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光將成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光伏太陽能產業平臺

2020-11-30 OFweek維科網

  3月12日,新華光公告,公司正在積極推進重大資產重組工作,截至目前涉及本次重組的相關審計、資產評估工作已完成,有關事項正在上報審批過程中。

  新華光的資產重組方案是,購買西光集團所擁有的防務性資產和天達光伏合計46.71%的股權,上述資產預估價值合計約為6.57億元,由此,新華光成為實際控制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整合其防務產業和光伏太陽能產業的平臺。新華光的重組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發展方向,重組後新華光的防務產業和光伏太陽能產業將具有很強的市場號召力。最近,公司又攜手紅塔創新對其控股子公司雲南天達增資擴股,以擴大太陽能產能。

  新華光是全球重要的光學玻璃生產製造中心,具有年產6800噸光學玻璃產品的生產能力。該公司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約為30%,穩居國內同行業第二位,公司2007年投資建設數碼類特種光學材料,總投資12880萬元,形成年產特種光學玻璃2750噸、光學元件6000萬件的生產規模。 2008年已產生收益,業績增長可期。

  從市場表現來看,新華光股票周線圖已有效向上突破頭肩底形態,並在11.30元上方形成短線雙平底,上升量能充足,後市隨著重組的展開,有形成中長期行情的可能,可關注。

  (編輯:xiaoyao)

相關焦點

  • 中國兵工集團7.5億重組天達光伏公司
    新華光從而成為實際控制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整合其防務產業和光伏太陽能產業的平臺。    繼打造中兵光電軍品第一股之後,伴隨著新華光的方案出臺,兵工集團對旗下上市公司的整合進度有所加快。光電材料與器件、特種化工與石油化工、重型車輛與裝備將是其未來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而專業化重組和資產注入將是兵工集團下屬上市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
  •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溫剛副總經理赴西光集團雲南天達公司參觀視察
    發表於:2010-02-05 10:15:22     作者:索比太陽能來源:Solarbe.com      2010年2月3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溫剛一行赴西光集團雲南天達公司進行參觀視察,西光集團董事長劉興功陪同視察。
  • 十大國內著名光伏企業(國企篇)
    ,通過重組後隸屬於中國兵工集團下屬企業新華光股份。雲南天達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早、最大的進行太陽電池製造、設計、銷售和安裝的專業公司之一,1978年開始研製生產單晶矽太陽電池。在近30年的時間裡,在中國累計安裝數萬高質量的太陽電池發電站(系統),遍及中國大陸,廣泛用於民用、商業和工業領域,為中國的太陽能利用的推廣和環境改善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天達利用雲南省優質的光伏資源發展光伏產業,經驗十分豐富。
  • 「火柴盒」大小集成電路控制太陽能帆板 中國兵器第214所助力神舟十一號飛天
    10月17日上午7時30分,中國載人飛船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開啟了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30多天的太空駐留。
  •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太陽能光伏點亮福建新能源產業
    「這一大型太陽能電站的併網發電,極大提振了處於歐債危機和美國『雙反』中的光伏企業發展信心,將進一步推動我省太陽能光伏應用,並帶動上遊晶體矽產業集聚,推進矽片及組件的量產和配套產業發展。」省經貿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光伏是人類未來解決能源危機的重要途徑,而我省具備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的資源和區位優勢。
  • 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已走在世界前沿
    打開APP 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已走在世界前沿 中國電子報 發表於 2021-01-08 17:14:26 過去10多年,全世界太陽能光伏產業取得快速發展
  • 能源先驅:太陽能、光伏產業在非洲的巨大潛力
    而美國僅僅是加利福尼亞州的太陽能發電站,都要比整個非洲的容量多的多,其安裝的太陽能發電容量是全奈及利亞所有的發電能力的兩倍。根據全球產業論壇gridovate的一份報告,非洲在太陽能發展潛力上擁有獨一無二的優勢。該平臺以中國的DNI作為這方面的證據。DNI被稱為直接的正常照射或太陽直接輻照度,DNI是用來評估通過光伏發電或太陽能發電能量的區域的電位(CSP)。
  • 北方光電集團有限公司
    北方光電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所屬大型光電產業子集團。光電集團以由原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西安北方光電有限公司、河南平原光電有限公司、江蘇北方湖光光電有限公司四家單位為主體組建而成,按照軍民融合、產研融合和專業化重組的結構調整方式於2010年6月9日正式組建成立。光電集團總佔地面積4790畝,擁有總資產約75億元,員工總數1.3萬餘人。
  •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光伏儲能產業的新未來
    據埃森哲全球市場預測報告顯示,到2020年,全球薄膜太陽能可開發市場規模為114萬億元,中國市場將超過20萬億元。瞄準市場需求,凱盛科技集團總投資100億元,計劃在蚌埠建設10條150MW(兆瓦)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線。目前,一期項目2條150MW生產線已經實現量產。
  • 2020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隨著國內光伏產業規模逐步擴大、技術逐步提升,光伏發電成本會逐步下降,未來國內光伏容量將大幅增加。中國已將新能源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產業,未來**年擬加大對包括太陽能在內的新能源產業投資,以減少經濟對石化能源依賴和降低碳排放。未來五到**年中國光伏發電有望規模化發展。
  • 隆基股份:引領世界太陽能光伏產業的龍頭
    10月9日,國慶假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中國A股市場迎來了「開門紅」:太陽能光伏板塊受到市場資金追捧,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股份)股價當日上漲9.32%,公司市值首次突破3000億元,固守西北地區市值最大上市公司地位。今年上半年,隆基股份營業收入201.41億元,同比增長42.7%,預計全年營業收入將達到500億元。
  • 光伏產業鏈之「光伏上市公司」一覽
    [5]、海通集團(600537)公司將採取資產置換以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置入億晶光電100%股權,進軍光伏行業,億晶光電也將成功借殼上市。據了解,億晶光電已形成較為完善的光伏產業鏈,成為國內僅有的三家擁有垂直一體化產業鏈且產能在200MW以上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企業之一。
  • 中國:城市小型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發展受限
    20GW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力爭打造未來總規模達50GW的高效電池產能,成為行業主流高效電池供應商。國網公示第十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清單、中歐投資協定達成中國光伏出口歐洲市場有望重回「巔峰」、北控清潔能源擬於江西投建500MW農光互補示範性發電項目等詳情內容如下:分布式光伏2.57GW國網公示第十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清單中歐投資協定達成中國光伏出口歐...
  • 金馬工業集團:太陽能板列陣「伏」出產業新動能
    大眾網·海報新聞日照5月26日訊(記者 趙洪芝 範奉雪)25萬平方米的廠房屋頂,4.7萬塊太陽能光伏板,14兆瓦全容量發電,所發電量自用率達到75%以上……一個個數字擲地有聲,讓金馬工業集團這家以汽車零部件為主導產業的工業企業,朝著新能源產業邁出嶄新的一步
  • 2018年中國太陽能光伏十大品牌榜單
    日兆光伏致力於引進和吸收國際一流的太陽能光伏技術和管理理念,以專業化、規模化、科學化為發展戰略,推動中國太陽能光伏能源事業的發展。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控索,並充分吸納國際先進的光伏能源管理經驗及運作方法,採用適應中國國情和市場環境的光伏能源公司連鎖經營管理模式。利用人才、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全國各連鎖公司良好的服務質量和深入的市場推廣,日兆光伏將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明星品牌。
  • 中國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
    太陽能電池又稱為「太陽能晶片」或「光電池」,是一種利用太陽光直接發電的光電半導體薄片。它只要被滿足一定照度條件的光照到,瞬間就可輸出電壓及在有迴路的情況下產生電流。在物理學上稱為太陽能光伏(Photovoltaic,縮寫為PV),簡稱光伏。薄膜電池由於理論效率高、材料消耗少、製備能耗低等被稱為第二代太陽能電池技術。
  • 中石化發力太陽能 有望與光伏巨頭合作
    在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中排名第二位的中石化集團剛剛釋放了一個重要的信號——大力進軍太陽能光伏產業。1月7日上午,中石化在總部召開了一次特殊的新能源產業發展高層對話視頻會。天合光能、協鑫、隆基和中環均在與會名單中。中石化集團董事長張玉卓親自主持上述會議。在此次會議上,中石化將向四家光伏巨頭介紹公司的新發展戰略。
  • 讓光伏發電成為更賺錢的產業
    噸╱日,在原有的高端汽車玻璃生產線上加入超白浮法玻璃品種,為光伏組件及本集團計劃建設的新太陽能玻璃深加工生產線提供部件。中國玻璃指出,自2019年起,由於光伏組件的廣泛應用,光...,突出主業,做強做大光伏玻璃業務,公司與彩虹集團訂立綠能公司股權轉讓協議、彩虹新材料股權轉讓協議及江蘇永能股權轉讓協議,公司同意向彩虹集團出售綠能公司100%的股權、彩虹新材料76.3...
  • 皇明太陽能集團有限公司簡介
    皇明集團主要產品還包括全玻璃真空集熱管、太陽能鍋爐、太陽能與建築結合、太陽能高溫熱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光電照明、溫屏節能玻璃、太陽能空調等。皇明始終引領行業發展潮流,擁有國家專利460項,先後承擔和參加六項國家「863」項目、一項國家「火炬計劃」項目、一項國家「雙高一優」項目。
  • 兵器工業集團總部及所屬單位15崗位公開招聘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安全和三軍裝備發展的基礎,是陸軍裝備研製生產的主體,是三軍毀傷打擊和信息化裝備發展的骨幹,是國家實施「走出去」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支撐,是國家推進軍品融合深度發展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