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希望在未來能夠來一次太空旅行,甚至到達外星球上走走,就像我們平時外出旅行那樣,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雖然我們人類的航天技術在過去數十年裡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我們人類的足跡最遠已經可以踏上38萬公裡遠的月球表面。隨著我們人類邁向外太空,我們也開始看到我們地球家園的景象。
在1961年4月12日,太空人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我們人類邁向外太空的夢想。由於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外太空的太空人,所以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從外太空看到我們地球家園全貌的人。
自從我們人類開始對宇宙進行探索、開始邁向外太空,我們的一些認知也開始被顛覆了。我們人類作為地球上最高級的智慧生命,佔據地球食物鏈最頂端,掌握很多先進的技術,其它生物在我們人類面前,顯得相對「渺小」。但是通過與宇宙的對比,我們發現我們地球其實也很渺小,我們人類也很渺小。
我們太空人乘坐飛船在近地軌道看到的地球是非常大的,一般需要1個多小時才能環繞地球飛行一周,但是隨著我們人類從更加遙遠的外太空回看我們地球時,我們開始感覺到地球的渺小。在大約50年前,我們人類踏上38萬公裡外的月球表面,看到的地球視直徑只是比我們看到的月亮的視直徑稍大。隨著我們的足跡越遠,看到的地球也越來越小。
據2020年6月16日的一則科學報告,好奇號探測器從5500萬公裡外的火星上發回了照片。雖然此前好奇號探測器也一直發回大量火星的照片,但是這一次探測器發回的並不是火星的照片,而是地球與金星的照片,即從火星表面看到我們地球、金星的樣子。
據科學報告指出,當時在火星的日落之後大約1小時,地球和金星就「升」到火星的夜空中,好奇號探測器就拍攝到了兩種照片,其中一張照片向我們展示了火星看到的「地球」,另一張則向我們展示了火星看到的「金星」。研究人員在接收到探測器傳回的這些照片以後,對其進行了拼接,得到一張全景圖。從這些照片中我們只能看到有2個小亮點。一方面,說明火星離我們地球真的很遠,另一方面也向我們說明了我們地球在宇宙中真的很渺小。看完這樣的畫面,相信很多人都沉默了,也顛覆了我們的認知。試想一下,我們地球尚且這麼渺小,我們人類豈不是更加「小」了?
火星作為離我們地球較近的類地行星,以我們當前的科技,到達火星大約需要近半年的飛行,如果到達更加遙遠的外星球,甚至到達太陽系外,飛行時間更長。當然,隨著距離越遠,我們在宇宙深處看到的地球也越來越小。此前我們也有分享過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距離我們地球大約64億公裡的外太空中拍攝到太陽系的「全家福」,當然,從這些「全家福」中看到的地球也是非常小的,只是漆黑宇宙空間中的一個小白點。如果我們不將這些照片放大仔細看,可能都看不到我們地球家園了。如果把宇宙比喻成為一個大氣層,那我們地球可能只相當於其中的一粒不顯眼的塵埃。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