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報導 近年來在美國,有越來越多的電視臺和製作公司熱衷於把經典的電影拿來,重新拍成電視劇。其實這種做法早已有之,《尼基塔》、《勝利之光》、《終結者外傳》、《慾海情魔》等都是其中比較成功的。不過像近期這樣集中的「拿來主義」,確實罕見。
僅去年和今年以來,已經曝光的此類劇集拍攝計劃就有:CBS的《貝弗利山警察》(Beverly Hills Cop)外傳和根據卡梅倫-迪亞茲同名電影改編的《壞老師》(Bad Teacher)劇集;Syfy翻拍的《12隻猴子》(12 Monkeys)劇集;NBC根據休-格蘭特2002年電影《關於一個男孩》(About a Boy)翻拍的同名電視劇;FX電視臺根據科恩兄弟經典《冰血暴》改編的劇集;BBC電視臺根據1963年電影《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製作的劇集;eOne電視臺根據史泰龍經典《第一滴血》製作的《蘭博》(Rambo)劇集;埃米爾-赫希主演的新版《雌雄大盜:邦妮和克萊德》(Bonnie&Clyde)四小時迷你劇集;馬丁-斯科賽斯計劃與米拉邁克斯公司共同製作的《紐約黑幫》劇集;J-J-艾布拉姆斯與喬納森-諾蘭根據1973年科幻片《西部世界》(Westworld)製作的HBO劇集。
在這群回歸的電影人當中,包括製作了《大西洋帝國》的馬丁-斯科賽斯、製作《行屍走肉》的弗蘭克-達拉邦特以及製作了《紙牌屋》的大衛-芬奇,而演員也包括了海倫-米倫、瑪姬-史密斯、達斯汀-霍夫曼、凱特-溫斯萊特等大牌的身影。
用他們的話來說,現在的好萊塢比較熱衷那些大製作的商業片、續集,藝術電影生存空間很狹小,倒是電視臺,特別是HBO這樣的有線電視臺能夠給他們更大的創作自由,將自己的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些電影人的回歸同樣帶動了電影改編電視劇的這股潮流,上面所提到的那些計劃中,很多都是那些電影的製作公司、主創在推動的。比如《紐約黑幫》,那就是馬丁-斯科賽斯自己當年獲奧斯卡獎提名的作品;而《壞老師》,它背後也有著電影的製作公司索尼的影子。
【劇集簡介】
《12隻猴子》電視臺:Syfy
根據特瑞-吉列姆1995年同名電影改編,出品方正是電影製作公司環球的電視姊妹公司。原作講的是通過時間旅行阻止一種致命病毒擴散導致人類滅絕的故事,新版劇情尚未可知,不過據說其試播集長達60分鐘,編劇是《尼基塔》和《史前新紀元》的Terry Matalas和Travis Fickett。不過這一計劃遭到了特瑞-吉列姆批評,他認為這一舉動十分「荒唐」和「愚蠢」。
《冰血暴》 電視臺:FX
根據科恩兄弟1996年奧斯卡提名電影改編,由比利-鮑勃-松頓主演,科恩兄弟擔任執行製片人。儘管劇集故事和角色都是新的,但風格精神仍會忠於原作。該劇暫定拍攝10集,明年春季播出。
《大逃亡》 電視臺:BBC
根據史蒂夫-麥奎因主演的1963年同名電影改編,原作講述了二戰期間一群盟軍士兵從德國戰俘營逃走的故事,阿德曼動畫片《小雞快跑》就是根據它創作的。
《蘭博》 電視臺:eOne
根據史泰龍經典《第一滴血》製作的劇集,目前eOne還在邀請史泰龍參與這部電視劇的製作,並再次扮演蘭博這個越戰老兵。
《紐約黑幫》電視臺:未定
根據馬丁-斯科賽斯2002年奧斯卡提名電影改編,講述19世紀中葉紐約的黑幫故事,該劇目前還只是馬丁-斯科賽斯與米拉邁克斯公司的一個創意。
《西部世界》 電視臺:HBO
本劇是J-J-艾布拉姆斯與喬納森-諾蘭根據1973年同名科幻片改編。原作講述了一家以外表高度擬人的機器人為賣點的高科技主題公園發生故障,那些原本是為滿足遊客不同幻想的機器人一個個都變成了殺人不眨眼的恐怖殺手的故事。新版將著重描寫人工智慧是如何產生自我意識的,以及隨之出現的未來新的犯罪形態。
《壞老師》 電視臺:CBS
根據卡梅倫-迪亞茲2011年同名電影改編,講述了一個不循規蹈矩的老師身上發生的各種故事。製作這部電視劇的公司是索尼影業電視部,扮演女主角的是阿麗-格雷勒(Ari Graynor)。該劇今年秋季有望與觀眾見面。
《關於一個男孩》 電視臺:NBC
根據休-格蘭特2002年同名電影改編,講述了一個單身音樂人被新搬來的鄰居母子所改變的喜劇故事,由明妮-德萊佛(Minnie Driver)和大衛-沃爾頓(David Walton)主演,將於今年秋季開播。
《貝弗利山警察》 電視臺:CBS
根據艾迪-墨菲系列賣座喜劇片改編,是原作的續篇。故事主角是艾迪-墨菲角色的兒子,他現在已經長大成為底特律的一名警察,扮演這一角色的是布蘭登-T-傑克森。
■ 與電影的差別
製作方式和敘事節奏都有不同
應該承認,電影和電視劇在製作方式和敘事方面仍然有很大差別。曾為電視劇《紙牌屋》編劇的阿倫-索金就曾說過,他最不喜歡電視劇編劇工作的一點就是,他在狀態不好的時候不能停下筆來休息休息,等待靈感再次降臨,而這樣寫出來的東西就很糟糕。相比之下,電影所給的時間自由度更大。
拍攝了《行屍走肉》試播集的弗蘭克-達拉邦特也有同感,他說:「電視劇拍攝比電影拍攝節奏快多了。它讓我丟掉了我的技巧,完全憑本能和經驗拍攝,這是一種全新的方式。拍電影你可能要花幾年時間來做一部片子,而拍電視劇你還沒喘口氣就要接著拍下一個故事了。」
電視劇的敘事也和電影不太一樣。電影一般都是一個一氣呵成的故事,是封閉型敘事;而電視劇,尤其是美國這種邊拍邊播的電視劇,往往是要拍好幾季,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因此都是開放式的敘事。編劇需要不斷為故事添加戲劇性轉折,同時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挖掘人物性格和他們的內心世界。
如此一來,也就決定了並不是所有電影都適合改編成電視劇,有些電影即使改編成電視劇也變了味,觀眾是否買帳,還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 優勢
根據電影改編有其特定的優勢,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電視臺趨之若鶩了。首先便是觀眾基礎。相比遊戲、玩具、文學作品,電影與電視的相同之處要多得多,因為電視劇本身就是脫胎於電影,身上帶著濃濃的電影烙印,兩者的受眾十分相似、重合度很高。根據電影改編的電視劇有著很好的觀眾基礎,反之也是如此,這也就是為什麼很長時間以來電影與電視這對冤家之間的相互改編從未中斷過。
其次是影視人才的高度重合。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但電影和電視之間的這座「山」低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無論是演員還是幕後,他們都能夠很順暢地來回遊走於這兩個不同的領域。而近年來隨著電視劇藝術性的回歸,不少原來只拍電影的導演和演員紛紛回歸螢屏,因為他們發現這裡可供他們發揮的空間更大。另外,作為電影的創作者,他們把電影改編成電視劇可能是想講述電影中未能盡述的故事,而作為電影公司,他們把電影改編成電視劇則可能是為了實現影視聯動,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 常見改編套路
1、打著外傳、續集、前傳的名義
這種辦法嚴格地說,已經不能算是把電影版編成電視劇了,它們其實就是披著電視劇外衣的續集,故事角色都是全新創作的。這樣的電視劇往往都是從那種賣座系列電影衍生出來的,代表作有《終結者外傳》、《貝弗利山警察》。
2、忠於原作,拓展內容
這種改編一般多出現在電視電影或迷你劇集之中,因為它們與電影的結構更加類似,也是封閉性的敘事。不過電影沒有它們的容量大,改編者往往可以在其中加入許多電影裡無法塞下的細節內容。代表作:《慾海情魔》、《雌雄大盜:邦妮和克萊德》。
3、只保留某些元素
這是目前電視界最喜愛的一種改編方式,有的是保留人物、重新編故事;有的是描寫在與原作同一個時空世界裡另一群人的故事。前者的代表是《尼基塔》、《蘭博》;後者的代表是《紐約黑幫》、《冰血暴》。
撰文 尼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