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十大古生物博物館網上評選
全國十大化石產地網上評選
各大博物館以及化石產地的內容介紹參見9月30日-10月6日化石網微信公眾號。投票截止到10月31日
。。。
圖:荷蘭博物館收藏的早在1770-1774年期間收藏的滄龍頭骨標本Mosasaurus hoffmannii
滄龍也像現在的虎鯨一樣用多骨的鼻子撞擊獵物嗎?
最近,辛辛那提大學生物學教授TakuyaKonishi在仔細觀察滄龍幼體化石標本之後提出的一種說法認為:滄龍可能像現代的的虎鯨一樣,可以利用其多骨的鼻子撞擊獵物進行捕食。
虎鯨(killerwhale)不會直接用咬的方式來捕食大型獵物,它們通常先撞擊獵物,趁其虛弱之時將其撕裂。它們用慣性追逐移動迅速的動物。如果它們全速遊向你,撞擊力量很大,而且它們的鼻子明顯突出。
圖:現代虎鯨
滄龍(Mosasaur)是一種非常龐大的海洋爬行動物,與霸王龍(Tyrannosaurus rex)同樣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它們和現在的虎鯨有相似的體型,有腳蹼,強壯的尾巴和尖銳的牙齒。有些長得比虎鯨要大,甚至接近一輛卡車的大小。
像虎鯨一樣,它們是海洋中的頂級捕食者。唯一令滄龍們害怕的只有更大的滄龍。
圖:拼接起來的,完整的滄龍骨骼化石
滄龍下頜骨化石標本(複製品),展示其具有鋒利的牙齒
在這個月發表在Journal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上的研究,Konishi再次觀察了他2004年在碩士階段研究的滄龍幼體化石。包括大約20塊顱骨的小碎片,由古生物學家MichaelEverhart在1991年出土於8500萬年前堪薩斯州白堊巖中。
最初,這個標本被認為是滄龍科板踝龍屬。滄龍科有30餘屬,所以從化石碎片是很難鑑定的。有些滄龍有短而有力的爪子,能夠壓碎海龜的殼。其他有尖銳牙齒的滄龍主要以魚為食。
有研究表明,一種叫方肌骨的特殊骨骼在鑑定種的時候並不像研究人員曾經認為的那樣可靠,而且不同種的成年個體化石在幼年時非常相似。Konishi受到啟發,重新檢查了標本。
圖:滄龍捕食的生態復原圖
再次觀察滄龍幼體頭骨碎片時,Konishi發現它和板踝龍屬其他種並不相似。板踝龍屬(Platecarpus)和其他滄龍的牙齒幾乎從鼻尖開始,海王龍屬有多骨的凸起叫做吻突,像虎鯨那樣從面部開始延伸,可能為了在猛烈撞擊獵物時保護門牙。
像許多現生動物幼體那樣,滄龍幼體還沒有形成某些成體的特徵。與其他種滄龍不同,海王龍屬有更寬更強壯的面部骨骼連接堅固的顱骨。
這個化石是海王龍屬中發現的最幼小的標本。這個標本是單獨發現的,並未與其他化石保存在一起,而且滄龍不是卵生。這些證明這個標本已經是可以自由遊泳的滄龍幼體,而非死於胚胎時期。
相關研究論文:TakuyaKonishi, Paulina Jiménez-Huidobro, Michael W. Caldwell. The Smallest-Known Neonate Individual ofTylosaurus (Mosasauridae, Tylosaurinae) Sheds New Light on the TylosaurineRostrum and Heterochrony.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2018; 1 DOI:10.1080/02724634.2018.1510835
【感謝汪瑤為本文提供資料】
新疆發現最早的草食性象類
緬甸琥珀中發現帶觸角等軟組織的蝸牛
松鼠會飛?最早的化石證據已經發現!
發現一種新的大唇犀
為蘇鐵傳粉的緬甸琥珀甲蟲
科研與科普互相促進,科研人員進行科普工作是責任和義務。
化石網堅持把最前沿的科學內容和科學故事以最為通俗易懂的形式分享給最廣泛的大眾。
願意與社會各界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
化石網(http://www.uua.cn/)——科研與科學傳播
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投稿請聯繫 徐洪河(郵箱:hhxu@nigpas.ac.cn)
鑑定化石請至化石網論壇(http://bbs.uua.cn/forum.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