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熊欣欣約定的採訪時間原本是下午兩點,但一點一刻,身為環保主義者的熊欣欣便騎著自行車從北京東四環來到西二環的錄製現場。十公裡的路程下來,熊欣欣的衣服已經完全被汗水浸透。T恤搭牛仔短褲,沒有過多的同行人員,他說自己不習慣被別人等,接受採訪應該互相尊重。
由於「鬼腳七」一角的深入人心,周圍的工作人員都親切地稱熊欣欣「七哥」。當我們問及對這個稱呼是否會產生厭倦時,熊欣欣搖頭表示一個藝人因飾演某個角色,而被觀眾記住是件很寶貴的事,他很感謝大家這麼多年仍然記得住「鬼腳七」。
1966年到1976年恰逢我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時期,生性好動的熊欣欣被家人送進了廣西柳州體校學習武術,也因此順利躲避了「上山下鄉」的問題,不曾想熊欣欣在體校一呆就是八年時光。進入武術隊熊欣欣練習的是長拳,這為其以後的武術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但臺下苦練幾年,上場只有幾分鐘展示,這種時間的不對等讓在年少的熊欣欣萌生了退意。
二十幾歲的熊欣欣身處的年代根本沒有電影文化可言,他對動作片的所有概念都源於租借的地下錄影帶,所以那時的熊欣欣和普通影迷一樣更多的僅僅是羨慕李連杰、胡堅強等人可以在熒幕上大展身手。
談及帶自己入行的已故恩師劉家良,熊欣欣仍親切的喚他為「乾爹」。熊欣欣告訴我們他與劉家良的初識源自《南北少林》,從沒有想過進軍電影行業的熊欣欣,被師兄的一通電話所吸引,隻身來到北京,第一次接觸電影。
憑藉著精湛的武術功底,22歲的熊欣欣首次熒幕亮相即為李連杰擔任替身,出色的表現令他在片場嶄露頭角,同時也得到了「乾爹」劉家良的賞識。直到1987年,一直懷揣著希望的熊欣欣接到劉家良的電話應邀來到香港。擺脫了體制的「束縛」後,熊欣欣打算忘掉過去的生活,在香港開啟人生的新篇章。
初到香港熊欣欣曾打算在香港做三五年後把錢存下來,然後帶回到國內花,相較那時候的收入水平,熊欣欣覺得在香港的收入自己在大陸兩輩子都花不完。但電影對他的吸引,使他始終都沒能放棄這個行當,一做就是二十幾年,時至今日仍沒有放棄這個屬於他的武俠夢。
用劉家良的話說沒有哪個演員是萬能的,表現人物的時候是需要演員各方面的技能,但一個人不能兼顧做很多,於是便誕生了替身這一職業。1987年剛滿25歲的熊欣欣第一次來到香港,一下飛機便被公司拉到片場,擔任替身表演跳汽車。膽子大身手又好的熊欣欣初來乍到即在香港替身圈廣受好評。
由於替身出生入死的工作性質,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的製作公司就會幫助替身演員購買保險,照顧得很周全,替身演員可以帶薪休病假,這一切都讓剛到香港的熊欣欣覺得很滿足。但時至今日,大陸的製作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對替身也只是給予醫療保險而根本不會購買勞動保險,「我覺得現在對武行的保障是沒有保障的。」這種對於武行的不尊重的行為令熊欣欣感到很痛心。
對熊欣欣來說替身是一種榮幸,他很享受去做別人的替身,在他心中只有導演或者武術指導對從事這個行業的人認可,才能做到別人的替身。正是抱著這種心態的熊欣欣在1993年迎來了事業的重要轉折點,這一年他接拍了徐克執導的《獅王爭霸》中,並在片中飾演鬼腳七一角
《獅王爭霸》的拍攝圓了熊欣欣兩個心願,一來是熊欣欣人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以演員的身份出現在大熒幕上,二來則是在片中與曾羨慕過的李連杰有了精彩的對手戲份。時至今日,熊欣欣仍對在雨中掌摑李連杰的經典橋段仍記憶猶新。「真打,打了他七個耳光,那天把李連杰的臉打腫了。當然拍完了之後會去跟李連杰說,不好意思,打得很重,真的是打得很重,啪啪啪的,打的臉都腫了。」
成功飾演鬼腳七後,有很多人評價熊欣欣運氣好可以一戰成名。對於這點熊欣欣沒有急於辯解,在他眼中世上的事只有成功與否而沒有早晚之分,之所以他能獲得飾演鬼腳七的機會,恰恰是因為過去斷手斷腳的努力付出被導演看在了眼裡。
談及現今最好的動作類演員,熊欣欣表示沒有人比成龍更實在,「我覺得全世界沒有誰的電影可以比成龍的更實在,動作片,我不是說功夫片。」雖然坊間對成龍的動作究竟是雜耍還是真功夫一直有一些爭論,但在熊欣欣看來沒有所謂的打星,大家都是動作演員。「成龍其實很實在,只是他演出的方式不一樣而已,他所做的動作完全是很實在的動作。」但談到有沒有最欣賞的年輕動作演員,熊欣欣表示自己叫不上名來。
在熊欣欣心中動作演員仍舊是上世紀開始走紅的成龍、洪金寶這批人。而對於時下,一些外形俊俏,只擺擺特寫,就想做動作演員,是不可能的。在熊欣欣看來,付出不一定有回報,但想要回報不付出是肯定不可能的。「現在行業大部分都是這樣,做不了就擺一個花架子,完了之後找替身給做了唄,市場沒有培養起像八、九十年代香港那樣一批動作演員出來。」
2001年熊欣欣獲得第二十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提名,但最終卻敗給了袁和平,「演員陣容人家是周潤發,我們這裡只是一個伍佰,所以你沒法兒跟人家抗衡的這種東西,你就是好又怎麼樣?因為動作是按市場、票房以及影響力來決定的,跟本身的設計沒有特別大的關係。」熊欣欣如此解釋自己曾與獎項的失之交臂的原因。其實到現在為止熊欣欣依然堅持這個看法,製作金額制約著製作團隊想法的實現程度,「投資人他也要賺錢,都拍很多動作片把這個市場託起來,有的時候大家都願意在裡面投入,現在基本上不願意投入,覺得賺不到錢,就不拍了。這不是我們掌控得了或者能改變的。」
在熊欣欣看來,現在的華語動作片已經完全沒有優勢可言,曾經在好萊塢打拼的熊欣欣非常欣賞外國人的學習能力。「好萊塢那邊的指導、導演他們學東西很努力的,我們在編排的時候人家就學得很快,所以幾年以後,當時我去了以後,發現你的東西已經被人家學會了,加上他們自己本身的基礎條件也比我們高,他們一定會比我們強。」
付出二字是熊欣欣在採訪中提到最多的詞彙,投資方注入資金的付出,演員辛勤汗水的付出,導演武術指導願意花時間與精力去研究武術動作的付出等等,正因為其他國家做到了,進而人家取得了良好的效應。面對本土動作影片的現狀,愛之深責之切的熊欣欣甚至用了「活該」來形容,「這個市場可以容納很多不同的動作演員,誰紅了你去就追著他,拿錢哄著他,還孫子一樣的你是大爺,我送錢給你,你來拍我的戲,那你自己傻,拍不成你活該,賠錢活該。」
無論哪個行業市場回報率都是投資商最看重一點,電影行業也不例外。目前國內的電影市場投資商第一考慮的是演員陣容,這種不正常的操作模式使得個別演員價位越來越高,藝人們更多的負責在鏡頭前做「花瓶」,而真正有真才實學的武行出身的演員卻始終沒有出頭之日。
江湖一直有傳聞,認為劉家良的傳統武術理念與徐克的「新派武俠」風格曾產生過很多摩擦。作為和徐克有過14次合作的搭檔,熊欣欣表示他們直接並不存在這些所謂的矛盾。在他看來只有多元化的風格相交融才可以推出精彩影片。對於近年來徐克電影越來越洋派的現象,熊欣欣表示每個人在每個年齡段的追求不一樣,觀眾接受就可以了。
如今許多功夫片沒有了實戰格鬥場面,但在特技上卻下足功夫。對於這一系列的歷史變遷,熊欣欣直言不諱的表示自己還是更喜歡看實打實的電影畫面,他強調自己依舊固執己見並不是因為不會拍攝虛幻的飛來飛去,而是希望尊重武術的核心精神。但是如何做到一招一式的刀光劍影貼身實戰,同時又符合市場要求,目前正是熊欣欣面對的最大困境。
採訪熊欣欣的當天,恰逢張耀揚因吸毒被抓。聊到這個曾經一起搭檔過的工作夥伴吸毒的新聞,熊欣欣表情很驚訝,他坦言兩人已經很久沒有聯繫,他只知道張耀揚曾經因為拍戲而腰部受傷。但對於他吸毒,熊欣欣還是很意外。身處這個風險指數很高的行當裡,熊欣欣目睹過也經歷過很多傷痛,但對於靠吸毒止痛這種說法,他還是無法理解。「我認識的武行裡面都沒有人吸毒,我身邊沒有,這是一種託辭吧,痛的話應該去看病,打止痛針。」
年過半百的熊欣欣在江湖行走了30餘年,他早已參透娛樂圈的起起伏伏,如今的熊欣欣除了繼續在事業上打拼之外,也在為日後鋪路,「自己還能做的時候就先把後路安排好,儘量的傳統一點。要做計劃,沒有任何人能告訴你將來會怎麼樣……」
在採訪過程中,我們能夠感覺到熊欣欣的改變,特別是措辭上,他曾經因為過於直率和圈內人惹過一些不愉快,現在的他也在嘗試慢慢與這個圈子融合。用儘量柔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但遇到行業中的一些頑疾,他還是難以抑制住心裡的不平。
採訪間隙,熊欣欣難得的提到了自己的太太和女兒,他覺得自己虧欠這對母女太多,眼前的這個男人只希望有時間和能力去給予她們更好地生活。
如今的熊欣欣依然保持著良好的作息習慣,每天都會進行必要的體育鍛鍊。強壯的體魄對熊欣欣而言除了健康還有他小小的私心,他笑言還想要接拍更多好的電影,哪怕僅僅是留下背影的替身。
替身、演員、武術指導、導演, 對52歲的熊欣欣來說無論哪個稱謂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以用一生參與到華語動作片的製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