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認為,一個人獲取知識的最快方法,就是旅行和讀書。並且只有將兩者結合在一起,才能做好最好的效率。古代詩人們無一不是如此,李白、蘇軾絕大多數的作品,都是行走的路上寫成的。世界千奇百怪,總是蝸居在一個地方,真的會使你的視野變得狹隘眼光變得短淺。所以今天就像大家介紹一種世界最抗冷的動物,生活在零下40度的極寒地帶,古人常稱為四不像。零下40度並不是它的極限,哪怕是在零下60多度的地方,這種動物同樣可以生存。
這種動物就是馴鹿,廣泛生活在俄羅斯以及我國的東北地區。馴鹿早已被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馴化,馴鹿裡的馴字就是馴化的意思,古代典籍裡稱它為四不像,它的學名又叫角鹿。馴鹿是鄂溫克族人們最好的夥伴,他們構成了極寒地帶的美麗風景。內蒙古以及黑龍江多有分布,但是有馴鹿的地方,就必有鄂溫克族人。
這支遊牧民族走到哪裡就是家,並無一個穩定的居住地。他們一般都住在撮羅子內。這是一種形似椎體的臨時建築,搭建也非常簡單,僅從外觀就能夠看出這一點。這種建築的保溫能力十分弱,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能夠承受這麼低的溫度,大概是身體結構有所差異吧。隨著旅遊業的大力發展,這裡的馴鹿也漸漸為人所知,吸引來了不少遊客。
整個部族裡大概養了1200多頭馴鹿,其中也存在少部分野生馴鹿。這個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遊牧部族,常年以打獵為生,馴鹿也是他們最好的夥伴。馴鹿的身體特徵也非常有特色,它們的外形如何,想想聖誕老人就知道啦。馴鹿之所以不怕冷,就是因為它們的皮毛非常厚。正如聖誕老人一般,馴鹿也是鄂溫克族的交通工具。
馴鹿在鄂溫克族人們的眼中,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性,馴鹿不僅幫助他們出行,也是他們賺錢的工具。一直馴鹿可以賣到4、5萬的人民幣,所以他們每年靠著賣馴鹿就能賺不少錢。馴鹿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古希臘神話、古羅馬神話裡,都能看見馴鹿的身影,但是多數的西方人在現實裡卻並沒怎麼見過馴鹿。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地球上還生活在300多萬隻馴鹿。而到了本世紀初,馴鹿已經不到60萬頭。根據相關人員推測,在2020年的時候,馴鹿將不足20萬隻。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非法偷獵的人越來越多,他們一心只想著賺錢,毫無底線可言。對於這些,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