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網瀏覽,百度推送的一條信陽新聞吸引了我:「北京天安門廣場國旗護衛隊向信陽贈送國旗和升旗指揮刀」。
信陽是革命老區,是當年紅軍最大的武裝力量紅四方面軍的根據地,更重要的它是我的老家,是我走到哪裡都會牽掛的地方。
新聞報導刊登在今年4月23日的信陽新聞網,是四個月前的新聞,吸引我的是文章標題中的內容。因為在我現在生活工作的地方——深圳,也有一把北京天安門廣場國旗護衛隊的升旗指揮刀。
隨手打開QQ相冊,看看照片上的日期,應該是2008年7月23日我第一次到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參觀時拍攝的,至今整整十年。昨天 我再次到新裝修的中英街歷史博物館,發現存放升旗指揮刀的支架上多了一把刀鞘。收藏證書顯示,這把指揮刀的名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指揮刀,屬國家貴重軍用品,1993年5月24日被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以珍貴文物收藏。顯然我十年前在中英街歷史博物館拍攝的那把北京天安門廣場國旗護衛隊升旗指揮刀按照軍事博物館的規定重新統一命名了。
現在,武警天安門廣場國旗護衛隊番號已經撤銷,從2018年的元旦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將執行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任務。信陽新聞報導武警國旗護衛隊贈送的指揮刀是今年4月1日武警天安門廣場升國旗的指揮刀,顯然有誤。
武警天安門廣場國旗護衛隊的前身是武警天安門國旗班。1982年12月28日,國旗班接替中國人民解放軍衛戍部隊,正式擔負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和國旗哨位守護任務,1991年5月1日國旗班擴編成立為武警天安門國旗護衛隊。199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旗班「國旗衛士」榮譽稱號。
武警國旗班成立的35年來,天安門廣場國旗哨位成為國旗班、國旗護衛隊戰士的精神家園,也成為全國人民嚮往的旅遊聖地。這35年的光榮將成為歷史,也成為在這個特殊哨位站崗的武警戰士永遠藏在心中的美好回憶。
曾經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的國旗、被譽為「天下第一刀」的國旗護衛隊指揮刀也成為各地歷史博物館的寵兒。據了解,武警天安門國旗護衛隊贈送給信陽的國旗和升旗指揮刀將在鄂豫皖革命博物館永久陳列。
信陽的鄂豫皖革命博物館記錄了中國共產黨早期發展的艱辛,而深圳的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則承載了一段中國最恥辱的歷史:香港成了英國殖民地,我們居住的沙頭角被英國政府一分為二,這就有了香港新界沙頭角和深圳鹽田沙頭角的區分,兩個沙頭角的緊密結合部就是具有一街兩制之稱、僅250多米長的中英街。
「天下第一刀」是國家規定的在全中國解放軍儀仗隊和武警部隊儀仗隊統一使用的儀仗刀 ,是一種振國威,壯軍威的象徵,同樣地它也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力量。
深圳與信陽一個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一個是革命老區,千裡之外的兩地博物館先後珍藏著「天下第一刀」,足顯其珍貴的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