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出道的關曉彤好像自帶「招黑體質」,別人公布戀情被祝福,她公布戀情被罵,還有前不久只不過跟風自稱「在逃格格」,就遭到網絡大片聲討……
什麼「大清都亡了多少年,遺老遺少還有這種自豪感……」還把關曉彤的滿族人姓氏扒了出來,「瓜爾佳氏」是鑲藍旗包衣,不是滿清貴族,不羞……
儘管關曉彤百般解釋,表示只是自嘲、開玩笑,依然得到不「原諒」,只能靠時間來撫平一切。
面對網絡的攻擊,關曉彤平時也只是聽之任之,有時候還會強硬反駁,而在11月30日晚,關曉彤突然發文:「都特別好,只有我不夠好。」
呦呵?這姑娘怎麼了,這可不像她的風格啊。關曉彤的這條微博內容怎麼看都散發著一種傷感、頹廢的味道。
這也難怪,前幾天關曉彤受邀參加金雞獎,不過她的表現並不怎麼好。
提到金雞獎可以說是中國大陸電影的權威,不要說那些得獎的演員,能夠受邀的往往在中國影視圈多多少都有些「東西」,不是路人甲。
關曉彤能夠參加金雞獎,有網友表示是在吃「老本」,她是以「星辰大海」青年演員的身份參加了活動。
雖然今年也有關曉彤的一些作品如電視劇《二十不惑》、電影《月半愛麗絲》上映,但總體上反響並不好。
而在金雞獎的活動上,面對記者對演員角色問題的採訪,關曉彤則是從綜藝聊到演技,這不僅是讓黑粉找到了機會,原本的真愛粉也對「在逃格格」大失所望。
粉絲們表示「你也知道是演員啊」「和周冬雨站一起心虛嗎?」「希望有一天帶著自己的作品去,才更有底氣……」
難怪關曉彤「從心」了,這說的是事實啊。童星出身的關曉彤雖然也拍了不少作品,尤其幾年前和孫紅雷合作的《好先生》還得到了「國民閨女」的稱號。
關曉彤獲得了好多出彩的人設,然而這種人設往往也是很容易被打破的。那些虛假的人設,自然如同空中樓閣,而作為演員如果想要得到「演技派」的人設,則需要拿出一些過硬的作品來說話。
有人表示,這個時代對女演員的要求還是很「低」的,只要長得好看,演技不掉線,得到一大票粉絲支持根本不算問題。
關曉彤有演技嗎?至少應該比一些只知道通過瞪眼睛來表達情緒的演員要強上一些,再說人家的長相,1米72的模特身高,凹凸有致的身材,妥妥的女神……
但是,關曉彤顯然並不懂得完全利用這些優勢!
造型頻頻翻車
雖然有網友喜歡黑關曉彤,但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一個藝人之所以頻頻被黑,說明有值得談論的話題。
近年來,關曉彤也是頻頻出席各種活動,然而在造型上往往很不理想。
就拿這次金雞獎的造型來講,整體上看關格格還是挺清新脫俗的,但在嚴苛的鏡頭下,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著一襲白裙很「完美」的遮住了關曉彤那傲人的腰身、曲線,腰腹部看上去略顯臃腫,露肩部位又顯得其身形過於粗壯,甚至有網友指出關曉彤工作室的修圖能力太差……
而關曉彤30日晚的發文內容,大概也可以理解為關曉彤是在為工作室澄清,一切的失誤都是她關曉彤不夠完美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看,「國民閨女」還是很善良的,並沒有把所有過錯推給他人,而是往自己身上攬。單憑這一點,其實真沒必要黑人家。
當然了,作為一個藝人,尤其是演員,關曉彤還是需要不斷提高自己。演技需要慢慢磨練,造型方面也需要不斷升級,畢竟條件那麼好,不好好利用真的浪費了。
造型和藝術掛鈎
可能有人會質疑,一個演員可以通過不斷磨礪提高演技,但是外部造型應該如何提高呢?
不止是關曉彤,近些年來娛樂圈翻車的造型還真不少。
還拿這次金雞獎的一些演員造型來說話,李現的黑西裝、黑襯衫、黑領帶顏色搭配太一般,更直觀的是那套西裝根本不符合他的身材……
女明星造型最受爭議的當屬戚薇,綠色的旗袍,腰部一圈綠毛,綠色的耳飾,還有頭上那幾撮綠色的頭髮,是不是有點「青椒」的感覺!
李現、關曉彤、戚薇等,他們的底子都不錯,清一色的俊男靚女,卻頻頻在造型翻車,可見看似簡單的穿搭,還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搞定的。
對於明星來講,造型翻車輕則「丟臉」,嚴重了也有可能影響星路的發展。
就算放到普通人身上,不要以為穿搭可以隨便。你要和客戶談判,總不能穿著涼拖、大褲衩,和女友第一次約會更不能過於隨便,對於女孩來講,誰又不想成為萬眾矚目的存在……
所以時尚、穿搭應該是全民共識的問題,然而時尚本身就是一個很難把控的概念,應該怎麼做呢?
放遠些從人類文明誕生之初,服裝的作用不單單是維繫溫暖,更是人類審美藝術的直接體現。
拿我們傳統的漢服來講,那些紋飾、造型哪怕到了今天依然是那麼的時尚、有內涵,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好多人喜歡漢服的原因。
當然了,漢服美的展現除了需要穿的主角底子好,還得會搭配,這一點放到現代服飾也是一樣的。
都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什麼是美,不說那些另類的,或者需要時間來證明的,起碼要符合大眾相對統一的審美。
但即便是這一點,想要做好也很難,否則那些明星也不會因為造型問題被吐槽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核心只有一點,國人的審美有待提高!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的錢包確實鼓了起來,尤其近幾年好多國人滿世界旅遊,給全世界留下中國人好像很有錢的樣子,但審美這種軟實力目前應該還是處在起步階段。
什麼名畫、服飾,可能有的人為了「品味」到博物館去欣賞,打個卡、拍照什麼的,證明我來過,至於他們背後的含義,關我什麼事兒?
幾十年前我們的教育已經倡導「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但時至今日,幾代下來出了不少應試教育的學霸,但藝術家又有多少呢?
提到國內的畫家,能夠想到的是早已故去多年的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今天的呢?一個都沒有吧。
至於藝術設計層面的服裝設計師,國內知名的好像也不是特別多。可能因為他們並不是主打,今天你會認識某些娛樂明星,但涉及到藝術設計領域的,就算有些大師,可能也只是默默無聞,或者不是普通人的層面能夠接觸得到。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有些人錢包鼓了,就像暴發戶。讓他們走紅毯,他們可以穿得很光鮮,但說到美,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