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最新一代北鬥高精度定位晶片近日在北京亮相。這顆22納米晶片預計將於今年年底正式發布,2021年上半年量產,將應用於自動駕駛、無人機、機器人等高精度定位需求領域。
定位晶片相當於導航設備的「大腦」。每一臺導航設備想要實現定位,都要依靠這個「大腦」來進行計算和處理,因此定位晶片也是衛星導航產品裡的最核心部件。
北鬥晶片企業工作人員 李楠:右邊這顆晶片就是我們即將發布的最新一代22納米工藝的高精度定位晶片,跟左邊這個上一代晶片相比,它的尺寸面積只是上一代的四分之一,功耗是上一代的五分之一。
除了支持北鬥導航以外,這顆晶片還可以支持接收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盟的伽利略等多系統的導航信號。通過兼容不同信號體制,新一代北鬥定位晶片可以獲取更豐富的數據信息,提供更精確的定位導航服務。
北鬥晶片企業22納米定位晶片負責人周儒欣:這個晶片是為了迎接智能時代到來(研發的)。高精度實時的話,可以做到一個釐米,事後(處理)可以做到一個毫米。
這顆22納米晶片不僅尺寸更小,能耗更低,還具備了更加強大的處理能力。
北鬥晶片企業22納米定位晶片負責人 周儒欣:過去做的毫米級是說要搭外圍電路,要單獨有一個CPU,現在它在晶片內部具備了這種數據處理和存儲能力,所以我們就可以把核心的算法放在(芯)片上,這樣的話使得這顆晶片它的功能會更強。
據介紹,這款晶片可廣泛應用於測量測繪、無人機、自動駕駛、形變監測等高精度導航定位領域,助推以北鬥為代表的時、空信息技術加速與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融合,為北鬥高精度應用打下技術基礎。
北鬥晶片企業22納米定位晶片負責人 周儒欣:預計今年年底會把這顆晶片做成的模組作為一個最終的產品能夠交付用戶,預計明年年初就會實現量產。
將有力支撐北鬥導航產業發展
我們日常生產生活中所涉及的各類導航定位終端要實現定位,都要通過定位晶片的計算。此次亮相的國產新一代北鬥高精度定位晶片將為我國北鬥導航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當前國際主流衛星導航晶片大多仍採用40納米工藝,而我國北鬥導航28納米工藝晶片已經量產,新一代22納米工藝晶片的推出,對提升北鬥導航終端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將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北鬥晶片企業22納米定位晶片負責人 周儒欣:我們歷時10多年,從90納米到55納米到40納米到28納米,到今天22納米,應該說是全球在衛星導航領域最先進的一顆晶片。
新一代定位晶片在尺寸、功耗、性能、成本等方面都具有較強競爭力,未來有更多的終端設備能夠實現更為精確的定位能力,同時安全性也在不斷提高。
北鬥晶片企業22納米定位晶片負責人 周儒欣:隨著我們在技術方面的完善,特別是在可靠性可用性方面的這種提高,比如說車規級它對安全要求非常高,這樣的話逐步的它應用領域特別廣了,像無人機、室外的作業的機器人,下一步的無人駕駛的汽車。
當前,我國導航定位服務產業處於高速發展階段,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近3450億元,較2018年增長14.4%。隨著我國在導航定位晶片等核心技術領域的創新突破,將進一步助推北鬥及位置服務應用加速走進人們的生產生活。
本文所述觀點不代表本刊觀點
關注「郵電設計技術」微信公號
發送「聯通論壇PPT」
獲取演講PPT和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