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首屆中國學科評估報告。據悉此次評估從教學、研究、引文、國際視野和行業收入五個方面分別對各高校的學科進行評估。本次中國大陸高校共80所上榜,其中雙一流高校36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6所,「雙非」高校26 所。
北大清華不分伯仲,深大作為「雙非」代表表現亮眼
據報告數據顯示,北京大學共有52個A類學科,成為上榜高校中榜首,浙大以49個A類學科緊隨其後,而清華大學則以48個A類學科位居第三。其中北大和清華上榜學科均為A類學科,這展示了其強大的學科實力。武漢大學以33個A類學科位居第5,中南大學以22個A類學科位居第11,超過了哈工大、北航和同濟等著名高校。此外,部分「雙非」高校也有亮眼表現。其中,深圳大學有13個A類學科,1個B類學科,2個C類學科,總計16個學科位居內地高校A類學科排行第19名,是本次排名最高的「雙非」高校,超過了南開和山大等高校,表現出強大學科實力和未來發展潛力。
人文社科類學科是我國高等教育短板,北大霸主地位無法動搖
在細分學科排名上,清華大學領跑藝術學科;經濟學科北大、清華、南大和人大不分伯仲;北大依舊是教育學科、管理學科和歷史學科霸主;清華、北大和復旦在文學領域齊頭並進;法學領域中大超車清華北大和復旦。雖然各學科均有高校入選A類,但是我國教育學、歷史學、藝術學和哲學無論是開設高校數量和學科水平較國際高校平均水平還有些許差距,與全球其他高校相比,中國大陸高校在這些領域的平均學科水平往往較低,而且不及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學科。其中應用經濟學的B-和社會學的B,均低於其他大型研究國家,應用經濟學是拉低中國高校整體平均評級的學科,在31所參與該學科評級的中國大陸高校中,約有一半大學僅獲得C+、C或C-的平均評級。
我國高校學科水平相較國際雖不足,但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屆中國學科評級結果直觀的表現出的藝術學、人文社科學科領域中國大陸高校仍落後於其他主要研究國家和地區高校,但是如果這些領域得到提升的話,就可增強中國大陸高校的整體表現。比如北京大學之所以在本次學科評估中登頂榜首,主要是因為其研究領域覆蓋廣泛,其中包括我國高校短板的多個人文社科學科領域,同時反映出中國大陸高校在學科評級中的普遍現象,學科範圍廣泛的綜合型高校相比專攻某一領域的高校無論是單一學科還是高校整體評估表現都更好。
雖說實力還存在差距,但泰晤士高等教育首次針對中國高校進行學科評估,已經是對我國高校及學科水平的認可,這也體現出我國高校在近些年來在各學科的飛速發展。希望未來我國高校無論是在優勢學科還是薄弱學科都會有喜人的進步和巨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