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MSCI發布12個新的中國指數。MSCI稱,這是為了讓國際投資者更好應對A股下一步納入MSCI的進程。那麼,MSCI指數是什麼意思,2018年MSCI概念股有哪些呢?下面隨小編來簡單的了解一下相關的信息吧。
MSCI中國指數是什麼?
MSCI是全球著名指數編制公司MorganStanleyCapitalInternational的簡稱,MSCI指數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最多採用的基準指數。而MSCI中國指數(MSCIChinaIndex)是由摩根斯坦利國際資本公司(MSCI)編制的跟蹤中國概念股票表現的指數。MSCI中國指數覆蓋大盤股、中盤股和小盤股規模各區段。
2018MSCI概念股龍頭3月以來,投資於MSCI指數系列的公募基金產品正不斷「集結」,場外增量資金亟待入場。證監會網站公布的信息顯示,華安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ETF、南方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及聯接基金已相繼獲批。不久前獲批的招商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型基金更是於3月13日搶先發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申報的MSCI指數基金產品中,有相當一部分基金申報了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基金。基金業內人士認為,在MSCI關於中國A股的各類指數中,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及時跟蹤了A股被逐漸納入MSCI的情況,它所追蹤的個股也是A股將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潛在標的。因此,投資這一指數,能夠更精準地捕捉A股納入MSCI指數所帶來的機會。
MSCI概念股有哪些?
綜合基金2017年四季報及已披露的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數據,上證報資訊統計發現,去年四季度已有不少公募基金通過MSCI的233隻概念股提前「潛伏」。其中,去年四季度基金增持力度最大的MSCI概念股中,前十大個股分別為保利地產、東方航空、新湖中寶、金風科技、伊利股份、工商銀行、三一重工、中國國航、南方航空和青島海爾。
從持股的機構數來看,在基金增持的MSCI概念股中,中國平安、伊利股份、五糧液、招商銀行、工商銀行、美的集團、新華保險、中國太保、平安銀行和保利地產居機構持股數最多的前十位。相關統計顯示,大盤藍籌股和部分績優公司仍是當前基金青睞的標的。
對於A股納入MSCI指數給市場帶來的影響,券商認為,新的MSCI中國A股指數是A股投資機會的集合。權重股近期走勢大多處於整固的階段,但隨著A股「入摩」節點日益臨近,機構主力資金及外資再度配置權重股的預期逐步提升,近期公募競相布局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產品就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和例證,權重板塊再度走強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