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基礎科學#
科學並不是萬能的
其實我有時候也挺納悶的,為什麼總會去想哪些東西是科學家解釋不了的?這裡的預設條件難道是「科學是萬能的?」,我覺得哪怕我們隨便找個科學家去問,他都不敢這麼說。所以,很多人是想當然了,或者說是「走近科學」看出來了。科學並不是萬能的,而且科學也從來沒有把自己定義成「萬能的學科」。
正因此,其實歷史上多得是科學解釋不通的事情,近的的就有馬航MH730咋失蹤的?,遠的各種歷史人物的離奇故事,比如:王莽為什麼這麼幹?趙匡胤咋死的?你說這些用科學咋解釋?根本解釋不了。
科學的範式
如果我們注意了解現在科學的研究,就會發現,各種神神秘秘的奇葩事,比如:外星人,飛碟。
科學家其實是不研究的,反倒是那些實實在在就在那裡的東西,比如:埃及金字塔,科學家研究得倒挺明白。
所以,科學有一個範式,這個範式界定了它的範圍,那這個範式到底是什麼呢?
這要從古希臘哲學說起,科學是從哲學中的自然哲學這支演化而來的。自然哲學賦予了科學的是數理邏輯。你會發現科學理論一步步推演都是嚴絲合縫的,這就是邏輯的力量,這就是在早期自然哲學發展時奠定下來的。
而從畢達哥拉斯、亞里斯多德、託勒密和哥白尼奠定了數學作為科學的語言。
後來,伽利略等人奠定了實驗對於檢驗科學理論的重要性,他的思想實驗至今還在被我們無數次的重複。(他當然是沒有做過比薩斜塔實驗,不過他確實做過慣性實驗。)
能真正讓科學成為一門學科的是牛頓,因此也有人稱他是現代科學之父。那牛頓做了什麼呢?
其實,他基本上奠定了整個科學的工作方法,或者說是範式。具體來說是這樣的,他認為研究對象不能亂來,它首先得能被物理量進行描述,而這些物理量得能被定義,定義的同時還要求可以確保可以量化分析,並用實驗進行證明。
如果我們翻開牛頓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就發現前10多頁都在給各種物理量下定義,並且緊跟著的解釋中就會描述他做的相應的實驗是如何驗證這個定義的。而且這些定義的物理量都是可以被量化分析的。我們熟悉的「質量」、「力」等常見的物理概念都是牛頓奠定的。
後來,有人總結牛頓的工作方法時,就提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牛頓烈焰雷射劍理論,這個理論就精煉概括牛頓的工作方法:
所有不能進行實驗和觀測的東西都不值得辯論。
隨後,科學的發展中,這科學的範式內又增加了一個核心思想「可證偽」,意思是一個合格的科學理論,至少要提供一個可以證偽它的辦法,比如:相對論,你想證偽它其實很容易,只要找到超光速的信息、物質、能量的傳遞,或者證明它在一些物理現象的解釋是錯的就可以。(當然,100多年過去了,沒人能做到)
科學的邊界
科學的範式就使得科學有了邊界,很多問題都是科學解決不了,比如:外星人存不存在?這個根本沒有辦法描述和研究,這個問題和「上帝存不存在」是一碼事,同樣是科學無法解釋的範疇。再比如:靈異事件,由於它們根本沒辦法重複出現,所以也沒有辦法研究。因此,科學家至少要基於能夠觀測到的現象進行研究。所以,我們就會發現,主流的科學家不會跑去研究靈異事件。同樣的歷史上描述的各種奇葩的現象,科學家肯定是無法解決的,除非你能在它們面前去復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