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教的文化傳承中,與基督教的伊甸園、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一樣,道教也有自己的神仙世界。
在道教的文化傳承中,道家對古代的宇宙構成理論以及現實等級制度進行吸收,並綜合早期崑崙山、三神山等仙境,形成了三十六天、十洲三島、洞天福地等仙界境靈。上至於天,下至於地,組成了一個廣袤浩渺的神仙世界。
三十六天與各種神話傳說想像各不相同,但多數都把天界作為神靈活動的主要領域,因為天是那麼的崇高、遼闊、深邃。
戰國時代,屈原的《天問》已有「天有九重」之說。道教建立後,把一氣化三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創世理論和九重天的觀念結合起來,推演出三十六天三十六天是道教構想出來的神仙所處的天界,它為學道成仙提供了教義依據。
據宋代張君房編撰的《雲笈七籤》中「天地部」記載,三十六天從下至上依次為:
(一)太皇黃曾天,(二)太明玉完天,(三)清明何童天,(四)玄胎平育天,(五)元明文舉天,(六)七曜摩夷天。此六天合稱為欲界。
(七)虛無越衡天,(八)太極濛翳天,(九)赤明和陽天,(十)玄明恭華天,(十一)耀明宗飄天。(十二)竺落皇笳天,(十三)虛明堂曜天,(十四)觀明端靖天,(十五)玄明恭慶天,(十六)太煥極瑤天,(十七)元載孔升天,(十八)太安皇崖天,(十九)顯定極風天,(二十)始黃孝芒天,(二十太黃翁重天,(二十二)無思江由天。(二十三)上揲阮樂天,(二十四)無極曇誓天。此十八天合稱為色界。
(二十五)皓庭霄度天,(二十六)淵通元洞天,(二十七)翰寵妙成天,(二十八)秀樂禁上天。此四天合稱無色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合稱為三界,共計二十八天。
三界之上又有四種民天(又名四梵天):(二十九)無上常融天,(三十)玉隆騰勝天,(三十一)龍變梵度天,(三十二)平育賈奕天(三十三)太清境大赤天,(三十四)上清境禹餘天,(三十五)玉清境清微天。此三天合稱三清天。
三十六為最高一層,稱大羅天,與三清境合稱為聖境四天。三界四梵天、聖境四天共計三十六天。
三十六天中,大羅天居於中央,並且在最上一層,是道教的玄都玉京所在處。「玄」和「玉」是修飾詞,表明那裡是道教宇宙的京和都,元始天尊在此居住。
玄都玉京在山上,這山就是玄都玉京山。玉京山是大羅天上最雄偉壯麗的山,是天的中樞。山上有七寶城,城裡有七寶宮,宮裡有七寶玄臺。山上長著八棵七寶樹,每棵遮蓋著一方大羅天。
玉京山前有三座山:元京山、峨眉山、三秀山;右有三座山:金華山、寒童靈山、秀華山;左有三座山:廣霞山、紅映山、紫空山;後有三座山:五間山、三寶山、飛霞山。
還有一座浮絕空山,從山名看,似乎漂浮在空中。這十三座山都是真氣所化,山上有宮闕,住著神仙,常常往來遊玩。
山上的其他情況沒有更多的介紹,但可以想像,應該是十分美麗的地方。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騷客吟詩題詞歌頌它,讚美它。
唐代李白「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
杜甫《寄韓諫議》:「玉京群帝集北鬥,或騎麒麟翳風凰。芙蓉旌旗煙霧落,影動倒景搖瀟湘。」
呂洞賓:「瑤池上,瑞霧靄群仙。素練金童鏘風板,青衣玉女嘯鸞弦。身在大羅天。沉醉處縹渺玉京山。唱徹步虛清燕罷,不知今夕是何年。海水又桑田。「
明末孫汝忠《赴瑤池》亦有云:「若問瑤池快樂,其間受用無邊。上朝金闕玉京山,出入鸞車鳳輦。食有天廚仙脯,六銖羽服飄然,眾仙齊至賀新仙,到此平生志滿。」這樣豐富而美麗的想像,是人類高度智慧發展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