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絡上看到一個排行榜,在全國省會(首府)城市裡,銀川秋季的溫差最大。」這兩天,銀川的市民朋友深深地感受到溫差帶來的糾結,早晨出門裹著毛衣都抵擋不住冷風,中午只剩短袖都嫌熱。銀川溫差大是不爭的事實,難道真是全國省會(首府)城市裡溫差最大的一個?
10月8日銀川溫差20℃
「早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這是西北自古就有的民諺。它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晝夜溫差大的特徵。昨日,記者採訪了銀川市氣象臺的專家,氣象專家表示,今年銀川秋季的溫度始終保持在正常水平,與往年相比,並沒有出現較大變化。
隨後,氣象專家向記者列舉了10月6日至10月10日銀川的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這5天的溫差分別是15.7℃、8.5℃、20℃、19.1℃和10.3℃。
秋季溫差大 日照時間短
為何秋季的溫差在一年中最大?溫度是受太陽輻射強度和地表溫度共同控制,秋天的太陽輻射強度相對較強,氣溫主要由它來控制,而早晚太陽輻射消失,氣溫主要由溫度已經相對較低的地表溫度控制,所以日較差比較大,一般在15℃左右;而夏天太陽輻射強度和地表溫度都在最高值,所以日較差反而比較小,一般在10℃左右。
氣象專家解釋,秋季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相差10℃~15℃都是正常範圍值,「近期銀川沒有較強的降水和冷空氣活動,溫差存在,但都在正常範圍內。是否屬於全國省會(首府)城市第一,由於看不到相關資料,因此無法判定」。
溫差大對水果、植物有利
儘管早晚溫差大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少影響,但對於水果的種植卻是十分有利。寧夏平原身居內陸,屬於中緯度地區,是溫帶大陸性氣候,白天太陽輻射熱能到地面,熱能蓄積在地表表層,溫度迅速上升;而夜間地表向空氣釋放熱量,熱能會迅速釋放出來,所以晝夜溫差大。
水果單產高,品質好,與我區晝夜溫差較大有很大的關係。寧夏平原地處黃河上遊,它是由黃河沉積形成的。因為寧夏平原兩側的鄂爾多斯高原和賀蘭山都在上升,寧夏平原在下沉,是典型的地塹構造。地殼上升河流下蝕,地殼下降河流沉積,逐漸形成了現在平原地形。
事實上除了水果,農作物也是晝夜溫差的「受益者」。晝夜溫差大,有利於農作物的養分積累。白天溫度高使農作物能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更多的有機物和水。這樣循環利用,促進植物的生長。夜間溫度相對底,植物光合作用受到阻礙,但光合作用還是在進行。只是進行的速度較慢,沒有光的條件,植物會分解自身的有機物來作為能量進行光合作用,如果夜間溫度相對白天低,分解速度就更緩慢,植物體內存儲的有機物含量相對就多。(記者 詹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