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公布2020十大科學突破

2020-12-19 頭部科技

編輯:Blink-162、子健


【頭部語錄】

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各國各界進行了「從未有」的努力。


世界雖然有些停擺,但萬幸的是,科學並未完全停下腳步。


當地時間12月18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依照慣例在評選了本年度十大科學突破。


新冠疫情的全球肆虐,這一年被《Science》評價為「A year like no other」。


前十大科學突破中生命科學領域佔得一半席位: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的研發居於榜首,被稱為「希望之光」;CRISPR的首個基因治療成功案例也證明了這項顛覆性技術的意義;AlphaFold預測蛋白質摺疊結構,讓外界看到了AI+生物醫藥的更多的可能性……


Science還在本期發文悼念、表彰11位因疫情而與世長辭的英雄人物,其中就包括中國醫生、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先生。



以下為《Science》評選出的2020十大科學突破:


COVID-19疫苗,希望之光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直到現在全球仍有很多國家處於嚴重疫情之中。


「這一切什麼時候才會結束?」


隨著創紀錄的COVID-19疫苗研製速度,這一問題逐漸有了答案。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1月8日,中國研究人員已將這種疾病與一種新型冠狀病毒聯繫起來; 兩天後,科學家們在網上發布了現在被稱為 SARS-CoV-2的基因序列。幾個小時之內,研製COVID-19疫苗的工作就開始了,儘管那時並沒多少人能預料到新冠病毒的殺傷力。



2020年2月,國藥集團、科興中維、Moderna等企業紛紛啟動COVID-19疫苗項目,利用各類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生產疫苗。其中,Moderna和輝瑞/BioNTech大膽嘗試了一種從未向市場推出過mRNA疫苗,這類疫苗在臨床實驗中表現出的效力大約為95%,令全世界驚喜。


Science記者Jon Cohen寫道:「從未有如此多的競爭者像現在這樣公開和頻繁地合作;從未有如此多的候選藥物幾乎同時進入大規模療效試驗;政府、工業界、學術界和非營利組織從未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投入如此多的資金、力量和智慧來共同應對同一種傳染病。」



首次CRISPR治療


自從被稱為 CRISPR 的革命性基因編輯技術在2012年出現以來,它賦予了研究人員改造作物和動物的新權力,引發了倫理爭論——使用它是否是打開了並獲得了諾貝爾獎。


2015年,該技術便登上Science年度十大突破榜單。現在,CRISPR 再次掀起波瀾,在臨床上取得了首次成功,治療了兩種遺傳性血液疾病——β地中海貧血和鐮刀型細胞貧血症。



2020年,CRISPR基因編輯更是贏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但與基因療法一樣,CRISPR 方法需要高科技的醫療護理,每個病人可能需要100萬美元或更多的費用——這使得大多數鐮狀細胞貧血症患者居住的非洲大部分地區無法獲得這種療法。


AlphaFold預測蛋白質摺疊


蛋白質的精確形狀決定了它能實現的生化功能,50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解決生物學最大的挑戰之一: 預測胺基酸在成為真正的蛋白質時會摺疊成什麼樣。



傳統的方法是實用X光和低溫電子顯微鏡,這些方法費時費力,而且在已知的2億種蛋白質中,只有17萬種有詳細的分子圖譜。今年,由英國 DeepMind 研究人員開發的人工智慧AlphaFold實現了這個目標,可以精確地預測出大多數蛋白質的結構。


這個新項目可以幫助研究人員發現疾病的發病機制,研發新藥,甚至改造出更耐旱的植物。


精英控制者如何控制病毒


與所有逆轉錄病毒一樣,愛滋病毒有一個令人討厭的特徵,使它能夠躲避攻擊: 它將自己的遺傳物質整合到人類染色體中,從而躲過免疫系統,也不會被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消滅。



今年,一項針對64名愛滋病毒感染者的研究,揭示了他們的成功與愛滋病毒在他們基因組中的定位之間的聯繫。這些感染者多年來一直健康,但沒有使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


儘管對這些「精英控制者」的新認識不能直接治癒愛滋病,但它開啟了一種新的策略,讓感染者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多活數十年。


更精準的全球變暖預測


40多年前,世界頂尖的氣候科學家齊聚麻薩諸塞州的伍茲霍爾,來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 如果人類繼續排放溫室氣體,地球會變得多熱?根據最基本的氣候模型,他們的答案是寬泛的: 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比工業革命前的水平增加一倍,地球最終將升溫1.5 ° c 至4.5 ° c,這是一個氣候敏感度範圍。


但這個範圍依然很寬泛。



今年,25位氣候科學家將氣候變化敏感度縮小到2.6°C和3.9°C的範圍。如不採取更為積極的應對措施,在2060年,我們的地球將達到這一氣溫臨界值。


到那時,氣候變暖將淹沒沿海城市,導致極端熱浪事件升級以及迫使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快速射電暴的來源


每個人都喜歡神秘的東西。以快速射電暴(FRB)為例,它是來自遙遠星系的短暫而強有力的無線電波閃光。13年來,它們誘惑著渴望了解它們起源的天文學家。



今年,宇宙偵探已經指出了一個可能的罪魁禍首: 磁星、中子星,它們在強大的磁場中閃耀著光芒。FRB速度極快,所以它們一定來自於一個小而強烈的能量源,比如磁星——當燃盡的恆星坍縮成一個城市的大小時形成的。


儘管少數FRB被追蹤到特定的星系,但是目前沒有望遠鏡有足夠清晰的視野將它們連接到距離太過遙遠的單個磁星上,科學家們也仍不確定磁星是如何產生FRB的。


室溫超導現象終於達到了


超導現象起源於1911年,物理學家昂內斯發現水銀線冷卻到絕對零度以上4.2 K,電阻會突然消失。



科學家們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尋找在室溫下的超導材料,今年他們終於發現了一種碳氫化合物,在接近地球中心的壓力下實現了室溫超導。


雖然壓力釋放時,新的超導體會分崩離析,但並非所有高壓物質都是如此,研究人員希望早日找到這樣的物質,實現能源革命。


科學群體為多樣性發聲


今年5、6月份,美國警察槍殺黑人事件作為導火索,關於種族偏見的抗議愈演愈烈,例如:「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Black Lives Matter)。


這一系列事件引發科學界的強烈反應,讓科學界開始思考與討論,致力於為有色人種創造更為包容、公平、友愛的環境。



Chanda Prescod-Weinstein甚至在今年6月與其他科學家一起組織了「學術停擺一天」的抗議活動,呼籲在整個社會中應對科學中的種族主義和反黑人種族主義。


鳥類比你想的要聰明


鳥類的大腦還沒核桃大。但是今年科學家發現,鳥類擁有驚人的智力。



通過使用一種叫做3D 偏振光成像的技術,神經解剖學家對歸巢鴿和貓頭鷹的前腦進行了更仔細的觀察,發現那裡的神經同時具有水平連接(人類新皮層的神經層)和垂直連接,這與人類大腦中的柱狀結構極為相似,而這些結構正是人類智力的來源。


另一組科學家研究了以智力著稱的食腐烏鴉的大腦,研究人員在信號和移動頭部之間檢測到了神經活動,這種活動在光線無法被探測到的情況下依然存在,表明鳥類不只是對感官刺激的反應,還具有一些有意識的思維能力。


揭露世界上最古老的狩獵場景



2017年,一名印尼研究員偶然發現印度尼西亞洞穴牆上的一幅畫。


4萬多年前,在印度尼西亞的 Sulawesi 島上,「史前畢卡索」冒險進入一個洞穴的深處,畫了一系列神奇的獵人追捕野豬和水牛的圖像。僅僅一年前,這些繪畫的年代就被確定下來,使它們成為現代人創作的最早的已知的具象藝術。


https://vis.sciencemag.org/breakthrough2020/


相關焦點

  • 《Science》: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科學》雜誌在文章中表示,儘管2020年全球多國飽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無與倫比的一年 圖源science同時也警醒我們,只有齊心協力,科學才能夠發揮出最大作用。  英國惠康基金會主席、前牛津大學熱帶病學教授傑裡米法拉說:「我希望人類在凝視深淵後會變得更加聰明,意識到人類是多麼的脆弱,這也將激勵整整一代人投身科學事業。」2.
  • Nature、Science分別公布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突破
    北京呼風喚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Nature》:2020年10大科學發現  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
  • Science重磅: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來源:科技日報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新冠疫苗的研發居於榜首,另外9項研究則囊括愛滋病儘管2020年全球多國飽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但科學家們仍竭盡所能開展研究,而這些研究成果,正是疫情中綻放出的希望之光,將指引著他們未來做出更大貢獻。
  • Science公布年度十大科學突破!新冠疫苗居首位
    來源 |新華社美國《科學》雜誌17日公布其評選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開發和測試急需的新冠疫苗」當選頭號突破。中國、美國、歐洲等地科研人員在2020年年初獲得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後,便嘗試不同技術路線研發疫苗。疫苗研發通常需要數年時間,但在全球科學界共同努力下,2020年年底前已有新冠疫苗獲批使用。
  • 科技| Nature、Science分別公布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突破
    《Nature》: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  這十大科學發現涉及14篇研究論文,其中12篇發表於《自然》雜誌,另兩篇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  01、打破物質-反物質的鏡像對稱性
  • Science公布十大年度科學突破,基因編輯入選年度最大「breakdown」
    大數據文摘出品 作者:魏子敏、蔣寶尚 每一年,《科學(Science)》雜誌都會評選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今年的評選於當地時間20號剛剛新鮮出爐。除了十大年度科學突破(runners-up)外,今年還增加了三個年度科學故障(breakdowns)的評選項目,其中,賀建奎和他的爭議項目基因編輯,入選這一年度最大「breakdown」。
  • 《自然》《科學》分別公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突破
    年十大科學發現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既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壓力如何導致白髮、HIV治療等醫學方面的研究,也有銀河系快速射電暴等天文學發現
  • Nature、Science分別公布2020年度10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突破
    Nature:2020年10大科學發現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這十大科學發現涉及14篇研究論文,其中12篇發表於《自然》雜誌,另兩篇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
  • Science期刊盤點2018年十大科學突破
    2018年12月22日/生物谷BIOON/---每年年底,Science期刊都會評選出十大科學突破。本周(12月20日)Science期刊公布了該期刊評選出的2018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今年的Science十大科學突破之首是單細胞水平下的細胞譜系追蹤(去年為首次觀測到雙中子星併合),除此之外,今年的十大科學突破還包括來自遙遠星系的信使,解析分子結構變得簡單,冰河時代大碰撞,科學界的女性性騷擾現象發生好轉,古人類的混血兒,法醫譜系學日益成熟,基因沉默藥物獲批上市,窺探原始世界的分子窗口,細胞利用相分離機制調控它的內含物
  • 新冠疫苗成為《科學》雜誌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首位
    新冠疫苗居科學雜誌2020十大科學突破首位【新冠疫苗成為《科學》雜誌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首位】美國《科學》雜誌17日公布其評選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開發和測試急需的新冠疫苗」當選頭號突破。
  • Science重磅發布: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2020年,終於要挺過去了!2020年2月10日,Science收到了第一份關於COVID-19的投稿,並於9天後正式發表。誰都沒有想到,COVID-19會成為2020年最重要的關鍵詞。截止12月中旬,在同行評審期刊上發表了200,000多篇相關論文,在非同行評審的預印本伺服器上在線發表的論文數量就更多了。
  • 科普|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突破分別是……
    時近年底又是評選"年度十大"的日子《自然》選出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科學》選出了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它們分別是什麼?小科這就為親們細細數來《Nature》: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自然》(Nature)雜誌盤點了今年發表的科學新聞和研究觀點,從中選出了十項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既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壓力如何導致白髮、HIV治療等醫學方面的研究,也有銀河系快速射電暴等天文學發現,甚至有一項研究在古代陵墓中發現了亂倫的證據。
  • 《科學》評出2020年十大突破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記者 劉 霞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新冠疫苗的研發居於榜首,另外9項研究則囊括愛滋病、室溫超導、CRISPR治療遺傳性疾病、
  • 新冠疫苗當選《科學》雜誌2020年 十大科學頭號突破
    據新華社電 美國《科學》雜誌17日公布其評選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開發和測試急需的新冠疫苗」當選頭號突破。中國、美國、歐洲等地科研人員在2020年年初獲得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後,便嘗試不同技術路線研發疫苗。
  • 《科學》雜誌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新冠疫苗居首
    【僑報網綜合訊】美國《科學》雜誌17日公布其評選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開發和測試急需的新冠疫苗」當選頭號突破。綜合新華社、北京《科技日報》報導,中國、美國、歐洲等地科研人員在2020年年初獲得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後,便嘗試不同技術路線研發疫苗。
  • 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1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了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入選,這些成果解答了這些生命科學的難題。  據了解,本年度的獲獎項目中,非院士主導項目所佔比例較往年大,聯合體認為這體現了我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後備力量強大。
  • 《科學》雜誌公布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截至12月10日,全球有162種候選疫苗正處於研發階段,其中52種候選疫苗已經進行臨床試驗,有些疫苗已經公布了三期臨床試驗的結果。此外,今年與新冠病毒相關的研究論文激增。截至12月中旬,在同行評審期刊上發表的論文超過20萬篇,而在非同行評審期刊上發表的文章更多。
  • 《科學》雜誌評出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新冠疫苗居首
    《科學》高度評價新冠疫苗:疫情下的希望之光。 近日,世界最權威的學術期刊之一——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新冠疫苗的研發居於榜首。
  • 新冠疫苗成為《科學》雜誌十大科學突破首位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華盛頓12月17日電 美國《科學》雜誌17日公布其評選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開發和測試急需的新冠疫苗」當選頭號突破。中國、美國、歐洲等地科研人員在2020年年初獲得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後,便嘗試不同技術路線研發疫苗。疫苗研發通常需要數年時間,但在全球科學界共同努力下,2020年年底前已有新冠疫苗獲批使用。《科學》雜誌評價說,凝聚起來的強大力量推動新冠疫苗在短時間內從無到有。
  • 科普|《科學》雜誌評出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新冠疫苗的研發居於榜首,另外9項研究則囊括愛滋病、室溫超導、CRISPR治療遺傳性疾病、全球變暖《科學》雜誌在文章中表示,儘管2020年全球多國飽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但科學家們仍竭盡所能開展研究,而這些研究成果,正是疫情中綻放出的希望之光,將指引著他們未來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