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頭鯨死亡後,它會像一座浮動的餐廳,為整片海域的魚鳥蝦蟹提供大量食物。就算它的殘體被海浪衝上岸,往往也是支離破碎的狀態。
2014 年,當一頭保持完好的藍鯨屍體被衝上加拿大紐芬蘭省的海岸後,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Royal Ontario Museum)的哺乳動物學家簡直高興壞了。他們立即趕到現場,成功的從這頭藍鯨屍體中取出了重達440磅(200公斤)保存完整的心臟,並把它製成了標本。
當時帶隊的哺乳動物學家 Jacqueline Miller 表示道:「由於鯨魚的體重會加快其腐爛的速度,因此我們從其中取出一隻完整的心臟簡直是奇蹟。」如今,這個經過處理的心臟標本正在博物館中展出。那麼,把一隻400斤的心臟做成標本分幾步?
第一步:取出心臟
首先,10 名工人需要用鉤子,從藍鯨屍體的尾部拉開它的肉,把心臟外面的組織都剝掉後,就是專家登場的時候了。他們會切斷所有與心臟連接的血管,切開心包,再把它從肋骨之間推出去。當然,在這項作業的時候,他們是站在膝蓋高的腐爛內臟組織中的。「就像泥地摔跤一樣」,Miller說道。
第二步:吹大心臟
在無血的情況下,這顆大心臟其實是扁的。所以為了維持其形狀,專家們在兩根血管中插入管子,把剩下的血管堵住,然後開始往裡注入福馬林。福馬林的作用大家應該都很熟悉,除了把這顆心臟給「吹大」之外,它還會令肌肉纖維硬化,阻止腐爛。他們一共在這顆心臟內注入了超過700加侖(2650升)福馬林。
第三步:運輸心臟
將心臟做好防腐處理後,工人們就要對它進行運輸準備了。他們首先給它裹上三層防震墊,用叉車把它放進一個鋪滿墊子的箱子,再用填充物填滿四周的縫隙。包裝好後的心臟將被空運到德國Gubener Plastinate公司進行塑化。著名的「人體世界」展覽所用的標本就是由該公司生產的。
第四步:塑化心臟
在德國,專業的解剖學家會對心臟進行長達 6 個月的丙酮浸泡。在這六個月裡,作為脫水劑的丙酮分子將會取代心臟中所有的水分子。而這只是進行塑化前的準備工作。進行塑化時,這顆心臟會被浸在矽氧樹脂中之後放入真空室內。在真空中,丙酮會氣化,其位置會被矽氧樹脂取代。
當所有的丙酮都被取代後,這顆心臟就接近完成了。當它在氣體固化劑中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固化之後,它再次面世時就是一顆巨大的塑料「球」了。足以抵抗忽略「請勿觸碰」標牌的遊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