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市民在嵩嶼碼頭附近的海灘發現這幅美景
■可能是「海螢」或夜光蟲,如此大面積出現倒是極少見
平潭「藍眼淚」美景。
香港海岸「藍眼淚」美景。
馬爾地夫「藍眼淚」美景。
廈門日報訊(記者 陳蓴 實習生 葉夏茵)熒熒藍光聚集會合,綻放出璀璨光芒,猶如電影《阿凡達》裡的潘多拉星球一般美輪美奐……前天晚上,這樣的美景出現在廈門海灣,既罕見又美麗的「藍眼淚」給鷺島送來了驚喜,也令不少網友為之傾倒。
「前天晚上8點多,在嵩嶼碼頭附近的海灘散步時,看見遠處的藍光,走近一看發現是『藍眼淚』,驚喜萬分,還喊來小夥伴一起欣賞。」回憶起前一晚看到的奇觀,網友「@YYYYYongcong」興奮不已,「藍光一直持續到將近夜裡12點才淡去。」照片惹得不少網友後悔沒去海邊走走,錯過了這美麗的畫面。
當然,也不乏討論這「藍眼淚」究竟是什麼的網友,「是發光的海藻吧,受刺激就發光。」「曾經看到網上專家說,這是海中的微生物發出的求偶信號。」
廈大環境和生態學院教授黃凌風表示,這極有可能是海中浮遊動物「海螢」,也有可能是夜光蟲(夜光藻)。他說,這種海面上發出藍光的現象其實很常見,尤其是夜光蟲,夏季在海中遊泳。不過,類似此次廈門海灣大面積出現的情況倒是極少的。
解析
「藍眼淚」到底是什麼?
答:可能是海螢(海熒)或夜光蟲(夜光藻)
在看過網友拍攝的「藍眼淚」圖片後,廈門大學環境和生態學院教授黃凌風表示,這種發光的物體(「藍眼淚」)極有可能是海中浮遊動物「海螢」,也有可能是夜光蟲(夜光藻)的一種單細胞藻類。
不過,黃凌風教授提到,要具體確定廈門海灣的發光物體是海螢還是夜光蟲,需要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採集檢測。
「藍眼淚」為啥會發光?
答:受到海浪的動力刺激
黃凌風教授說,海螢是生活在海灣裡的一種浮遊生物,看上去大小都差不多,呈半透明,會滯留在沙灘上。海螢的體內有一種叫發光腺的奇特構造,受海浪拍打的動力刺激時,就把直徑只有萬分之一釐米的螢光素黃色顆粒和直徑只有萬分之二釐米的無色螢光酶顆粒,以及由發光腺中產生的黏液一起排入水中,產生淺藍色的光。
同樣,許多夜光蟲通過集聚反應,在沙灘上受到海浪拍打刺激後也會閃閃發光。
「藍眼淚」何時會出現?
答:近日廈門氣溫高,出現並不奇怪
黃凌風教授說,海螢和夜光蟲出現的時間多半都在四五月份天氣逐漸轉暖的時候,又或是在夏季,「由於今年廈門氣溫普遍偏高,尤其是近幾日頗有夏日的感覺,因此在二月見到這樣的情況,也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