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起實施的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新版本,將造成臺灣教育浩劫。」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姐妹淘」、「不分區立委」鄭麗君,在4月21日一場「獨派」人士舉辦的記者會上氣得跳腳。
諸多民進黨籍的縣市長態度也一樣。臺南市長賴清德已表態,拒絕採用新課綱,並要求臺南市立中學繼續沿用舊的歷史課綱。
令「臺獨」氣憤的新課綱到底改了什麼?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曾是臺灣「高中歷史教科書課綱修訂小組委員會」成員,他昨天(22日)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介紹,與以往的課綱所不同的是,這個臺灣「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新版本」,徹底排除了「臺獨」及「皇民化」思想,在史觀上回歸「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比如必須寫清楚中國(註:早前教材稱大陸為『中國』)第一大島是臺灣島,而不是海南島;我國最高山是珠穆朗瑪峰,而不是玉山;臺灣慰安婦一定是『被迫』的……「所以『臺獨分子』更火大了」。
馬英九撥亂反正 課綱回歸「一中」
首先,讀者需要知道,臺灣課綱存在這樣一條脈絡:陳水扁時期的「98課綱」——馬英九時代「101課綱」——最新的微調版。
爭議根源在於「臺獨」思想作祟,起始於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所推行的「去中國化」等動作。
以陳水扁執政後期修訂的「98課綱」為例,不僅課綱中早已把「中國史」與「臺灣史」、「世界史」進行了區隔,形成兩岸「一邊一史」,而且在歷史、語文、地理等科目課綱上更充斥著「皇民化」和「臺獨」思想。王曉波說,根據此課綱編出來的教科書,說什麼「中國第一大島是海南島」、「李白是中國的偉大詩人,而不是我國的詩人」、「我國國土面積是36000多平方公裡」等等。
課綱關係到歷史、文化和民族認同等大是大非問題,陳水扁時期的課綱其實都是在推行「文化臺獨」!
王曉波介紹,2008年政黨輪替後,馬英九最先起用的政治性格「偏綠」的「教育部長」鄭瑞城,一上任就迫不及待把「98課綱」進行公告,大部分科目於2009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但具有明顯『臺獨』色彩的歷史、語文課綱被馬英九擋下」。
隨後,馬時代的臺灣「教育部」對「98課綱」歷史、語文部分重新修訂,並於2012年8月1日起實施。這就是「101課綱」。「『101課綱』修訂的重點,就是捍衛『中華民國憲法』,即去除『皇民化』和『臺獨』思想,維護符合『憲法』的『一中原則』,稱呼大陸地區不能直接用『中國』,而是改為『大陸』或『中國大陸』,以避免『兩國論』。」
不過,王曉波說,依「101課綱」編寫出來的總共7個版本的高中歷史、語文課本,竟然還有很多違背新課綱的「一中原則」。於是,臺當局後來又要求微調課綱——這就是鄭麗君口中所說的「將造成臺灣教育浩劫」的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新版本。
「我國最高山不是玉山」
那麼,最新的微調版,到底有什麼具體內容會讓「臺獨」人士跳腳呢?
王曉波娓娓而談,「98課綱」根本不提二戰時日本在臺灣徵兵和慰安婦,也不提臺灣人參加中國抗戰,馬英九執政後修訂的「101課綱」就加進了這些內容,以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罪行。可隨後編出來的高中歷史書,談及臺灣慰安婦來源時,竟說「除了風塵女子外,也有自願到海外去從事慰安的婦女」;在談到日本人在臺灣徵兵,竟然寫成「也有部分臺灣青年出於愛國熱忱而到南洋參軍……」「書商編出來的教科書或許可以說沒有違反『101課綱』的原理,但違反了臺灣人民的基本立場,這根本就是臺灣史學界的墮落和恥辱。」王曉波表示,這也就是後來要求對「101課綱」微調的原因所在。
「今年8月1日開始實施的微調後的高中歷史課綱,不只是要求對『項目』進行修改,而且對用詞的『性質』都作了詳細規定。」他舉例介紹,根據微調後的課綱編寫的教科書,必須寫清楚「中國(編者註:早前教材稱大陸為『中國』)第一大島是臺灣島,而不是海南島;我國最高山是珠穆朗瑪峰,而不是玉山;臺灣慰安婦一定是『被迫』的」。「微調後的新版本這些詳細規定,徹底排除了『文化臺獨』及『皇民化』思想,在史觀上回歸『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所以『臺獨分子』更火大了。」
綠營拒絕採用新課綱「會有苦頭吃」
微調新版本出來後,有「臺獨人士」竟然問,課綱中為何要提孫中山,孫中山與臺灣有什麼關係?
王曉波嘲笑這些人太不懂歷史。他說,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一群北大的臺灣學生弔唁時所送的輓聯是這麼寫的,「三百萬臺灣剛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領導?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舍我輩其誰分擔!」這說明那時臺灣人民是把孫中山當作「精神領導」的。
如今,「臺獨」人士和民進黨籍縣市長開始抵制臺灣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新版本,尤以臺南市長賴清德為甚。作為一市之長,賴清德日前公開宣布,將不採用這個馬「政府」主導的高中歷史最新課綱,而要求臺南市立中學仍沿用舊課綱。
對此,王曉波表示,「根據教學自由,只要學生同意,你不用最新課綱可以,但全臺性的指考(相當於大陸的高考)必須按新課綱出題,到時,不採用新課綱的學生考試怎麼辦?」他認為,家長屆時「一定會鬧」,這些拒絕採用新課綱的縣市長會有苦頭吃的。(海峽導報記者吳生林文/資料圖)
此前報導:臺灣新歷史教材刪除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惹爭議
但是,新課綱引發爭議的並非只有踢走「去中國化」這一個舉動。
據觀察者網今天(23日)上午報導,臺灣新高中歷史課本刪除了發生在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以及國民黨政府在臺實施的「白色恐怖」的內容。有臺灣的歷史學者抨擊「馬英九政府」,指責「教育部」的「微調」就是「要掩蓋當年殘暴統治的歷史」。
但臺灣「教育部」回應,有關「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歷史,學校可以「補充教學」,但是強調「微調」合憲、合法、合程序、將會按時在今年8月新學期「如期實施」。「教育部」方面還稱,制定課綱的權責在中央,而教科書必須按照課綱,課綱已經修正,教科書也必須按照新課綱編印,所以地方政府不能選用舊版的教科書。
對此,臺灣的五個「直轄市」表示將與「教育部」「不同步」,拒絕採用經過「教育部」「微調」過的歷史教材。在出席民間組織—臺灣教授協會對此所舉辦的座談會時、代表臺北、桃園、臺中、臺南以及高雄出席的市政府教育官員均表示反對臺灣「教育部」「微調」之後的高中新課綱。表示反對的五個「直轄市」除了臺北市是由無黨籍的柯文哲執政,其餘四個市的市長都是民進黨籍。
與會的「直轄市」官員說,之前臺灣「教育部」「微調」課綱就是「黑箱作業」,「二二八」和「白色恐怖」都是「臺灣的重要歷史事實」,不應該刪除。
除了未出席座談會、由國民黨執政的新北市之外,其餘五個「直轄市」均表示將繼續使用舊版高中歷史課本(觀察者網註:臺灣一共六個「直轄市」,臺北、桃園、臺中、臺南、高雄、桃園)。
「二二八事件」是國民黨政府在二戰結束、接收臺灣之後所發生的大規模民間反抗流血事件,各方至今對發生原因和死傷人數各說各話,存在巨大分歧。「白色恐怖」則是指自1949年撤退到臺灣,至90年代解除戒嚴為止,國民黨政府實施的整肅措施,到現在仍有許多受害人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