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北鬥三號系統開始提供全球服務。一年來,北鬥三號系統在系統建設、應用推廣等方面取得哪些突破?27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等介紹了有關情況。
核心星座部署已完成
北鬥三號系統進入收官階段
2019年,通過實施7箭10星高密度發射,北鬥三號所有中圓地球軌道(MEO)衛星完成組網,標誌著北鬥三號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鬥三號進入收官決勝的關鍵階段。
「北鬥三號系統完全是自主創新、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可控,是響噹噹的中國創造產品。」冉承其介紹,2009年,我國啟動北鬥三號系統建設;2017年11月5日,北鬥三號首顆衛星發射升空;2018年11月19日,建成由19顆北鬥導航衛星組成的基本系統,並於年底提供全球服務。
一年來,我國通過提升系統智能運維能力,確保北鬥三號系統連續穩定運行,服務精度、可用性、連續性等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預期要求,水平和高程定位精度實測均優於5米。與此同時,初步形成星基增強、精密定位、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服務能力,已提供地基增強完全服務能力,構成了集多種服務能力於一體的北鬥特色應用服務體系。
據介紹,今年12月16日,北鬥三號系統完成了由24顆中圓軌道衛星組成的核心星座的部署。「讓我們在去年提供全球服務能力的基礎上,更加可靠,精度更高、性能更好。」冉承其說。
按照計劃,2020年6月前,我國將再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北鬥三號系統將全面建成。2035年,將建成以北鬥系統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進一步提升時空信息服務能力。
入網車輛已超650萬輛
與5G融合出新產品
「北鬥提供全球服務以來,各行各業應用北鬥的信心倍增,全面布局北鬥產業,『北鬥+』『+北鬥』的產業生態體系進一步豐富完善,北鬥規模化、產業化和國際化應用再上新臺階。」冉承其說。
北鬥與交通運輸、農林牧漁、電力能源等傳統應用領域業務融合不斷深化。如交通運輸部建設運行的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入網車輛已超過650萬輛,正在向鐵路運輸、內河航運、遠洋航海、航空運輸以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方面縱深推進。
與此同時,隨著5G商用時代的到來,北鬥正在與新一代通信、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加速融合,應用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不斷湧現。在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車聯網等新興應用領域,自動駕駛、自動泊車、自動物流等創新應用層出不窮。
此外,新信號催生了新產品。支持北鬥三號新信號的22納米工藝射頻基帶一體化導航定位晶片,體積更小、功耗更低、精度更高,已實現規模化應用。新一代北鬥高精度天線、板卡、寬帶射頻晶片等系列產品完成研發,性能指標持續提升,已具備大規模應用推廣條件。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企業是我們產業化的主體,希望企業積極投入、參與到北鬥產業鏈構建和應用推廣過程中。」冉承其表示,預計未來一段時間裡,北鬥應用規模會保持20%左右的增長。
中國的北鬥 世界的北鬥
產品出口120餘國家地區
作為我國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務的重大空間基礎設施,北鬥三號系統始終秉承「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一流的北鬥」的發展理念,服務全球,造福人類。
中俄衛星導航政府間合作協定正式生效、中美深化信號互操作協調、中歐開展頻率協調……隨著雙邊合作走深走實,我國持續推動系統兼容共用,讓全球用戶更好地享用多系統帶來的好處。
與此同時,我國在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等多邊平臺上積極發聲,成功舉辦第二屆中阿北鬥合作論壇、第一屆中國-中亞北鬥合作論壇,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合作更加廣泛,北鬥「朋友圈」持續擴大。
目前,國產北鬥基礎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基於北鬥的土地確權、精準農業、數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東協、南亞、東歐、西亞、非洲等得到成功應用。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