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圖解:神經網絡、機器學習、數據科學一網打盡|附PDF

2020-12-06 和訊

  來源:becominghuman.ai

  編輯:元子

  【新智元導讀】完全圖解人工智慧、NLP、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大數據!這份備忘單涵蓋了上述領域幾乎全部的知識點,並使用信息圖、腦圖等多種可視化方式呈現,設計精美,實用性強。

  今天,新智元要為大家推薦一個超實用、顏值超高的神經網絡+機器學習+數據科學和Python的完全圖解,文末附有高清PDF版連結,支持下載、列印,推薦大家可以做成滑鼠墊、桌布,或者印成手冊等隨手攜帶,隨時翻看。

  這是一份非常詳實的備忘單,涉及具體內容包括:

  神經網絡基礎知識

  神經網絡圖譜

  機器學習基礎知識

  著名Python庫Scikit-Learn

  Scikit-Learn算法

  機器學習算法選擇指南

  TensorFlow

  Python基礎

  PySpark基礎

  Numpy基礎

  Bokeh

  Keras

  Pandas

  使用Pandas進行Data Wrangling

  使用dplyr和tidyr進行Data Wrangling

  SciPi

  MatPlotLib

  使用ggplot進行數據可視化

  Big-O

  神經網絡Cheat Sheet

  神經網絡基礎知識

  人工神經網絡(ANN),俗稱神經網絡,是一種基於生物神經網絡結構和功能的計算模型。 它就像一個人工神經系統,用於接收,處理和傳輸計算機科學方面的信息。

  基本上,神經網絡中有3個不同的層:

  輸入層(所有輸入都通過該層輸入模型)

  隱藏層(可以有多個隱藏層用於處理從輸入層接收的輸入)

  輸出層(處理後的數據在輸出層可用)

  神經網絡圖譜

  圖形數據可以與很多學習任務一起使用,在元素之間包含很多豐富的關聯數據。例如,物理系統建模、預測蛋白質界面,以及疾病分類,都需要模型從圖形輸入中學習。圖形推理模型還可用於學習非結構性數據,如文本和圖像,以及對提取結構的推理。

  機器學習Cheat Sheet

  用Emoji解釋機器學習

  Scikit-Learn基礎

  Scikit-learn是由Python第三方提供的非常強大的機器學習庫,它包含了從數據預處理到訓練模型的各個方面,回歸和聚類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機,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工具。在實戰使用scikit-learn中可以極大的節省代碼時間和代碼量。它基於NumPy,SciPy和matplotlib之上,採用BSD許可證。

  Scikit-Learn算法

  這張流程圖非常清晰直觀的給出了Scikit-Learn算法的使用指南。

  針對Azure Machine Learning Studios的Scikit-Learn算法

  被Python武裝起來的數據科學Cheat Sheet

  TensorFlow

  Python基礎

  溫馨提示,本圖配合《100天從Python萌新到王者》食用,效果更佳。

  PySpark RDD基礎

  Apache Spark是專為大規模數據處理而設計的快速通用的計算引擎,通過Scala語言實現,擁有Hadoop MapReduce所具有的優點,不同的是Job中間輸出結果可以保存在內存中,從而不再需要讀寫HDFS,因此Spark能更好地適用於數據挖掘與機器學習等需要迭代的MapReduce的算法。PySpark是Spark 為 Python開發者提供的 API。

  NumPy基礎

  NumPy是Python語言的一個擴展程序庫。支持高端大量的維度數組與矩陣運算,此外也針對數組運算提供大量的數學函數庫,前身Numeric,主要用於數組計算。它實現了在Python中使用向量和數學矩陣、以及許多用C語言實現的底層函數,並且速度得到了極大提升。

  Bokeh

  Bokeh是一個交互式可視化庫,面向現代Web瀏覽器。目標是提供優雅、簡潔的多功能圖形構造,並通過非常大或流數據集的高性能交互來擴展此功能。Bokeh可以實現快速輕鬆地創建交互式圖表、儀錶板和數據應用程式。

  Keras

  Keras 是一個用 Python 編寫的高級神經網絡 API,它能夠以 TensorFlow, CNTK, 或者 Theano 作為後端運行。Keras 的開發重點是支持快速的實驗。能夠以最小的時延把你的想法轉換為實驗結果,是做好研究的關鍵。

  Pandas

  pandas是一個為Python程式語言編寫的軟體庫,用於數據操作和分析,基於NumPy,納入了大量庫和一些標準的數據模型,提供了高效地操作大型數據集所需的工具。Pandas提供了大量快速便捷地處理數據的函數和方法。

  使用Pandas進行Data Wrangling

  Data Wrangling通常被翻譯成數據整理,這個詞最開始火起來是因為2017年的電影《金剛·骷髏島》,演員馬克·埃文·傑克遜扮演的角色之一被介紹為「我們的Data Wrangler史蒂夫伍德沃德」。

  使用ddyr和tidyr進行Data Wrangling

  為什麼使用tidyr和dplyr呢?因為雖然R中存在許多基本數據處理功能,但都有點複雜並且缺乏一致的編碼,導致可讀性很差的嵌套功能以及臃腫的代碼。使用ddyr和tidyr可以獲得:

  更高效的代碼

  更容易記住的語法

  更好的語法可讀性

  Scipy線性代數

  SciPy是一個開源的Python算法庫和數學工具包。 SciPy包含的模塊有最優化、線性代數、積分、插值、特殊函數、快速傅立葉變換、信號處理和圖像處理、常微分方程求解和其他科學與工程中常用的計算。 與其功能相類似的軟體還有MATLAB、GNU Octave和Scilab。

  Matplotlib

  Matplotlib是Python程式語言及其數值數學擴展包NumPy的可視化操作界面。 它為利用通用的圖形用戶界面工具包,如Tkinter, wxPython, Qt或GTK+向應用程式嵌入式繪圖提供了應用程式接口(API)。

  使用ggplot2進行數據可視化

  Big-O

  大O符號(英語:Big O notation),又稱為漸進符號,是用於描述函數漸近行為的數學符號。 更確切地說,它是用另一個(通常更簡單的)函數來描述一個函數數量級的漸近上界。 ... 階)的大O,最初是一個大寫希臘字母「Ο」(omicron),現今用的是大寫拉丁字母「O」。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新智元。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的最佳Python庫
    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是該時代最需求的技術,這一需求促使每個人都學習不同的庫和軟體包以實現它們。這篇博客文章將重點介紹用於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的Python庫。這些是您掌握市場上最被炒作的兩項技能的庫。機器學習創建可以準確預測結果或解決特定問題的機器學習模型是任何數據科學項目中最重要的部分。實施ML,DL等涉及對數千行代碼進行編碼,當您要創建通過神經網絡解決複雜問題的模型時,這可能變得更加麻煩。
  • 重建腦科學與AI之間的橋梁,人工神經網絡比機器學習更優嗎?
    1943 年,美國神經科學家麥卡洛克(Warren McCulloch)和邏輯學家皮茨(Water Pitts)在 「A Logical Calculus of Ideas Immanent in Nervous Activity」 一文中提出了神經元的數學模型,受人體大腦神經元的啟發,機器學習領域早期的重要算法 —— 人工神經網絡(Artificial
  • 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面試問題集錦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我面試了許多公司涉及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的初級職位。介紹一下我自己,以讓你對我有一定了解。我還有最後幾個月就研究生畢業,我的碩士是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我之前的大部分經驗是研究/學術,但在一個早期創業公司待過8個月(與機器學習無關)。這些角色包括數據科學、通用機器學習和專精自然語言處理及計算機視覺。
  • 機器學習算法盤點:人工神經網絡、深度學習
    機器學習算法盤點:人工神經網絡、深度學習 佚名 發表於 2016-08-01 16:26:33   機器學習無疑是當前數據分析領域的一個熱點內容。很多人在平時的工作中都或多或少會用到機器學習的算法。
  •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
    現在看,當時的科學巨頭還是過度樂觀了,直到60年後的今天,我們還是在弱人工智慧領域摸爬滾打。  神經網絡(NeuralNetwork)簡單說就是機器學習眾多算法中的一類,設計的時候就是模仿人腦的處理方式,希望其可以按人類大腦的邏輯運行(儘管目前來說對人腦的研究仍不夠透徹)。神經網絡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但現在基本很少聽到了。飲鹿網(innov100)產業研究員認為神經網絡可以簡單的分為單層,雙層,以及多層網絡。
  • 機器學習,神經網絡能否揭開:量子物理學的神秘面紗?
    今天,通過技術的進步,人們可以比過去更深入地研究電子行為,從而有可能實現像個人電腦那樣改變世界的科學突破。然而,這些工具生成的數據太複雜,人類無法解釋。科內爾領導的一個團隊開發了一種利用機器學習來分析掃描隧道顯微鏡(STM)生成數據的方法,掃描隧道顯微鏡是一種技術,它可以生成亞原子尺度的圖像。
  • 神經網絡原來這麼簡單,機器學習入門貼送給你|乾貨
    白交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你想學機器學習嗎?這裡有一個入門貼適合你。什麼神經網絡、隨機森林、計算機視覺通通一網打盡。這個Facebook軟體工程師做了一個入門貼。專為基礎為零的初學者打造。有基礎的同學,也可以來看看加深一下理解。
  • 【深度】機器學習進化史:從線性模型到神經網絡
    大約在2005年左右,神經網絡又開始捲土重來。神經網絡其實算是上世紀80年代的技術,一些人甚至認為它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得益於計算機視覺的技術的最新進展,讓(卷積)神經網絡的使用顯得卓有成效。事實上,神經網絡已經開始在其他應用上「大展宏圖」,包括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翻譯等領域。但是有一個問題:在所有提及的機器學習分布式模型中,神經網絡可能是最具挑戰性的。
  • 盤點| 機器學習入門算法:從線性模型到神經網絡
    原標題:盤點 | 機器學習入門算法:從線性模型到神經網絡 選自Dataconomy 機器之心編譯 參與:王宇欣、吳攀、蔣思源這些電腦程式一旦接觸新的數據,就將會改變它們的「思考」(或者輸出)。為了實現機器學習,算法是必需的。算法被寫入計算機並在其剖析數據時給與其需要遵循的規則。 機器學習算法經常被用於預測分析。在商業中,預測分析可以用於告訴企業未來最有可能發生什麼。例如,使用預測分析算法,在線 T 恤零售商可以使用當前的數據來預測下個月他們將會售出多少 T 恤。
  • 機器學習算法匯總:人工神經網絡、深度學習及其它
    常見算法有邏輯回歸(Logistic Regression)和反向傳遞神經網絡(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非監督式學習: 在非監督式學習中,數據並不被特別標識,學習模型是為了推斷出數據的一些內在結構
  • 網際網路上20大免費數據科學、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慕課
    多元微積分——麻省理工多元微積分是數據科學中的另一個重要概念。從簡單線性回歸到支持向量機,以及神經網絡,微積分都是必要的。本課程涵蓋多元函數的微分、積分及向量微積分。8.概率與統計——史丹福大學概率和統計是數據科學中所有奇蹟發生的基礎。如果沒有p值分布和二項分布以及所有行話,用數據進行預測將是不可能的。
  • 金融領域裡的機器學習算法介紹:人工神經網絡
    神經網絡神經網絡(又稱人工神經網絡,英文為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簡稱ANNs)是一種高度靈活的機器學習算法,它已被成功地應用於具有大量特徵的非線性複雜交互任務。神經網絡通常用於分類和回歸,但在強化學習中(可以是無監督的)也很重要。下表顯示了多元回歸和神經網絡之間的聯繫。
  • 神經網絡原來這麼簡單,機器學習入門貼送給你 | 乾貨
    什麼神經網絡、隨機森林、計算機視覺通通一網打盡。這個Facebook軟體工程師做了一個入門貼。專為基礎為零的初學者打造。有基礎的同學,也可以來看看加深一下理解。神經網絡概論作者說,神經網絡並不複雜!「神經網絡」一詞很流行,人們通常認為它很難,但其實要簡單得多。是不是這樣呢?先看再說。神經網絡的理解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神經元、神經網絡的構建、訓練神經網絡。神經元——神經網絡的基本單元
  • 如今統治機器學習的深度神經網絡,也曾經歷過兩次低谷
    這個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領域已可開挖的黑金,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洪流,走向何處,他們真的知道嗎?如今媒體大V們隨手甩出的「深度學習」的概念,不明覺厲的深度神經網絡(DNN)、卷積神經網絡(CNN)、深度置信網絡(DBN)、卷積深度置信網絡(CBDN),少有人知曉,它們都曾是無人問津的「屌絲」。Yann Le Cun,一個需要被記住的名字
  • 極簡機器學習課程:使用Python構建和訓練一個完整的人工神經網絡
    而本文介紹的系列視頻,將帶領大家使用Python構建和訓練一個完整的人工神經網絡。1.數據+架構要想使用一種機器學習的方法,我們首先需要數據。獲取到數據後,我們會使用程式語言Python,在二維numpy庫裡存儲數據。數據準備好後,就可以用它訓練一個模型了。機器學習中有大量的模型,本文訓練的是當前特別火的人工神經網絡。Ps:把數據放進模型之前,我們需要考慮數據單位間的差異。
  • 2020年 Top 20 機器學習和數據科學網站
    每天我都能看到瘋狂的信息流,不幸的是,有很多虛假或毫無價值的東西,尤其是在數據科學和ML上。哪裡可以找到所有相關和有用的材料?-這就是問題所在。和大家分享我整理的機器學習和數據科學網站。#8 Data Science Central數據科學中心也許是網絡上最好的獨立數據科學博客。該網站專為大數據從業者設計,提供社區體驗,包括擴展的編輯平臺、社交互動、基於論壇的技術支持、最新的技術、工具和趨勢,以及行業就業機會分類部分。Data Science Central還提供網絡研討會和獨特的會員套餐,可免費訪問網站上的所有內容。
  • 「神經網絡」的逆襲:圖解80年AI鬥爭史
    「連接主義」(Connectionism),又叫仿生學派,主張模仿人類的神經元,用神經網絡的連接機制實現人工智慧。第一次AI危機情況在1969年起了變化,「符號主義」代表人物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寫了一本名為《感知器》(Perceptron)的書,結果直接把神經網絡給寫死了。
  • 前沿播報 | 新全光二極體、新型自旋閥結構、新型高效節能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神經網絡核磁共振成像」…
    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開發出新型高效節能的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近日開發出能夠解決複雜科學問題的高效節能的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研究人員通過將深度學習神經網絡(DNNs)轉化為「深度脈衝」神經網絡(DSNNs),可以提高網絡設計與運行的能源效率。
  • 10本機器學習和數據科學的必讀書籍推薦
    雷鋒網按:Matthew Mayo 是知名數據科學網站 KDnuggets 的副主編,同時也是一位資深的數據科學家、深度學習技術愛好者,在機器學習和數據科學領域具有豐富的科研和從業經驗。近日,他在 KDnuggets 上推薦了一份機器學習和數據科學相關的免費必讀書單,雷鋒網特來與大家分享。
  • 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之六:人工神經網絡
    觀眾老爺這期講機器學習的神經網絡算法,本來小編想先介紹基於我們人類知識和規則的機器學習的,但想著打鐵要趁熱,上期我們將人類的視覺系統進行了建模,今天咱們了解一下機器學習的人工神經網絡算法,這樣能比對出機器與人的差異,也能深入理解人工智慧算法具體的實現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