文臺和太空基項目中的器材相提並論。我們拍攝天文也只是因為它們恰好很漂亮,一般情況下我們所捕獲的數據不能提供任何新鮮的科學信息,但是這些照片中確實包含非常有趣並且準確的天文信息,大眾在視覺上更喜歡觀賞這些照片。

這其實也是我為什麼喜歡天文攝影的原因,這是一種生活中非常罕見的藝術和科學的結合體,十分令人著迷。

Q12:

你認為CMOS天文相機的未來會怎麼樣?

CMOS相機會刷新大家對天文相機的認知!未來天文攝影師應該會獲得價格更低、更優質、適配度更高的光學系統,CMOS前沿相機就將會是這其中最重要的一環之一。

Q13:

你當前有在拍攝什麼目標嗎?還是說有計劃要開啟什麼新項目?

我現在正在加州度假,這裡有一個波特爾2級的地方,我挺希望能帶著我的Explore Scientific ED80去拍一下。可惜由於最近加州大火,拍攝計劃只能先擱置了。如果在我離開之前天空狀況能變好的話,我打算拍一些仙王座的暗星雲,包括鳶尾花星雲和海馬星雲,此外我也打算用ASI294MC Pro加Starizona APEX 0.65x減焦器拍攝昴宿星團。

Q14:

最後一個問題:對ZWO有什麼建議或者反饋嗎?

ZWO是個非常棒的公司,我不是在說說而已,我有好幾個你們公司的產品,對它們都十分滿意。你們創新的產品非常符合使用邏輯,也很便捷。ZWO團隊也很負責,我有什麼問題你們總能給我快速解答。非要說有什麼建議的話,那就希望你們不斷創新、持續發展、繼續給ASIAIR PRO增加新功能吧。我很贊同你們的研發方向,請繼續推出可以解決用戶實際問題的產品吧,比如說各種調節環和濾鏡抽屜等,這些產品真的簡化了天文攝影師的不少工作流程,降低了天文攝影的難度。

鷹狀星雲(M16),器材:星特朗Edge HD 8 + 0.7x減焦器 + 信達EQ6-R Pro + ASI533MC Pro + ASIAIR PRO。L-eNhance濾鏡,單張曝光240s,累計3.4小時。波特爾7級天空。

—END—

RECOMMEND

相關焦點

  • 天文大師(第三十八期):來自美國的天文攝影師——Anis Abdul
    為了讓我們的用戶們更多的接觸到海內外的各位天文大師,了解天文大師們的故事,學習他們成功的經驗。小編決定,每周採訪一位國際天文大師,給大家帶來「新鮮滾燙」的採訪稿。本期採訪的是Anis Abdul,一位來自美國的天文攝影大師,也是2020 ASIWEEK 天文攝影大賽第33期的冠軍。
  • 2016年度天文攝影師攝影大賽獲獎作品
    近日,由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所主辦的年度天文攝影師攝影大賽公布了2016年度的獲獎結果。最終,來自中國的攝影師Yu Jun憑藉拍攝於印度尼西亞的「倍裡珠」天文現象,從4500幅攝影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本屆賽事的總冠軍。
  • 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入圍複賽作品公示
    由北京天文館主辦的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火熱進行中。大賽徵稿已於8月23日結束,共收到來自365位天文攝影師的1079幅作品。相比去年,無論是參賽人數還是提交作品數都多了一倍多,在此對大家的踴躍參賽表示感謝。
  • 木星出現一道神秘綠光,慢慢分裂,天文攝影師懷疑是外星飛碟
    當你首次看到這張高清照片的時候,一定會感到驚訝,以為這是一幅水彩畫,或許出自哪位藝術大師之手,可能價值不菲,但實際上這是太陽系八大行星木星真實的模樣,雖然木星體積很大,但是一顆氣態行星。這表明木星上的大氣正在劇烈運動,可以用「風起雲湧」來形容,為了揭秘木星上的大氣運動,美國朱諾號飛船現在正以一個橢圓形的軌道圍繞木星旋轉,每隔一段時間接近一次木星,以極近距離飛掠木星大氣。
  • 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開始徵稿
    為提升天文愛好者、攝影愛好者天文觀測和天文攝影水平,激發公眾的想像力、創造力,更好地感受星空之美、宇宙之美、科學之美,由北京天文館主辦的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8月2日拉開帷幕。今年的大賽擬設五個主題:夜空之美,表現純淨夜空和美麗地景的星野、星軌作品;城市星空,在城市裡和城市近郊拍攝的天文攝影作品,可以體現光汙染對星空的破壞,引發人們對光汙染的關注,提升公眾的節能環保意識;壯麗的特殊天象,日食、月食、流星雨等特殊天象作品;宏偉的太陽系,太陽、月亮、行星、彗星及其他太陽系天體的特寫作品;神秘的宇宙深處,星雲、星團、星系的特寫或者廣域深空作品
  • Steed:最浪漫的天文攝影師想帶你一起「追星」
    Steed拍攝 眾所周知,果殼的幾位主筆都有自己壓箱底的技能,比如經常給大家科普天文知識的steed老師,他可能是最會尋找天空美景的人,也是最浪漫的天文攝影師。 當你下班後在擁擠的人潮中穿行時,他在欣賞來自億萬年前的星芒: 夏季大三角,在城裡也能看到,銀河可就看不到了
  • 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落幕 各大獎項揭曉
    【環球網文旅報導】由北京天文館主辦的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於2020年11月11日落下帷幕,主辦方在河北廊坊潮白河喜來登酒店舉行了隆重的「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頒獎禮暨獲獎攝影師分享會」,並進行了網上直播。
  • 攝影師拍到罕見極光 被科學家認定為新型天文現象
    日前,在Facebook群組Alberta Aurora Chasers中,多位天文愛好者都分享了如彎刀般的罕見極光,並將之命名為「Steve」。如下圖,由攝影師Dave Markel在加拿大北部拍攝,與普通的極光不同,照片中的極光及其狹窄,猶如一把彎刀立於天地之間。
  • 天文相機
    就算沒有專業又昂貴的天文專用攝影機,你也可以捕捉到美麗的星空了:新加坡初創公司 TinyMOS 開發了一款專門為拍攝天文景象而設計的相機,造型則接近普通的數位相機,便於攜帶。TinyMOS 的設計師們為相機配備了一種獨特的降噪算法,能夠在低光照的情況下改善照片質量。
  • 你眼中的天文攝影是什麼?
    --2005年圖:NASA/蓋蒂圖片社1840年,約翰·威廉·德雷伯利用達蓋爾照相法所拍攝的月球照片成為了北美首張天文攝影照片。人類對攝影最原始的嘗試(例如:達蓋爾照相法)和今天先進的攝影技術的原理都是捕捉物體所發射的光,而太空攝影中攝影機捕捉的光線全都來自宇宙。
  • 振旺光電和北京天文館合作啦,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來襲
    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還有十天就要截止徵稿了,各位老夥計們,還有人沒參加的嗎?一年一度,北京天文館主辦,各位業內天文大佬評審,五項超級大獎,紅毯頒禮,國內天文攝影圈的超重量級比賽,天文攝影師的名譽之戰。一起來乘風破浪呀朋友們!
  • 攝影師拍下「精靈閃電」 天文愛好者稱之為「錦鯉」圖
    紹興攝影師沈超在拍攝星空時,偶然拍下這個極為罕見閃電的身影,也是國內第二次有人記錄到這種閃電。由於難得一見,這張圖片也有了天文「錦鯉」的外號。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天文界的「錦鯉」照片讓氣象局直呼「人品炸天」拍到這張珍貴照片的沈超供職於當地一家影視公司,拍攝紀錄片是日常工作,但是將鏡頭對準星空卻是他自己多年來的愛好。
  • 「攝影師分享」手機輕鬆拍天文?這幾點細節一定要注意
    隨著手機拍照技術的快速迭代,很多小夥伴們不再局限於用手機拍攝日常景物,而轉向拍攝天文景觀,比如常見的拍攝星星、月亮等等。但是,怎麼才能拍出滿意的效果相信是很多小夥伴都想了解的。那麼今天我就以OPPO Reno 10倍變焦版為例給大家介紹拍攝日全食和星空的幾個天文攝影小技巧,幫助大家輕鬆拍出天文大片。(OPPO Reno 10倍變焦版拍攝的復活節島星空)日全食攝影天文景觀最吸引人的莫過於日全食,不過要想拍出滿意的日全食景觀,下面三個細節一定要注意。
  • 天文熱潮席捲美國
    當地時間8月21日,一次罕見的日全食景觀橫貫美國大陸,這是1918年以來首次發生僅在美國可見且美國東西兩岸皆可觀測的日全食。  此次日食在美國掀起了天文熱潮,數百萬的美國人湧向日全食地區觀看了這場天文奇觀。
  • 圖集: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落幕,快來領略宇宙之美
    11月11日,由北京天文館主辦的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揭曉了最終獲獎者。大賽一共設置五個組別,主題分別為「夜空之美」「城市星空」「壯麗的特殊天象」「宏偉的太陽系」「神秘的宇宙深處」,每個組別均選出冠亞季軍,此外所有參賽者中還有一位總冠軍。
  • 回顧2019年20張天文美圖
    天文攝影師RonBrecher利用從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的一個天文臺獲得的數據製作了這個星系的美妙圖片。 圖片來源:RonBrecher 7.三星共晨 天文攝影師Miguel Claro在葡萄牙梅託拉的暗夜阿爾克瓦保護區(Dark Sky Alqueva Reserve )的聖多明戈斯(Mina de São Domingos)拍攝到了這張照片。 圖片來源:Miguel Claro 8.雷鳴月
  • 天文望遠鏡
    赫歇爾是製作反射式望遠鏡的大師,他早年為音樂師,因為愛好天文,從1773年開始磨製望遠鏡,一生中製作的望遠鏡達數百架。赫歇爾製作的望遠鏡是把物鏡斜放在鏡筒中,它使平行光經反射後匯聚於鏡筒的一側。  在反射式望遠鏡發明後的近200年中,反射材料一直是其發展的障礙:鑄鏡用的青銅易於腐蝕,不得不定期拋光,需要耗費大量財力和時間,而耐腐蝕性好的金屬,比青銅密度高且十分昂貴。
  • 天文攝影100招:天邊有顆明亮的星
    這可是個麻煩事,只要對天文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像天狼星這些恆星,無論你用什麼望遠鏡看, 也只是一個哆嗦著的白點。而像金星、木星這些行星,使用大口徑望遠鏡配合短焦目鏡,得到較高放大比後,可以看到一些星球上的細節,比如木星雲帶,金星盈虧等等。因此有些天文攝影師是專門用長焦望遠鏡拍攝行星的。
  • 【天文器材開放日】老師教你使用天文望遠鏡(青少年入門級)
    廣州天文愛好者協會天文顧問國內設計、製造天文器材先行者,天文器材私人定製第一人2003年成立廣東實驗中學天文社2007年成立華南農業大學天文愛好者協會2009年發現小行星高雄星2012年成立廣州市天文愛好者協會2013年4月28日,263906
  • 飽覽絢麗星河 "星空之境"原創天文主題巡展開幕-星空 天文攝影...
    據《勞動報》報導,從現在起至11月26日,上海科技館原創天文主題巡展「星空之境」,在上海自然博物館B1臨展廳免費開放。該展覽以國內外頂尖天文攝影作品為主,輔以罕見隕石、星象藝術品及科學多媒體裝置,通過多種手段把荒野之上的壯美帶回城市,讓可望不可及的蒼穹變得觸手可摘,感受到星空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