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被大家親切的譽為「最萌外交官」,憑藉自己憨態可掬的形象,不僅讓咱們自己人喜歡得不得了,在國外也是圈了一大波外國粉。不過,熊貓也曾因為自己的「必殺技」——可愛,招來了殺身之禍。
中國人對熊貓的認識由來已久,古代不少文獻都記載過熊貓,但是叫法都各有不同,像《尚書》說它如虎如貔如熊如羆,《爾雅》稱貘似熊,《詩經》稱貔,《後漢書》和《山海經》稱貊,《峨眉山志》稱貔貅等等。
不過,也正是因為熊貓一直是中國獨有,所以外國人從古到今都不知道有熊貓這種可愛的動物存在,導致外國人對熊貓一直非常狂熱。可以前的外國人可沒有現在這麼有「禮貌」,他們曾經為了得到熊貓,對其瘋狂的抓捕和獵殺!
1869年春天,法國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在四川寶興尋找珍稀物種的時候,正好路過了一戶姓李的人家,在他的家裡,戴維發現大熊貓的存在。
為了得到這種奇特的動物,戴維僱傭了20個當地獵人展開搜捕。3月23日,獵人們送來了第一隻小「白熊」,遺憾的是他們為了便於攜帶,把它弄死了。戴維成了第一個向世界展示熊貓的外國人,大熊貓的發現在西方世界引起轟動。
熊貓的「噩夢」從這一刻開啟,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探險家、遊獵家和博物館標本採集者來到大熊貓產區,試圖揭開大熊貓之謎並獵獲這種珍奇的動物。在這些瘋狂的獵殺者裡,甚至還有熟悉的家族——美國總統羅斯福,他的兩個兒子西奧多·羅斯福和克米特·羅斯福在越西縣他們開槍打死了一頭大熊貓,做成了標本帶回美國。
他們在《追蹤大熊貓》這本書中冷酷地寫道:
"我們同時對漸行漸遠的大熊貓背影開了槍,兩槍都準確命中。大熊貓應聲倒地,它已經逃不出我們的手掌心。""由於它的稀有性和棲息地的偏遠,大熊貓已成為一個競賽的主題。看看西方世界的誰,有幸成為第一個拍攝並殺死大熊貓的人!"
用這種炫耀的語氣說出這麼殘忍的話,可見他們有多麼的不要臉。受羅斯福兄弟的鼓舞和經濟利益驅使,西方國家立刻掀起捕獲和獵殺大熊貓的熱潮,並且他們這個時候已經知道大熊貓是瀕臨滅絕的珍惜動物!
可那個時候的中國對熊貓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認識,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於是外國人對熊貓的獵殺活動更變本加厲起來。據統計,在1936年到1946年之間,超過16隻活體大熊貓從中國運出,而熊貓標本更是多達70餘具!
「落後就要挨打」
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新中國成立後,政府開始限制外國人的捕獵活動。在血泊裡艱難生存的熊貓們才慢慢有了一個安全的「家」。
如今的熊貓已經是中國的明星外交官,中國國寶大熊貓在促進各國關係友好和傳遞生態保護理念中起到的重大推動作用。只有國家強大了,我們的才有尊嚴,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種恥辱我們永遠也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