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現20個全新行星位於適居帶 其中1顆超像地球

2021-01-15 環球媒體瀏覽


◢   早安,周四   ◣

歡迎大家實時與我們互動
推送下方可以留言

◆◆◆◆◆◆◆◆◆◆◆◆◆◆◆◆◆◆◆◆


《環球媒體瀏覽》播出時間:

每周一至周五 早09:00——10:00

請鎖定 環球資訊廣播

歡迎關注公眾號 @環球媒體瀏覽

與節目實時互動



NASA發現20個全新行星位於適居帶

其中1顆超像地球


根據 NASA 資料,截至 2017 年 11 月 3 日,天文學家已發現逾 5,000 顆系外行星候選者,超過 3,200 顆已被確認(其中有 2,337 顆由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確認),如果這次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新發現的 20 顆系外行星最後都證實適合居住,則目前人類可居住的系外行星總數將達 50 個。研究已發布在《天體物理學》。


        克卜勒任務(Kepler Mission)是NASA設計用來發現環繞其他恆星之類地行星的太空望遠鏡,在繞行太陽的軌道上利用凌日法觀測 10 萬顆恆星,對各種不同光譜類型的恆星進行廣泛觀測,以確定有多少類似地球的行星或大行星存在、鄰近適居帶,自 2009 年發射以來,克卜勒望遠鏡已經幫助科學家確認了數以千計的系外行星。

        其他任務目標則還包括:測量這些行星軌道的大小和形狀範圍;估計有多少行星存在於多星系統;測量短周期巨行星的亮度、大小、質量、密度和軌道;確定這些擁有行星的恆星特性等。



        20 個系外行星的軌道周期從 18 天到 395 天不等,最令人鼓舞的發現莫過於編號「KOI-7923.01」者,大小是地球的 97%、軌道周期只比地球多 30 天,雖然它距離母恆星稍遠,溫度比地球還要低一些,部分表面可能被冰冷凍原覆蓋,但不至於冷到無法住人。

        論文合著者傑夫·科林(Jeff Coughlin)熱切地說,「KOI-7923.01」行星可能富含地表液態水以支持生命形成,如果科學家想要朝最有希望的候選人發射太空探測器探勘,選擇「KOI-7923.01」行星不是個壞主意。

        目前,這 20 個新候選人只是被觀察位於適居帶,都還未正式確認是否「可居住」,因為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察了該地區長達 4 年才得出這些結論,加上許多行星的軌道較長,它們可能只被望遠鏡觀察過 1~2 次凌日。當然,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對這 20 個新世界有 70%~80% 的信心,下一步就是等待地面望遠鏡或哈勃太空望遠鏡確認。


        根據地球相似指數(Earth Similarity Index,縮寫 ESI),目前所有已證實的可居住系外行星中,「Kepler-438b」是之前最類似地球的行星,相似指數達 0.88;而「Kepler-4878b」相似指數更高,達 0.98,其質量、半徑、表面溫度、軌道半徑都與地球相當類似,只是尚未被天文學家證實,如果確認存在,就會打敗「Kepler-438b」,成為目前最像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

註:地球相似指數(Earth Similarity Index,縮寫 ESI)是一個標定其他行星和地球相似程度的指數,範圍介於 0~1之間,地球自身指數以 1 為基準。




(完)




更多精彩

歡迎收聽 環球資訊廣播 稍後9點直播的

《環球媒體瀏覽》




相關焦點

  • NASA宣布發現7顆類地行星 3個或有生命存在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衍龍】美國航天局22日宣布,40光年外發現酷似太陽系的行星系。據美國航天局消息,荷蘭牽頭的科研團隊宣布發現類地行星,至少三顆行星的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七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圍繞距離地球40光年的恆星運行。香港東網2月23日報導稱,在距離地球僅40光年的水瓶座之中,發現一個行星系中竟有7個類似地球的行星,其中3個更可能有生命存在,成為迄今在太陽系之外,科學家最有可能找到生命的地方。
  • 科學家發現了24顆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和進化的超適居行星
    其實你無法數清它們的數量,每顆恆星附近都可能有一顆行星,它們被稱為系外行星,其中一些的系外行星或許位於適居帶之內,並且擁有形成生命體所需的一切條件。在四千五百個已知的系外行星之中,科學家們確定了24顆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和進化的超適居行星。這類行星的質量必須是地球的兩倍。而且還要比地球大上1.3倍。
  • 歐洲天文界宣布發現32顆新行星並公布星雲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天文學家日前宣布在太陽系外新發現了32顆行星,這意味著系外行星總數已超過400顆。  據研究人員介紹,這32顆系外行星大小不等,有的質量僅是地球的5倍,有的質量是木星的5到10倍。天文學家通過設在智利拉斯拉的歐洲南方天文臺3.6米望遠鏡上的超敏感觀測儀發現了這些系外行星的蹤跡。
  • 【熱點】7顆類地行星被發現,可能會有新的生命!
    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首次在一顆恆星周圍,發現了七個地球大小的行星,這七顆行星都可能有液態水的存在,其中三顆確定位於宜居帶,可能有生命存在。  驚喜!尋找第二個地球指日可待!此次發現尚屬歷史首次!   這個行星系統以位於智利的TRAPPIST望遠鏡命名,2016年5月天文學家宣布在這個行星系統發現了3顆行星,之後在7個陸基望遠鏡的幫助下,斯皮策望遠鏡證實了兩顆行星的存在,又額外發現了五顆行星。這些行星彼此靠近,如果我們站在其中一顆行星的表面,在天空中很容易會看到其他行星。
  • 「第二個地球」真的存在?
    「第二個地球」真的存在?尋找到宜居行星,一直都是人類科學家堅持不懈的目標,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較宜居」行星被發現,那麼,在地球之外都存在那些宜居行星哪?克卜勒-186f適居帶內半徑與地球相若克卜勒186f是一顆環繞紅矮星克卜勒186的太陽系外行星,距離地球約492光年。
  • NASA獵星任務:100光年外發現像地球,適合居住行星
    NASA的「獵星」任務「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發現第一個可能適合居住的行星,距離地球100光年,且與地球差不多大小,是目前人類第一個在太陽系之外發現與地球環境相似的星球,因為運轉在合宜的位置,可能有液態水存在。
  • 至今為止人類發現的10大超級地球!你知道幾個?
    於2007年科學家小組藉由新的觀測結果判斷該行星位於適居帶當中,意味著它可能有液態水或生物存在。2.格利澤581g據推測格利澤581g的直徑約為地球的1.2-1.4倍,質量約為地球的3.1-4.3倍,表面平均溫度介乎攝氏零下31度-零下12度,公轉周期為37個地球日,自轉周期與其公轉周期相等,地心引力接近或稍高於地球。
  • NASA發現新地球 12個小知識了解第二個地球
    舉例來說,2014年宣布發現的克卜勒186f,半徑是地球的1.17倍。而今年年初宣布發現的克卜勒438b,半徑更是只有地球的1.12倍。這兩顆行星都處在各自恆星的宜居帶內,也都比克卜勒452b更接近於地球的大小。只不過,那兩顆行星所環繞的恆星,都要比太陽小得多,也暗得多。而克卜勒452b所環繞的恆星,卻非常類似於太陽,只比太陽重4%,大10%,亮20%,連表面溫度都一模一樣。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鏡像」,也有8大行星,有1顆很像地球但更大
    嚴格來說,太陽系在宇宙中只有一個,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第2個太陽系,但是與太陽系相似的行星系。應該是很多的,已知克卜勒-90、克卜勒452、克卜勒22、天倉五等都和太陽系很相似。其中克卜勒90還被稱為「太陽系鏡像」。
  • 地球誕生生命的奧秘一,關於適居帶的理論,外星人在哪?
    作為地球之子本身就是宇宙中的奇蹟,我們自然要更多了解它,說到地球的神奇之處就必然要說一下適居帶這個概念,這個適居帶的這個說法本身就有很多爭議,關於適居帶有三種理論。但大家還是願意接受火星也是在適居帶內的類地行星,但是前面二掌柜也講過,火星要變地球還是面臨很大的問題,就是改造大氣和形成液態水的環境,現在的火星還是不具備這個條件的。
  • 地球不一定最適合人類居住,科學家發現多顆「超宜居」行星
    不久前美國和德國的研究人員根據研究成果認為,地球不一定是人類最宜居的星球,在太陽系外,科學家發現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生存,行星的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是否有大氣層、與恆星距離等構成了生命宜居的條件,他們在眾多的行星中挑選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意味著人類在這些行星上面生活比地球更加舒適。
  • 地球誕生生命的奧秘,關於適居帶的理論,外星人在哪呢?
    之前視頻講了太陽系最神奇的星球,我們的家園,地球的基本情況,大家都知道它最神奇的自然是孕育了生命,並誕生了人類。作為地球之子本身就是宇宙中的奇蹟,我們自然要更多的了解它,說到地球的神奇之處就必然要說一下適居帶這個概念,這個適居帶的這個說法本身就有很多爭議,關於適居帶有三種理論。
  • NASA剛剛公布10顆很像地球的類地行星
    其中10顆類地行星處在宜居帶上,這其中又有7顆很像地球。▲藝術家繪製的TRAPPIST-1恆星系統,7顆類地行星中,竟有三顆處在宜居帶上。最奇特的是,7顆很像地球的類地行星中,一個編號為KOI7711的(KOI代表卡普勒天體,7711是具體編號),尤其酷似我們的地球,大小、溫度都極為接近地球。這似乎暗示了人類在宇宙中並不孤獨。
  • 科學家在系外發現一枚超級地球,質量是地球的8倍,正處於適居帶
    ,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而這八顆行星,其中有四顆是類木行星,有兩顆距離太陽太近,只有火星和地球處於適居帶中,所以除去地球,就唯有火星的適居可能較高了。為了驗證這個說法,我們發射了兩枚探測器出去,但是我們知道,想要發現系外適居行星,要靠的還是我們的望遠鏡。
  • 地球不完美了?繼發現24顆「超宜居」行星後,又發現超級地球
    科學家們制定了「超宜居」標準,最後從已知的4000多顆系外行星中選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並繪製出這些「超宜居」行星的輪廓:它們環繞K矮星運行,年齡大約為50億到80億歲之間、尺寸比地球大10%、平均溫度比地球高5℃、大氣中的氧氣含量在25%-30%之間,還有豐富的水資源等。
  • 24顆「超宜居行星」被發現,比地球更宜居
    由於需要具備這麼多條件,而很多星球都達不到這樣的要求,雖然我們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但是此前還未曾發現一顆完全適宜我們生命的星球。不過,現在科學家找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並繪製出它們完美的輪廓。
  • 3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Credit: NASA/Ames Research Center/Daniel Rutter一個橫跨大西洋兩岸的科學家團隊,重新分析了NASA克卜勒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在其中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科學家們發現的這顆系外行星,名為Kepler-1649c,來自克卜勒望遠鏡的觀測數據,距離地球大約300光年。在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的所有系外行星中,從大小和表面溫度來說,系外行星Kepler-1649c和地球最為相似。
  • 3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Credit: NASA/Ames Research Center/Daniel Rutter一個橫跨大西洋兩岸的科學家團隊,重新分析了NASA克卜勒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在其中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 在恆星的適居帶內發現了新的地球大小的行星
    系外行星「獵人」克卜勒可能在2018年退出,但一個專門的科學家團隊一直在審查來自最終數據發布的數千個信號。現在,他們宣布在其恆星的宜居帶發現了一個新的地球大小的世界。這顆行星被稱為Kepler-1649c,它圍繞著一顆距地球約300光年的紅矮星運行。這個星系是一顆已經很有趣的行星的家,它被稱為「金星的孿生兄弟」,因為它從它的恆星那裡接收到大量的光。克卜勒-1649c比地球大約6%,比它的伴星略小。
  • 天文學家發現恆星和行星與太陽和地球驚人地相似
    這顆有待進一步確認的行星,與它的恆星之間有著合適的距離,允許液態水存在,這也就意味著上面很可能有生命。這項新研究的主負責人Rene Heller在一份新聞稿中說:「這顆比地球小兩倍的行星和它的太陽類型的主恆星的結合使它如此特別和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