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光生於山坡、疏林下、林邊、路旁、溝邊草叢中

2020-08-28 奇文導航

千裡光,又名九裡明、九裡光、千裡及,眼明劃,黃花草黃花母、九龍光、九嶺光等。為菊科植物。

千裡光多年生攀援草本,根狀莖木質,粗, 徑達1.5釐米,高1~5米。莖伸長,彎曲,長2-5米,多分枝,被柔毛或無毛,老時變木質,皮淡色。

千裡光葉具柄,葉片卵狀披針形至長三角形,長2. 5-12釐米,寬2-4.5釐米,頂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截形,戟形或稀心形,通常具淺或深齒,稀全緣,有時具細裂或羽狀淺裂,至少向基部具1-3對較小的側裂片,兩面被短柔毛至無毛;羽狀脈,側脈7-9對,弧狀,葉脈明顯;葉柄長0.5-1(-2) 釐米,具柔毛或近無毛,無耳或基部有小耳;上部葉變小,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漸尖。

千裡光頭狀花序有舌狀花,多數,在莖枝端排列成頂生復聚傘圓錐花序;分枝和花序梗被密至疏短柔毛;花序梗長1-2釐米,具苞片,小苞片通常1-10,線狀鑽形。總苞圓柱狀鐘形,長5-8毫米,寬3-6毫米,具外層苞片;苞片約8,線狀鑽形,長2-3毫米。總苞片12-13,線狀披針形,漸尖,上端和上部邊緣有緣毛狀短柔毛,草質,邊緣寬幹膜質,背面有短柔毛或無毛,具3脈。舌狀花8-10,管部長4.5毫米;舌片黃色,長圓形,長9-10毫米,寬2毫米,鈍,具3細齒,具4脈;管狀花多數;花冠黃色,長7.5毫米,管部長3.5毫米,簷部漏鬥狀;裂片卵狀長圓形,尖,上端有乳頭狀毛。花葯長2.3毫米,基部有鈍耳;耳長約為花葯頸部1/7;附片卵狀披針形;花葯頸部伸長,向基部略膨大;花柱分枝長1.8毫米,頂端截形,有乳頭狀毛。

千裡光瘦果圓柱形,長3毫米,被柔毛;冠毛白色,長7.5毫米。

千裡光扦插繁殖:每年7-10月,截取地上部枝條,並須帶有2個節間,選陰溼肥沃的土壤,將插條插入土中,土表留一個節,經常保持土壤溼潤,約10-15d成活。

千裡光壓條繁殖:每年9-10月,選母株粗壯枝條,於枝條基部2-3節處壓上泥土,枝稍露出地表,待節上生根後剪斷,使與母株分開,另行栽種。

千裡光為菊科千裡光屬植物千裡光,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明目,止癢等功效。

千裡光生於山坡、疏林下、林邊、路旁、溝邊草叢中。產於河南、陝西、江蘇、浙江、廣西、四川等省。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