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們聊聊講實現永生的黑科技.
從秦始皇煉製長生不老丹,到埃及木乃伊想要重獲新生, 延長壽命是從人類誕生之初就不曾停止永恆話題.非常可惜的是,想要獲得永生的人們就好像被困在了迷宮之中,在有限的生命中不斷嘗試無限的可能,但隨著人類科技爆發式的發展,嘗試每種可能的時間大大縮短,人們似乎又看到了眼前微微的光.
就像一道數學題絕不限於一種解法,研究永生的科學家們也漸漸分成了兩派,生物派和精神派.今天我們來分享生物派的2種黑科技.
生物派認為,人就好像機器,之所以生命有終結之時都是因為零件年久失修所致,所以要克服死亡就需要不斷的維修或者替換身體的零件.
納米修復機器人
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被推進醫院的ICU病房,家屬非常悲痛,懇求醫生一定要救活老人,並且它們不介意醫生使用任何的高風險的方法,因為他們已經轉院3次,並且被所有醫院告知已經無能為力.
原來老人在四年前因為因為一場心臟手術的意外,導致胸腔被菌農桿菌桿菌感染,菌農桿菌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病菌,他對我們已經擁有的大部分抗生素,都是天生免疫的,甚至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酒精消毒液也很難完全殺死他們,在被感染的4年當中老人的胸腔,始終無法縫合,必須依靠超大劑量的抗生素才可以勉強維持生命.
看完病例以後,醫生決定冒險一試,採用了一種還在試驗階段的治療方法,醫生向老人的胸腔內注入了大量納米機器人,幾周之後,奇蹟發生了,老人的感染症狀完全消失,他痊癒了.
納米機器人藉助最先進的晶片和納米技術,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精確地建造或者是操縱物體,實現對特定位置的藥物傳遞,甚至是對某個單獨細胞進行智能微手術.當然納米機器人並不是指機器人的尺寸是納米,而是指可以在納米級的範圍內實施作業,納米機器人的尺寸大部分在0.1-10微米之間,通常比我們的頭髮絲還要細幾十倍.
科學家通常認為,納米機器人治療可以克服傳統治療方法的弊端.
人們常說是藥三分毒,手術傷元氣都是因為治療方法都會或多或少的傷及健康細胞,大部分藥物需要在血液吸收,隨著血液循環送達病灶,健康細胞當然也難免會吸收藥物.手術的副作用就更好理解,對於手術這種入侵式的治療方法,手術器材在到達治療區域之前就會造成不必要的創口.而納米機器人就完全克服了這些副作用,可以精準的實現定點擊破.
試想一下,有一天你女朋友持續發燒,但醫生既沒有開藥,也沒有打針,而是往血液裡植入一種微小的機器人,機器人探測到發燒原因,通過動脈和靜脈,運行到適當的系統,直接對感染部位進行治療.
當然這只是在治療階段機器人發揮的作用,要想讓機器人幫人們實現永生需要有四個步驟.
第一步巡邏
首先利用3D列印技術生產出精密的納米機器人, 在血管裡放進500萬個納米機器人,這些納米機器人能夠24小時在人體內巡邏,機器人可以通過對mRNA、微核糖核酸、蛋白質以及多種小分子的實時分析來檢測疾病指標,一旦發現病變的前兆就可以及時報警,立即鎖定並同時採取預防措施,將疾病扼殺在搖籃之中.
以色列科學家正在研製這種納米機器人,在鎖定病灶後自動釋放所攜帶的藥物, 比如感冒病毒被檢測出,納米機器人便可主動打破病毒分子層上的原子結構,從而抑制病情深入發展。這樣一來,潛在病人便在不知不覺中被治癒了,他也許還在路邊吃著烤串吹著牛逼,完全沒有意識到整個治療過程.
第二步治療
在巡邏中已經簡單的提到了治療,而真正的納米機器人治療遠遠超過預防感冒這種小兒科的層面, 醫生可以利用納米機器人來治療從心臟病到癌症的各種疾病,並且治療過程不藉助心臟支架或者化療藥物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法,而是採用調節血液成分,改造變異細胞DNA等手段,整個治療過程用修復來形容貌似更加貼切.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發的納米機器人,可以清除了血樣裡的 細菌和毒素, 在測試中,研究人員使用納米機器人來處理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汙染的血液樣本。五分鐘後,這些血液樣本比對照樣本的細菌和毒素少三倍。
再比如美國國防部正致力於一項In Vivo Nanoplatform(體內納米載體平臺)項目,以幫助美國士兵快速診斷和治療多種疾病,利用納米顆粒修復戰鬥或訓練中造成的組織和器官損傷。
第三步提升
納米技術的價值並不僅僅體現為終結所有疾病。科學家正在研究如何將其運用在人類生理機能的提升方面。
納米技術的前驅羅伯特﹒弗雷塔斯(Robert Freitas)已設計出一款名為Respirocyte的納米機器人,它可以攜帶90億個氧分子與二氧化碳分子,這是普通紅血球攜帶量的200倍。這一發明,使得人類在跑步時,可以全力衝刺整整15分鐘並且感覺不到任何疲憊。這一程度的供氧量相當於一個人在水中憋氣長達數小時之久。
納米機器人可以依照給定的程序提升人體的某項機能,當然這種方法也可以阻止細胞失去活性和組織\肌肉機能的退化.
也就是說,只要你沒碰上天災人禍,青春永駐\返老還童已經距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人類是貪婪的,我們可以聯想當人們獲得了永生之後還會繼續追求什麼呢?
第四步超人
讓大量納米機器人,覆蓋人的大腦,構成一個電極網,進而形成新的大腦皮層,直接讀取或輸入大腦信號!
這樣就可以通過這個納米機器人構成的腦機接口,實現人與人之間、人與機器之間自由傳輸思想、下載思維,在短時間內擁有大量的知識和技能,獲得一般人類無法擁有的超能力。
這項技術可以可以讓你在一夜之間學會五、六門外語,掌握那些需要數十年研究才能懂得掌握的技術
但是這種輕而易舉就可以獲得,普通人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才能取得成果的方法,遭到了社會科學家的極力反對,因為這項技術一旦成熟,教育作為突破社會階層的管道將徹底被打破,階層就永遠不會再有任何的流動性,這裡推薦一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贍養人類>,在這部小說裡就清晰描述了人類實現永生和腦機對話之後的社會構造.
聽到這裡您千萬不要以為我在講科幻,目前這一切,都已經在實驗室裡,緊鑼密鼓地研發著,商用的時間不會太遙遠!您一定也有所耳聞,那些世界級的富豪早已經在生物科技方面投入巨資,要知道他們可不是傻子.
細胞逆生長
如果說納米機器人是藉助外力,那麼細胞逆生長就完全是發掘人類自身的潛能實現永生.
科學家發現自然界中,一種叫做燈塔水母的生物可以實現真正意義的永生,這種水母體積非常小只有 4-5毫米,身體透明,可以透過身體看到紅色的消化系統,看起來非常像燈塔由此而得名.雖然我覺得他的長相更像是披頭散髮的美杜莎.
燈塔水母最神奇的地方在於他的生命周期,首先從卵孵化成幼體後會經歷半成體 成熟體,對於一般的生物加下來就會面臨死亡的來臨,但燈塔水母的成熟體在將要死亡的時候會再退化成幼體,這樣循環往復,雖然還不能證實在成熟體變成幼體的時候記憶會不會消失,但至少在肉體上燈塔水母是用永生的.
除了燈塔水母以外,還有永遠不會衰老的水螅以及無限修復身體的扁平蟲,時間原因以後再做視頻專門講這兩種生物.科學家發現這三種生物的永生或者永葆青春都和一種細胞密不可分-多能幹細胞. ,這種細胞是一種萬能細胞,可以分化成任何一種形式的細胞,比如骨骼細胞\腦細胞等等,同時它也具備超強到可怕的修復和複製能力,人類的受精卵是一種典型的多能幹細胞.醫院裡採集嬰兒臍帶血就是是在採集臍帶中少量殘留的多功能幹細胞.
但多能幹細胞在分化成人體某種功能細胞這個過程在沒有外界幹擾的情況下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隨著人身體的發育,這種強大的修復和複製能力也會逐漸減退,在生物體上的表現就是衰老和死亡.
但我剛才也提到的是沒有外界幹擾的情況下,所以讓細胞逆生長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2006年日裔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發現了一種能夠將人體內任何細胞,轉化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的方法,這個IPS細胞和上面說到的多能幹細胞功能是一樣的,只是說他是通過讓已經發育的細胞退化退化而成幹細胞,因為這項發現,他還在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獎。
將IPS細胞注入到小白鼠身體後發現,小白鼠的衰老速度明顯減緩,並且注射IPS細胞並不像注射玻尿酸一樣只是外表看上去年輕了,年老的小白鼠變得好動和活潑了很多,仿佛青春的活力又回到了身體一樣.
但這種技術也存在一種潛在的弊端,從物種繁衍的角度來說,限制細胞的分裂次數其實是保證物種穩定性的一種表現,因為每一次細胞分裂都存在遺傳物質發生變異的可能性,分裂次數越多,變異風險就越大,所以人類的DNA仿佛早已被什麼東西鎖死,當到達分裂次數的時候細胞就會死亡.
我們試圖解開這個鎖死程序的時候,自然也要承擔解鎖的風險,科學家發現被注入IPS細胞的小白鼠患癌症的機率明顯提高,而癌細胞的特點恰好繼承了多能幹細胞的無限分裂能力.
為了消除這個副作用,科學家繼而又把研究對象轉向了一種永遠不會得癌症的動物-裸鼴鼠.
裸鼴鼠生活在東非乾旱地區的地下,我們所常見的老鼠不一樣,他的大齙牙和皺巴巴的皮膚很容易識別,這主要是為了適應地下生活,並且他不但可以像動物一樣利用葡萄糖產生能量,也可以像植物一樣利用果糖生存下去,我們以後專門做視頻講解,這裡重點講他為什麼不會得癌症,
科學家發現裸鼴鼠體內有高濃度的透明質酸,一旦裸鼴鼠體內的細胞癌變瘋狂生長時,透明質酸就會迅速包裹,分裂速度異常的細胞讓其停止生長,所以癌細胞在分裂兩三次之後就分裂不動了,這種機制叫做 接觸抑制,其實透明質酸還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 玻尿酸.
所以如果將IPS技術和接觸抑制兩項技術有效的結合,既可以讓完成身體的修復功能,還可以有效的防止細胞的癌變,當然美女帥哥們可能更願意聽到他通俗的翻譯 –年輕的永生下去.
好了生物派的永生黑科技就介紹到這,精神派主要是向著記憶移植和虛擬世界的方向研究,我以後再單獨做視頻,最後借用,歌首席工程師:Ray kurzweil的一句話結束本期視頻,
到了2029年左右,人類會來到一個臨界點。每過一年,人類的壽命能夠延長一年,這樣下去人類將實現永生.
所以請期待2029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