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島位於南海之濱、廣東省陽江市的西南部,有4條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設的廣東省沿海高速鐵路將該島與高鐵沿線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及粵西地區相連接,即將通車的粵港澳大橋讓該島與香港、澳門緊緊相鄰。
海陵島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擁有全國一級空氣品質。島上年平均氣溫22.3℃,年均晴天310天,冷暖適宜,溫潤怡人,是夏季避暑,冬季禦寒的旅遊休閒度假勝地。
海陵島山海兼優,陸地總面積108平方公裡,海域面積640平方公裡;有可供開發的土地58平方公裡,可供開發的沙灘長約25公裡,是海島高端旅遊綜合開發的黃金寶地。
海陵島以「南海I號,絲路水道」的美譽入選中國十大寶島;以「南中國海邊的明珠」和「陽光、沙灘、海水的完美結合」,被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之一。她擁有首批國家級海洋公園、中國最佳濱海旅遊度假勝地、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最具特色旅遊目的地、國家水下考古基地、首批國家級中心漁港等一批「國」字號品牌。
陶鑄主政廣東時曾以「一道長堤接翠微」來讚美海陵島,明代著名戲曲作家湯顯祖作客海陵島時,揮筆寫下了「峰眉如黛翠如環,破鏡迷離煙霧間,昨夜雙魚何處所,戙船多在海陵山」的詩句。這裡濱海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點綴著12處風景各異的天然海灘,水碧沙淨,一灣一景,各具特色,世界罕見。被天下遊客譽為生態之島、遊樂之島、浪漫之島和創意之島。
這裡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保存於海陵島的震驚世界的「南海I號」古沉船是全球最矚目的水下考古發現,船上有數萬件美輪美奐的宋代精品瓷器和其他文物,被考古學界譽為「海上敦煌」。
海陵島人文薈萃,南海開漁節、旅遊文化節、休漁放生節、正月十五(元宵)情人節等節日極具海島風情和地方色彩,成為本地人與遊客共同的狂歡節。
海陵島海洋漁業資源十分豐富,素有「南海魚倉」的美稱。在海陵島上,可以盡情品嘗最鮮活的各種海鮮,「一夜埕」、「生死戀」、「乾柴烈火」、珍珠馬蹄、馬鮫魚丸、魚面、魚飯等特色地道美食將令你流連忘返。
海陵島大手筆美化旅遊環境和完善人居設施。現在的海陵島基礎設施完善,旅遊要素齊全,服務文明周到。這裡天藍海碧、山青沙潔、人美情濃,能讓遊客充分享受到黃金品質的休閒之旅、度假之旅、尋夢之旅。
海陵島,詮釋蔚藍與浪漫,演繹激情與夢幻!
細數海陵島
入選中國十大寶島
陽江旅遊的金字招牌——海陵島再添新榮譽。2013年三月,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世界遺產研究院、亞太環境保護協會、全球綠飄帶行動聯合會、中國城市研究院、中國城市旅遊雜誌社向全球發布了「2013中國海洋寶島榜」,其中海陵島入選中國十大寶島。
本次海島評選以海島的本土及海外知曉率與美譽價值、海島歷史文化與國土地標價值、海島資源環境稟賦價值、海島景觀美學價值、海島旅遊休閒可塑性價值、科學考察、生態保護或文化價值、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價值等七項指標作為考量海洋寶島的必要工具,並在公眾口碑、專家口碑、媒體口碑中進行抽樣調查。經過綜合評估,最終產生了「2013中國海洋寶島榜」,包括釣魚島、黃巖島和西沙群島等在內的100個著名島嶼入選。
中國最美十大海島
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等機構對中國15個類別景觀(主要是自然景觀)進行「誰最美」評比排行,在數千個海島中,海陵島被評上「中國最美十大海島」,專家評價海陵島的陽光、沙灘、海水, 是「3S」的完美結合,人們稱之為「自然界的傑作」。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南海I號博物館又稱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是一家以「南海I號」宋代古沉船保護、開發與研究為主題,展示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現場發掘動態演示過程為特色的專題博物館。該館坐落於廣東陽江市海陵島十裡銀灘西側,背山面海,風光宜人,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2萬平方米。該館2004年12月28日奠基,2009年12月24日正式向社會公眾開放。該館建築特色鮮明,設計創意獨特,緊扣海的主題,體現了海洋文化與南方建築風格的柔美組合。立面由五個大小不一的橢圓體連環相扣組成,整體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海鷗。建築擯棄傳統的梁架結構,把造船的龍骨結構和南方獨特的幹欄式建築形式相結合,堪稱我國乃至世界上的地標式建築。整個建築使用層數為地上三層,地下一層。五個拱體包容了博物館的陳列展示及辦公區域,分區明晰。中間最大的橢圓體即是為「南海I號」量身定做的家園——「水晶宮」。右側兩拱為文物展示廳,主要展示「南海I號」打撈出水的文物。
廣東唯一濱海AAAA級景區
2001年國家旅遊局發布全國首批國家AAAA級景區,廣東11個景區榜上有名,其中,陽江海陵島大角灣風景名勝區是廣東唯一濱海AAAA級景區。
首批7個國家級海洋公園之一
2010年11月23日,國家海洋局在北京組織召開專題評審會,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環保部、旅遊局等部門領導和專家齊集,對全國14處擬建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和國家級海洋公園的申報材料進行評審,海陵島國家級海洋公園以最高綜合得分獲評首批7個國家級海洋公園之一,並作為南北兩個建設試點之一。廣東海陵島國家級海洋公園是包括大角灣在內的長達6.12公里海岸線、總面積為19.27平方公裡的海陸領域,是集海洋歷史文化資源與海洋生態資源為一體的海洋生態綜合區,是國內沿海罕見、具有豐富海洋生態資源與獨特海洋生態景觀的海區。該公園的建立有利於合理保護海洋生態,開展系統的海洋生態科學探索,有利於深入挖掘和弘揚我國燦爛的海洋文化,努力打造成世界海洋博覽中心和國際生態旅遊島,有利於高效的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從而實現海洋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
全國著名漁港
閘坡國家級中心漁港是全國著名漁港,漁港自然條件優越,設施齊全,漁業供應補給和加工貿易體系完善,三面環山,港池寬闊,避風條件好,港池總面積近3平方公裡,水域2.7平方公裡,內港面積1.4平方公裡,平均水深2.5米,可同時停泊大小船隻1000多艘,漁船可全天候進出港,平均每年接待本港及外港漁船18000艘次到本港交易、補給。閘坡國家級中心漁港是2002年9月被農業部定為首批6個國家級中心漁港之一,並同時獲得批准建設首期工程。
依託獨特旅遊資源
打造世界知名度假區
區位交通優勢明顯
海陵島緊靠珠三角核心區,是珠三角的直接腹地和粵西地區面向珠三角的前沿。廣湛高速公路、廣東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陽雲高速公路和三茂鐵路、陽陽鐵路在附近交匯,即將動工建設的廣東西部沿海高速鐵路,將使海陵島到廣州、深圳的車程縮短到1小時左右,正在規劃建設的粵西機場到海陵島僅1小時車程。與海陵島毗鄰的陽江港是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可停靠大型國際郵輪。同時,陽江與周邊省市五十多個地區建立了交通班線,市內景點之間班車班次頻繁,市區到海陵島僅半個小時車程,形成了無障礙快速通道。
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海陵島濱海旅遊資源豐富多樣,自然景觀獨具特色,在南部海岸線點綴著12處風景各異的天然海灘,水碧沙淨,一灣一景,各具特色,陽光、沙灘、海浪、帆影異彩紛呈,風情無限。同時,海陵島是「中國十大文化旅遊度假區」,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和海洋文化內涵。「南海I號」全球矚目,被考古學界譽為「海上敦煌」,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已成為我省旅遊新亮點。海陵島還有古炮臺、太傅墓、靈谷廟、鎮海亭、北帝廟等眾多名勝古蹟。一年一度的南海(陽江)開漁節已成為廣東省十二大節慶活動之一。旅遊文化節、休漁放生節、鹹水(漁)歌、疍家婚俗、漁家大宴以及祭海活動等,體現了海陵島獨特的漁家風情。
旅遊經濟增長迅速
2013年,海陵島濱海旅遊業接待遊客5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和27%。在陽江市旅遊發展格局中,海陵島旅遊核心地位突出。到2015年,將接待國內外遊客673萬人次(年均遞增20%),旅遊總收入57.2億元(年均遞增31.3%),成為廣東省濱海旅遊產業最具活力、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建設五大旅遊板塊
海陵島將依託獨特而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加快精品項目建設,深度開發海洋旅遊新業態、新產品,著力打造島東歷史文化旅遊區、島西大眾休閒度假區、島南國際度假集聚區、島北濱海生態休閒區和島中山地生態休閒區等五大旅遊板塊,成為陽江旅遊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和廣東省打造粵西「黃金海岸」的重要組成部分。
依託優質濱海旅遊資源要素,著重引進有品牌、有實力的旅遊戰略合作夥伴,精心打造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旅遊大項目和大品牌,將十裡銀灘作為重點建設核心區,加快推進保利銀灘、恆大文化旅遊區、敏捷雪流灣旅遊綜合度假區、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園、廣東海洋歷史博物館、國家海洋公園以及島西大飛洋遊艇產業度假區、順峰馬尾島北洛灣旅遊度假區、飛鵝嶺文化公園等高端精品旅遊項目建設。同時儘快啟動歷史文化大觀園、旅遊紀念品購物城、濱海婚紗攝影基地等項目,使海陵島成為推動陽江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的強勁引擎。
注重引進國內外大型知名企業資金、管理和人才,培育、嫁接和扶持一批競爭力強的旅遊骨幹企業,加大旅遊商品的研發力度,延長旅遊產業鏈,壯大產業規模。重點是加快高星級和特色主題酒店的建設;大力推進旅遊與文化的融合,著力打造「南海Ⅰ號」文化系列旅遊產品;深度開發旅遊商品;重視發展遊艇、郵輪等高端休閒產品,提升濱海旅遊的品位。遊客朋友若想在此感受美景,可撥打熱線0662-3890990進行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