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潤健)春節長假,天宇將上演一場流星雨。天文專家介紹,8日即正月初四,半人馬座阿爾法流星雨將達到極大,屆時我國南方部分地區感興趣的公眾可於9日凌晨4時至日出前進行觀測。
半人馬座阿爾法流星雨是一個活躍在南半球夏季的流星雨,非常適合南半球觀測。經過對早期的觀測資料統計結果進行分析,天文學家們發現,半人馬座阿爾法流星雨的流量不大,ZHR(極大時假設輻射點位於天頂的每小時流量)只有個位數,但它的特點是亮流星較多,有時還會有一些亮度在-3等以上的火流星出現。
天文專家表示,作為一個輻射點很偏南的流星雨,關於它的觀測記錄不多,因此人類對它還缺乏了解,有時它會有意想不到的爆發出現。比如,1974年和1980年,它的ZHR曾在數小時內達到了20至30。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今年半人馬座阿爾法流星雨的極大預計出現在北京時間2月8日21時左右。我國的廣東、廣西、海南、福建、香港、澳門等地區觀測條件相對較好。更為有利的是,極大正趕上無月夜,對觀測沒有影響。
天文專家同時也表示,由於目前人類還不能精確計算流星雨母體彗星塵粒的分布結構,因而不能像預報日食、月食那樣,對流星雨的發生和規模做出準確預報。對此,公眾在觀測時應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2019年的天象劇場將有哪些好戲上演?
北京古觀象臺王玉民博士介紹,明年象限儀座流星雨和寶瓶座η流星雨的觀測條件都是近幾年來最好的,值得一看。日、月食的天象在北京能夠觀測到的共有三次。此外,到了11月29日還有一場美麗的金、木、土「三星伴月」等待著大家。
王玉民介紹,預測明年每小時最大天頂流量超過40顆的流星雨有:1月4日的象限儀座流星雨、5月6日的寶瓶座η流星雨、8月13日的英仙座流星雨和12月14日的雙子座流星雨。
每年1月初如約而至的象限儀座流星雨,預計天頂每小時流星出現率可達120顆。王玉民介紹,明年象限儀座流星雨極大期間,「近朔」不受月光幹擾,觀測條件為近幾年來最好的一次。「1月4日後半夜2時,從東北方升起,可以觀看。」
此外,5月6日的寶瓶座η流星雨也有每小時40顆以上的流量,時值農曆初二,不受月光幹擾,觀測條件也是近幾年來最好的一次。「寶瓶座η流星雨的母彗星為哈雷彗星,當天後半夜3時從東方升起。」
英仙座流星雨每年7月20日至8月20日前後出現,於8月13日達到高潮,小時天頂流星數可達110顆。它不但數量多,而且幾乎從來沒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過,是最活躍、最常被觀測到的流星雨。不過,王玉民介紹,明年的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間,時近滿月,觀測條件不佳。
12月14日的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期間,最大小時天頂流星數可達140顆。不過,同樣由於正逢滿月,受月光幹擾較為嚴重,觀測條件不佳。
王玉民告訴記者,明年將出現三次在北京地區可見的日、月食天象。1月6日將發生日偏食的天象,「這次日偏食,在亞洲東北部、太平洋西北部、阿拉斯加西南部可以看到。中國除新疆、西藏、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海南部分地區以外,也可以看到,最大食分0.715。」不過,在北京,我們所能看到的最大食分只有0.316 ,「也就是說太陽被遮住的部分還不到直徑的1/3。」在北京觀看,本次天象初虧在早晨7時37分,「當天北京7時36分日出,幾乎同時」;食甚在上午8時34分;復圓在上午9時41分。
7月17日,將發生一次月偏食。王玉民介紹,這次月偏食,在南美洲(除西北部)、大西洋、歐洲、非洲、亞洲(除東北部)、印度洋、大洋洲西部、南極洲可以看到。「在我國的極西部可以看見月偏食的全過程。不過在北京,我們只能看到這次月偏食的一個『頭兒』。」原來,這次月偏食發生在清晨,初虧時間是4時01分,「7月離夏至很近,時至4時,都已經快天亮了」;食甚是5時30分,「這個時候太陽都已經出來了」;復圓在上午7時,屆時天已經大亮。雖然這次月偏食的最大本影食分有0.658,不過在北京地區只能看到一點初虧,之後月亮就「帶食而落」了。
此外,12月26日還將發生一次日環食,最大食分將達0.9701,食帶寬117.9公裡。王玉民介紹,在非洲東北部、亞洲(除北部)、印度洋北部、大洋洲西北部、太平洋西部都可以看到這次偏食。「在中國可以看見偏食,時間也很不錯,初虧是12時54分,食甚為13時47分,復圓在14時39分,食分是0.15。」不過他也提醒大家,觀測日食時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千萬不能用肉眼直接觀看,更不能用望遠鏡觀看。
王玉民介紹,明年將發生一次「最大滿月」和一次「最小滿月」,分別出現在2月19日和9月14日。「所謂的『最大滿月』,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超級月亮』,是月亮距離地球近距離的狀態。月亮一年內要繞地球轉12圈多,每個月都會經過近地點,最近的時候可能達到35萬公裡,一般情況下在36萬至37萬公裡間,所以這一現象比較常見。而當滿月與經過近地點的時間相隔較近時,『超級月亮』會顯得格外大。」明年的「最大滿月」出現在2月19日23時54分,視直徑33.3′。與之相對的,明年還會有一次「最小滿月」,出現在9月14日中午12時33分,此時滿月正好經過遠地點,視直徑29.6′。「實際上,在2月19日之前和之後的兩次滿月,月亮離近地點也是非常近的,尤其是1月21日的滿月,還將出現月全食的天象,只不過當時正值西半球的夜晚,在中國是看不到的。」
不過,王玉民指出,天文學上並沒有規定滿月距離近地點多少公裡就被評為「超級滿月」,而滿月和近地點接近年年都有,由於相隔的時間不長,月亮會顯得格外大和圓。事實上,所謂的「超級月亮」究竟大了多少,人們僅憑肉眼觀測是難以察覺的。「有時人們覺得滿月初升時特別大,那是人眼的錯覺。人們覺得天穹是扁平狀的,兩邊遠,中間近。實際上,天空是半球狀的,不存在近大遠小。而初升滿月之所以顯得特別大,這個錯覺起了決定性作用。」
明年共將發生6次水星大距,分別是2月27日、4月12日、6月24日、8月10日、10月20日、11月28日。但由於還存在一個水星高度太低的問題,所以不是每一次大距都容易觀測。明年就只有發生在4月12日和6月24日的水星大距,高度在近20°和22°,比較適合觀測。
明年的11月11日還將發生一個較為罕見的天象——水星凌日。據天文測算,水星凌日現象在100年內將大約發生十三四次,只出現在5月8日和11月10日前後。「遺憾的是,本次的水星凌日在中國是看不到的,再下一次發生則要等到2032年11月13日了。」
此外,明年1月2日5時50分、2月1日1時36分、3月3日5時28分將發生「金星合月」天象,1月31日7時54分、10月31日22時22分、11月28日18時49分將發生「木星合月」天象,2月2日15時18分、3月2日2時40分將發生「土星合月」天象。「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發生在11月29日的木、金、土『三星伴月』,到時這三顆大行星離月亮都很近,太陽一落山抬起頭就能看見它們相依相伴的美好景象。」
除此之外,王玉民還提醒大家,在3月21日的春分與9月23日的秋分前後,大家可以來到離城市較遠,遠離光汙染的地方,欣賞「黃道光」。「黃道光是一些不斷環繞太陽的塵埃微粒反射太陽的光而成。黃道光因行星際塵埃對太陽光的散射而在黃道面上形成的銀白色光錐,一般呈三角形,大致與黃道面對稱並朝太陽方向增強。總的講來黃道光很微弱,只有春季黃昏後或秋季黎明前在觀測條件較理想情況下才可見到。」王玉民說,在太陽西沉或晨曦未現之時,地平線向上延伸的隱約光芒,就是黃道光。黃道光在春分前後日落後1到2小時的西方天空較易看見,低緯度地區觀察較好;而在秋分前後則可在日出前的東方天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