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有神力,但不一定有勇氣」!
從那年暑期的《大聖歸來》來到賀歲檔的《小門神》,仿佛讓人看到了國產動畫的未來。
《大聖歸來》的上映,讓人們感受到了「國漫崛起」的力量,之後上映的很多影片都會被拿來和這部電影比較,《小門神》上映於2016年1月1日,是追光動畫製作的賀歲動畫電影。
兩部動畫但從技術上來說,《小門神》無疑是代表了中國最高的動畫技術,總耗資1.3億人民幣,一開始就打出做中國「皮克斯」的口號。而《大聖歸來》因為經費有限的問題,但從技術上難以超越《小門神》,從美術設計和人物設定上看,也是《小門神》更加有深度。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部中國動畫歷史上投資最高的動畫電影,在上映一周後,僅獲7000萬票房……隨後也是2016年,三月份海外動畫《瘋狂的動物城》卻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這樣的差距不禁讓人想思考,《小門神》到底差在哪裡呢?
《小門神》對中國的傳統習俗——門神文化進行了具有現代意味的詮釋
影片在傳統的木偶戲中緩緩地展開,伴隨著敲鑼與操作者對門神故事的精彩演繹,仿若進入了一個古色古香的神幻世界。隨後,戲終人散,伴隨著淅淅瀝瀝的雨聲,鏡頭緩緩拉伸,溫柔多情的江南水鄉在觀眾面前徐徐展開。
《小門神》以春節這一傳統習俗為主題,對於春節相關的系列元素進行了編排,動畫中的主要角色人物都是源自民間年畫,也就是廣為流傳的「門神」。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非常崇拜門神,會在春節前夕在自家大門上貼門神畫像,以求家宅平安,這個習俗流傳至今,如今被搬上銀幕,確實有點接地氣了。
何為門神?
源於遠古時期的庶物崇拜,殷代天子祭五祀,門既為其一,周代祭五祀於宮「門」——每日每時必經之處,自然加以重視,祭祀對於門神以形像化及人格化。
《山海經》記載:蒼茫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一顆大桃樹,枝幹蜿蜒盤伸三千裡,桃枝的東北有一個萬鬼出入的鬼門,門上兩個神人,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他們把守鬼門,專門監視那些害人的鬼,發現便用蘆葦做的繩索把鬼捆起來,扔到山下餵老虎。於是黃帝向他們敬之以禮,歲時祀奉,門上畫神荼、鬱壘和老虎的像,並掛上蘆葦繩,若有兇鬼出現二神即抓之餵虎。《山海經》這種以神荼、鬱壘、虎葦索、桃木為闢鬼之神的信仰被人們承傳了下來。晉幹寶《搜神記》佚文曰:「今俗法,每以臘終除夕,飾桃人,垂韋索,畫虎於門,左右置二燈,象虎眠,以驅不祥。」
後來道教門神取代了神荼、鬱壘等先秦門神。
在如此高成本的情況下,講述一個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確實是個挑戰。
值得稱讚的是,導演並沒有隻注重畫面而忽略故事,避免將《小門神》拖入到傳統文化知識大薈萃的俗套中,而是用現代思維,為門神文化注入了全新的內涵。最搞笑的就是創造性地提出了「神仙下崗」這一理念。
這個理念無疑是對中國傳統神仙思想的顛覆,在傳統故事中,往往都是以成仙為結尾,而《小門神》中將凡人成仙的過程比喻為「神仙上崗」,將現代人所經歷過的下崗潮引入到神仙的概念中,消除了神仙與普通人之間的距離感,並在故事中強化了門神的個人主義。
只能說《小門神》並不是一部只給小孩子看的作品,它的內核是成人的。
而《小門神》的世界明顯是一個呈現給成人的世界,神界發生的一切似乎都是在映射現實社會,繁複的職能部門名稱,假大空的口號,低下執行力和形式主義,甚至用狂歡式的動員大會來應對問題,這些都不是一個沒有豐富社會經歷的孩子有能力解讀的。
除此之外,影片還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如環境汙染、城鎮化、食品安全、惡意競爭等目前存在的社會問題,這種借古喻今的嘗試使得影片更加深奧了,這也導致賀歲檔很多兒童看不懂,流失了一部分票房。
這部動畫野心很大,故事內核也非常優秀,涉及到傳統與現代的衝突、民間傳說與習俗在當下的意義等深刻話題,但它缺少的卻是情懷,《大聖歸來》有《西遊記》作為故事背景,就非常吸引人了,而《小門神》並沒有一個強大的故事框架。
有些電影吸引人是因為它很好,有些電影吸引人是因為它和你趣味相近
《小門神》雖然票房慘澹,有很多面子上的不足,但作為一部國產原創動畫電影,創作者是根植於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力圖把各種各樣的中國元素融入影片當中。在電影中,現代社會的人們已經不再關注傳統的風俗文化,他們不再貼年畫,也不關係過年,但卻十分熱鬧的慶祝國外的節日,在萬聖節那天穿上奇裝異服,到酒吧唱歌跳舞……
還有影片中的百年餛飩店和新式快餐店的對比,西方文化的衝擊和傳統文化的遺失令人嘆息,五千年的文明在迅速流逝,清明節吃寒食掃墓的人越來越少,見效慢的中醫漸漸被西醫替代……這些中國傳統文化被遺忘的例子比比皆是,確實值得人們反思,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我們傳統文化的遺失?
在電影《小門神》中,人們最後想起了那些被遺忘的中國神仙,許多人開始為傳統文化的消失而感到遺憾,並積極的開始保護宣揚傳統文化。人們想起了那些年的鞭炮聲和過年時的氣氛,終於過了一個傳統的中國新年,影片中的餛飩店也開始創新,不再執著的賣一種口味,而是在她們百年高湯的基礎上加入了新的口味,電影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是我們的傳統文化需要一代代人去傳承去繼承,更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改進去創新。
正如影片中一樣,新時代人們開始追求新鮮事物,忘記了民俗文化,但世界上還是存在喜歡民俗文化的人,如果電影能夠讓傳統文化繼續傳承的那都是好作品,只有趣味相投,才會堅持傳承。
結語
中國動畫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一路走來並不容易,有過輝煌的時期,也有過低落的時代,而現在正是國產動畫即艱難有幸運的時代,有好的環境、好的條件,還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庫,相信今後會有更多好的國產動畫電影,相較於改編自已經成型的神話傳說,《小門神》的創作者在傳統文化符號上發掘出了新的內容,將寥寥幾筆的文字,擴充為一部電影。
其實從這個角度上看,算是中國動畫的新方向,也希望能夠給今後的動畫創作者們一個新的靈感,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文原創,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