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中國碳排放控制的核心,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對於2030年前全國實現碳達峰具有重要影響。12月29日,中國綠髮會國際部代表在線參加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變化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此次會議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變化分會聯合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氣候變化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主辦,圍繞「中國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的主題展開探討和交流。
感謝主辦方的精彩組織和主辦。筆者總結了此次會議的學習筆記和心得(僅代表筆者個人角度)。
上午的幾位專家們的報告都非常精彩。先說「同」的部分。專家們的共識,主持人精闢地幾言以蔽之:
一是如何碳達峰的考慮,需要在碳中和的目標/願景中來考慮。二是,碳達峰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相互促進的。「碳達峰」是一個好的工具和契機。三是碳達峰的工作目前在我國更核心的是一個能源的問題。四是中國城市的碳達峰要深入分析、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而是要找到最適合的路徑來推進。
在這場會議中,筆者聽到多位專家對「碳達峰」、「碳中和」等概念的辨析,以及對於我國城市達峰狀態進行了分析,其中是有不少爭議點和討論的。筆者認為,一場好的會議,要有論爭。如果所有人都是一個觀點,可能這場會議的精彩度就會大大下降。往往,寬鬆的辯論氛圍讓一場會議精彩紛呈。所以要特別為此次會議點讚。以下是筆者印象深刻的幾點。
1、多位專家提到,大部分城市的達峰並不難,實現碳中和有挑戰。比如,中國能源研究和常務理事李俊峰研究員談到,「達峰」,最主要的是觀念的轉變。筆者印象深刻的是,他特別分析了什麼是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達峰、低質量發展背景下的達峰,以及要警惕糊弄的達峰應對。
2、多位專家都提到,要統籌城市的達峰、碳中和問題。城市碳達峰的主題下,城市如何分類?不同類別的城市如何制定目標、提出合理的預期?「
3、多位專家都提到,「減汙」和「降碳」要協同。比如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何建坤先生在介紹「長期低碳發展路徑選擇」的報告中,闡述了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兩個目標之間的關係,並指出,2030年前CO2排放達峰是實現2060年前碳中和的階段性目標。筆者印象深刻的是,他指出,到2050年,能源系統要達到淨零排放。
4、如何理解「達峰」?多位專家皆有精彩論述。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潘家華先生在「城市如何實現碳達峰」的精彩報告中提到,不要去機械的理解「達峰」。達峰,不是單一峰、而是多峰;不僅要削峰,而且要「束」峰。他說道:「碳達峰,不是高歌猛進的事兒,要砥礪前行。不要變一窩蜂,也不要不切實際的搞大躍進。」
另外有一位專家則提到,「達峰」不是毫無控制地去「攀登」達到新的高峰,而是努力在許多峰值中找到一個比較低的峰值,為高質量發展和碳中和奠定基礎。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的觀察和筆記,未經專家本人核實)
整理 | 花花 校對 | 綠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