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孟倩
在電視、電腦和手機出現之後,人們花大量時間在虛擬世界,用眼強度空前增大。近視也困擾著越來越多的人。
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中國近視患者超過了6億,在我國5歲以上人群中,每3個人就有1個人是近視,在大學生中近視率更是高達90%。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
不過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近視眼患者的「福音」就出現了,手術讓近視被治癒變得可能。近視手術發展至今已有近40年,但是關於近視手術的討論從未停下來。
近視眼手術到底能不能做?做了之後有多大的風險?這些問題仍然存在爭議。人們在歡天喜地想要擁抱科技的同時又表現出各種遲疑。
近視眼手術是什麼?
近視眼手術一般分為兩種,最常見的一種是雷射手術,另一種是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
雷射手術是指受激二聚體所產生的雷射,三十多年來雷射手術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全球有上千萬近視患者因為做手術而摘掉了眼鏡。雷射手術也經歷了PRK、IK、EK、TK四個階段。
在1983年,準分子雷射治療設備被發明,PRK(雷射光學角膜切削術)開始應用於臨床治療近視,主要治療700度以下的近視病人,但是該手術造成眩光,角膜渾濁等併發症。
而後首例IK(準分子角膜原位磨鑲術)手術在中國成功開展,這種手術效果比PRK手術更好一些。
EK(準分子雷射上皮下角膜磨鑲術)手術針對於超高度近視患者,安全性提高不少,同時術後反應也減輕很多。
而TK手術則是最新手術,根據近視患者量身定做設計出來,對患者的角膜及近視情況都會考慮,在術後視力會很有可能達到人正常視力的極限。
而全飛秒雷射手術一種以脈衝形式發射的雷射,用全飛秒雷射在角膜內部通過二次深度不同的層間爆破,通過一個2-4mm的微小切口取出,完成手術。這種手術更快,效果更好。
在雷射手術過程中,人體是不會感到疼痛的,不過術後仍然可能出現流淚、異物感等輕微不適,基本上手術後第二天就可以正常生活,而完全恢復則需要大約一周時間。
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術則是採用高科技生物仿生科技,長期植入眼睛內部,不會損失眼睛內部組織,也不會發生移位。這種高精度手術,適用於角膜比較薄的人群,可以治療高度和超高度近視患者,效果比較好,並且術後恢復很快。
近視眼手術風險有多大?
其實任何一種手術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沒有副作用,近視眼手術發展才有三十多年,不少人質疑,那些做手術的人在年紀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後遺症,在老了之後甚至有可能會成為瞎子。更有人說,連醫生自己都戴眼鏡,近視眼手術壓根都不靠譜吧。
首先要科普一下,近視手術在原理上並不致盲,在手術過程中根本不會觸及到視網膜,自如也就不存在瞎不瞎的問題。而失明一般是白內障、青光眼等引起的。這些病是衰老過程中人們很難避免的眼睛疾病,並非近視手術帶來的後遺症。
但是可以明確的是,近視手術後,的的確確會產生一些併發症,比如常見的乾眼、眩光等表現,眼睛也會比較敏感,容易流眼淚,甚至用眼過度的花,還會變回近視。另一方面做手術,如果不注意衛生,也會造成發炎感染。
總體來看,近視眼手術並沒有傳說中那麼可怕,只是說可能效果有差異,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近視眼手術的技術也在不斷完善。但是想要做近視眼手術,仍然需要知曉很多注意事項,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近視眼手術。
處在發育期的青少年、1200度近視以上人群、先天眼病患者、老花眼以及從事水上運動的人都不宜做手術,這些人做手術都有一定的風險,並且做完手術後可能效果比較差。在手術前,更應該充分做好相關的檢查,包括視力檢查、眼壓屈光檢查、眼底檢查、眼壓檢查等。當這些情況都檢查正常之後才可以由醫生來制定相關的治療方案。
當手術後則一定要重視用眼衛生,不要過於疲勞,更要定期複查,還要注意飲食和營養的平衡。謹遵醫囑愛護眼睛,一般都不會有問題發生。所以近視手術其實沒那麼可怕,而那些說近視手術致盲的人更是妖魔了它。(部分來自於網絡)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