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應用】人們普遍認為,獨立顯卡比集成顯卡強,所以近似地獨立音效卡也比集成音效卡強,儘管大部分人其實都說不出獨立音效卡強在哪裡。實際上,目前主流的集成音效卡真的就比獨立音效卡差很多嗎?答案是"No",其實集成音效卡是「故意輸的」,要是稍微認真點爆發一下潛能,現在的集成音效卡PK獨立音效卡完全不是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科普一下集成音效卡到底有多大的潛能!
其實我是故意輸的!集成音效卡潛能大揭秘
傳統的集成音效卡與獨立音效卡是怎樣的?
傳統的AC97規範集成音效卡,SoundMax AD1885
傳統的音效卡設計基於「AC97」規範,這個規範最初是由Yamaha、創新、Intel等多個廠商聯合制定的,既適用於主板(集成音效卡)也適用於獨立音效卡。
簡單來說,AC97規範把音頻處理器/控制器和解碼器(codec)分離了開來,讓主板得以配合這種設計在晶片上提供音頻控制器,並以CPU作為音頻處理器,大大簡化了「音效卡」的結構,讓主板廠商只需加入一個符合AC97規範的解碼器晶片(codec),即可組成「音效卡」,其優勢很明顯,就是整合度高、節省成本。
AC97規格獨立音效卡:創新 CT4620
而獨立音效卡顧名思義,首要特點在於「獨立」:它採用獨立的處理器,不會佔用CPU,可以節省CPU資源;它採用獨立的PCB板,除了可以避免主板上其他電路的幹擾、提供更高的信噪比,還能提供更多的位置設置其他電子元件,讓獨立音效卡能取得更豐富的功能和更強的多聲道支持。
以97~98年的音效卡對比,同樣是AC97規範,SoundMax AD1885集成音效卡只能支持16/20位的2聲道立體聲輸出,最高採樣率為48kHz,輸出信噪比90dB;而創新的CT4620則能支持最高32位的4.1聲道輸出,最高採用率48kHz,信噪比高達116dB,而且還能提供EAX Advance HD音效等功能和更強大的MIDI編輯/回放能力。
總的來說,獨立音效卡相對傳統集成音效卡的優勢主要在於幾乎無CPU佔用、更低的幹擾和雜訊、更強勁的規格、更多的聲道、更豐富的功能和更強大的MIDI編輯/回放能力。
為何獨立音效卡會衰退?新型集成音效卡的崛起:
新的AC97規範音效卡:ALC 655
AC97規範最初在1997年制定,初期只支持雙聲道立體聲的音樂、電影播放,後期這個規範得到了多次修訂,最新版是2002年的2.3版,添加了最大6聲道支持、數字輸出、更多配置選項等功能,比如ALC 655就是2005年,甚至2007年,還能看到的AC97規範集成音效卡,雖然能夠支持6聲道音頻,但是信噪比只有86dB,音質表現不盡人意。
AC97的後繼者:HD高清音頻
AC97雖然通過幾次修訂終於支持了6聲道,但是由於採樣率、信噪比等各項參數還是不怎麼樣,無法滿足新時代DVD影片等影音娛樂需要,Intel又在2005年提出了HDA高清音頻規範,常見簡稱HDA、HD或者Azalia。
HD高清音頻規範優化了AC97的線路設計,減少了模擬信號被幹擾的可能,不僅信噪比相對AC97有了明顯改善,回放和錄音也是大幅強化,最高可以實現8個32位、192kHz採樣率的音頻播放,並且支持EAX音效、接口偵測、接口功能自定義等功能,甚至還整合了耳機功放,以便驅動高抗阻監聽耳機,規格之高足以讓不少獨立音效卡都汗顏,加上CPU性能的突飛猛進,瞬間讓獨立音效卡原有的優勢幾乎盡喪。
常見HDA高清音效卡規格一覽 | |||
RealTek 瑞昱 | |||
型號 | 輸出解析度/採樣率/信噪比 | 輸入解析度/採樣率/信噪比 | |
ALC662 | 5.1 | 24bit / 96kHz /98dB | 20bit / 96kHz / 90dB |
ALC887 | 7.1 | 24bit / 192kHz / 97dB | 24bit / 192kHz / 90dB |
ALC888 | 7.1+2 | 24bit / 192kHz / 97dB | 24bit / 86kHz / 90dB |
ALC889 | 7.1+2 | 24bit / 192kHz / 108dB | 24bit / 192kHz / 104dB |
ALC892 | 7.1+2 | 24bit / 192kHz / 97dB | 24bit / 192kHz / 90dB |
ALC898 | 7.1+2 | 24bit / 192kHz / 110dB | 24bit / 192kHz / 104dB |
VIA威盛 | |||
VT1705 | 5.1 | 24bit / 192kHz / 100dB | 24bit / 192kHz / 93dB |
VT1708B | 5.1 | 24bit / 192kHz / 95dB | 24bit / 192kHz / 98dB |
VT2020 | 7.1+2 | 24bit / 192kHz / 110dB | 24bit / 192kHz / 100dB |
上表是目前常見的HDA高清音效卡的型號與規格一覽,可以看到,現在的HDA高清音效卡都是24位解析度,輸出採樣率起步就有96kHz,普遍可達192kHz,完美支持藍光音頻播放,而且輸出信噪比動輒也有95dB以上,回放質量有保證,部分高端型號連錄音質量也能達到這樣的高水平,基本上可以說無所不能了。
為什麼集成音效卡還是比不上獨立音效卡?
AC97設計缺陷:前面板擴展帶來大量雜訊
新型HDA高清集成音效卡的規格已經足以和獨立音效卡相媲美了,為什麼集成音效卡還是比不過獨立音效卡呢?為什麼還有用戶能夠聽出獨立音效卡與獨立音效卡的差距呢?其實一個首要原因,就在於線路優化的問題,我們以AC97 的一個設計缺陷為例來說說。
眾所周知,主機的音頻輸出有背面板和前面板兩種,在AC97規範中,向3.5mm接口輸出的模擬音頻信號會先輸出到前面板,然後再返回到後面板,在機箱裡來回跑了一趟。這樣設計的好處是,只要我們在前面板插入了耳機之類設備,音頻信號自然就會被前面板的設備截獲,後面板就會自動靜音。而壞處就是,本來就易受幹擾的模擬信號這樣在機箱裡來回跑一趟後,音頻輸出質量就明顯降低了。HDA規範加入了接口偵測技術,讓音頻信號不用再繞機箱跑,簡單的線路優化,就帶來了至少10dB的信噪比改善,音質因此得到明顯的改進。
用料缺陷:非專業音頻電容
除了線路優化,集成音效卡還有一個用料上的問題,因為主板廠商所用的電容等電子元件都是從固定廠商處大批量進貨的,買了電解電容的就在音效卡部分用電解電容,買了固態電容的就用固態電容——一般來說大家都不用專業的音頻電容,因此集成音效卡在低頻和高頻一些表現上會不如專業的獨立音效卡那麼圓潤、飽滿,空有高規格,沒有好用料搭配,結果達不到相應的高音質。
因此,集成音效卡比不上獨立音效卡,其實主要還是線路優化和用料優化上沒有做好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一些主流主板廠商相應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