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向記者通報,16日凌晨我國將發生月全食,屆時只要天氣晴朗,我國西部、西南部分地區可見全過程,其他地區可見不同程度的「帶食月落」。
王思潮表示,本次月全食全球很多地方都可觀測到,非洲、中亞地區能看到完整的月全食過程,在南美洲,西非和歐洲地區,月亮「帶食升起」。
月食分為半影月食、月偏食和月全食三種。月亮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就會發生月全食。月全食很具觀賞性,此時從地球上看去,月亮會呈現難得一見的古銅色,也就是平常所說的「紅月亮」。
王思潮介紹,16日凌晨發生的月全食的全過程為:2時23分初虧,3時22分食既,4時13分食甚,5時03分生光,6時03分復圓。整個月食過程持續時間為3小時40分。本次月全食的最大特點是全食時間比較長。由於月球幾乎從地球本影的中心穿過,因此歷時較長,全食階段(食既到生光)達到1小時41分鐘,是近年來比較長的一次。因此,公眾可長時間欣賞到「紅月亮」的迷人風採。
王思潮表示,本次月全食復圓時分,我國大部分地區月亮已經落下,因此,除了西部、西南部分地區可見全過程外,其他地區可以欣賞到「帶食月落」。
王思潮提醒,由於天氣原因或觀測時間因素不能看到此次月全食的公眾也不必懊惱,因為今年12月10日晚間將發生的月全食觀測條件更好。
精彩的月全食16日凌晨將現身蒼穹,我國西部、西南部分地區可見全過程,其他地區可見不同程度的「帶食月落」。為了能一睹「紅月亮」的迷人風採,天文專家提醒說, 「觀測月食的最主要影響因素就是天氣,因此,公眾需要做好心理上的充分準備。」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說,「由於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正值梅雨季節,因此,當天天氣狀況究竟如何是影響月食觀測的重要因素。如果是陰雨天氣,此次月全食就無法觀賞。」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