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
我的朋友圈被小紅花佔領了。
毫無疑問,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陪伴很多人跨過了2020最後一個冬夜。大家在感動與淚水中,迎來了被寄予厚望的2021。
《小紅花》,一部抗癌題材的電影,在上映前它的預售就已經破億了。由此可見,大家對於它的切切期盼。有很多人問:「易烊千璽,配得上頂流嗎?」懷著好奇心,我握著電影票走進了影院。
實不相瞞,對易烊千璽的印象,我還停留在當年的小孩模樣。但看完電影之後,不禁感慨,四字弟弟真的不負期待。作為新生代流量,易烊千璽用實力證明,「流量」不是貶義詞,他身後的每一份喜愛沒有被辜負。
01
13歲年少成名,由於過早進入成人社會。易烊千璽只能像海綿一樣,不停地從外界吸取養分,讓自己的實力與粉絲的喜歡匹配。可不論他怎麼努力,他似乎永遠也甩不掉黑粉,永遠也卸不下身上的爭議。
GIF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受到粉絲追捧的同時,也難以避免黑粉的攻擊。瘦小的身材、不出色的五官,成了很多人攻擊他的理由。
但如今,經過歲月的打磨,易烊千璽漸漸褪去了當年的青澀,成了時尚雜誌的寵兒。著名攝影師陳漫評價他,「非常正帥的一個人,中國五千年文化裡邊一直遵循的那種,仁義禮智信,在他的那個臉上,你就能找到那種感覺。」
她在易烊千璽身上看到了「無限的可能性」。而那個瘦小不被喜愛的孩子,正在一點點長大,儘管他身上的爭議並沒有減少。在節目《這!就是街舞》中,他是全場年齡最小的導師,遭到選手的質疑是意料之中的:
但易烊千璽表現得很冷靜,他說:「街舞是什麼?我覺得街舞是藝術,藝術最重要的是感受,……我們四個坐在這裡,其實並不是因為,我們的技術算一流、舞臺表演最出色,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藝術審美、感受和喜歡的東西。」
一段理性的回答,讓全場的舞者心服口服。很多人都覺得,易烊千璽能夠走到今天,完全是吃著流量的紅利。是的,他確實是當紅流量小生,但他並沒有把觀眾、粉絲當成韭菜,而是將流量化成壓力,讓自己腳下的路向前延伸。
他用57天備戰衝刺高考,最後以雙料第一考入中央戲劇學院。他與實力演員搭戲,參演了《長安十二時辰》,此劇如今在豆瓣評分8.3。去年,他還憑藉電影《少年的你》,獲第39屆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
顯然,他並沒有在質疑聲中倒下,而是不斷發掘自己的潛力,讓別人看到易烊千璽身上更多的可能性。「流量」這個標籤並不能概括他的所有。
他曾經說過,自己像冰櫃裡的冷門飲料,薄荷味的,銷量不一定會好,但有的人就只喜歡這個味道。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歡,那就盡全力不辜負身後的支持吧。未來充滿無限可能,他一直在朝著更好的自己努力,沒人會否認,易烊千璽是新生代的榜樣。
02
對於很多人來說,易烊千璽就像洋蔥,一層一層地剝開後,總能發現不一樣的驚喜。在他的身上,你可以看到異於同齡人的成熟,也可以看到與同齡人一般的瘋狂。
很小的時候,易烊千璽就喜歡一個人獨處。他喜歡疊紙人,一個人的時候,他會用紙人排兵布陣,指揮它們打仗。安靜的房間裡,沒有人可以走進他的世界。喜歡獨處的他,也因此培養了很多「老幹部」愛好,盤核桃、泥塑、釣魚、寫書法……
在其中,他可以慢慢感受周圍的世界。在《我的時代和我》紀錄片中,易烊千璽隻身站在海邊,手裡握著魚竿,獨自看著海面出神。那天巴塞隆納的天氣很好,他的周圍還有幾個當地的中年人,就這樣,一個下午過去了。
鏡頭前的千璽,不愛笑,也不愛說話,很多人都說他像個小大人。但這並不是他的「真面目」。那個別人眼裡成熟的少年,也會有「神經病」的一面,也會做出一些「瘋狂」的舉動。在午夜電影散場後,他會和朋友在空蕩蕩的街上,表演奧特曼。
也會為了爬上雲南的雪山,連續坐一天一夜的火車。覺得大皮卡酷,他索性叫上好友和助理,租一輛車,放著《紅日》,一路駛向內蒙古。易烊千璽的身上,還有太多的謎底等著我們慢慢揭開。
對於易烊千璽來說,十三四歲是被選擇的過程,一直到十七八歲,他才開始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如今,他在慢慢成長,也在向自己想要的生活靠近。「他就像湖南老家的餈粑,要煎很久才會出味道。」
03
聚光燈下的易烊千璽,是受眾人追捧的。站在舞臺中央的他,即使不言不語,也會引起粉絲的歡呼尖叫。對她們來說,易烊千璽就是她們追逐的光。當然,對於粉絲的愛,他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得。但生活中的易烊千璽,想要的卻是不被關注的自由。
很小的時候,為了讓他成為與眾不同的人,媽媽從小就給他報了很多班,無論是舞蹈、書法還是繪畫等。所以他的生活一直在被安排,即使籤了經紀公司也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安排他的對象從媽媽變成了公司。
上課、練習、排練、通告,佔據了他全部生活。慢慢地,周圍的工作人員越來越多,他成為了很多人的工作重心,每個人都在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而令他最痛苦的,是沒有距離感的粉絲,即私生。她們闖進易烊千璽的生活,只為滿足自己的私慾。
記得一次,易烊千璽為了躲避私生的追趕,只好躲在保安的身後,偷偷打電話給自己的助理「求救」。那時的他,離自由還有一段距離。
這幾年,易烊千璽很迷泥塑,只要一有時間,他就會去泥塑老師的工作室,一呆就是好幾個小時,這是完全屬於他的自由時間。「你想表達什麼,都可以捏出來。這種心態特別隨意,那種自由自在的感覺我很喜歡。」
也是在泥塑的時候,他的人生目標也越發清晰了——成為一個自由的人。「相比現在更自由,生活裡面,工作裡面,然後自己精神上面。」
在那一團還未成型的泥中,他可以隨心所欲地捏。每一件成型的作品,都有他想要表達的想法,這種自己掌控的感覺,是他以前從未有過的。在泥塑工作室裡,每個人都在為藝術「服務」,沒有人在意他是易烊千璽,也沒有人會時刻關注他的舉動。他感受到的不僅是創作的快樂,還有不被關注的自由。
04
他生於千禧年,那是百年的世紀之交。「烊」有歡迎的意思,易烊千璽這個名字,寄託了父母對他的美好祝願。13歲之前,他一直在遊走在各類比賽和節目錄製中,懵懂的他還未找到自己的方向。
13歲他被選擇出道後,他第一次感受到粉絲的喜愛,那時的他只是走在別人鋪好的路上。一直到18歲之後,他才找到了未來前進的方向,也清楚認識到自己身上承擔的責任。
就像他在大學開學典禮所說的:「作為未來的藝術工作者,我們的眼睛裡除了平視和仰視,更應該有俯視。俯視疾苦與病痛,俯視角落和夾縫。我們眼中看到的除了繁華盛景還應該有世間冷暖,我們應該擁有的除了海納百川的眼界胸懷,還應該有悲天憫人的創世靈魂。」
易烊千璽的身上,有著同齡人的單純與善良,也有著超越年齡的執著與堅持。作為00後一代的榜樣,他沒有恃才傲物,而是潛心進修,他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苞,還未綻放,但早有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