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離散點雲 (PointCloud) 數據由於其數據獲取容易、能夠有效表示複雜三維形狀、無需維護拓撲連接關係等優點得到普遍重視和廣泛應用。為了在對點雲形狀修復補全中能保持形狀的精細結構信息,最近研究者提出了一種能夠自動修復補全三維點雲形狀的生成對抗網絡結構。針對形狀缺失的稠密點雲和稀疏點雲數據,該網絡在修復補全形狀缺失部分的同時能有效保持輸入點雲形狀的精細結構信息。《中國科學: 信息科學》在2020年第50卷第5期刊登了這一研究。
論文信息
基於生成對抗網絡的點雲形狀保結構補全
繆永偉1*, 劉家宗1, 陳佳慧1, 舒振宇2
1.浙江理工大學信息學院, 杭州 310018
2.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 計算機與數據工程學院, 寧波 315100
中國科學: 信息科學, 2020, 50(5): 675-691
針對稠密點雲數據集的修復補全效果比較(第1列為輸入的缺失模型, 第2~4列為利用PCN方法、FoldingNet方法和本研究方法的修復補全效果,第5列為真實模型)
一、研究背景
三維模型的數位化修復是計算機圖形學與數字幾何處理領域的重要問題, 其在數位化文物修復、數位化產品設計與製造、數字博物館和虛擬場景漫遊等行業得到普遍重視。在數字幾何處理和3D計算機視覺中, 離散點雲數據由於其數據獲取容易、能夠有效表示複雜三維形狀、無需維護拓撲連接關係等優點得到廣泛應用。
二、原理簡述
受生成對抗網絡在二維圖像生成領域方面工作的啟發, 本文使用生成對抗網絡框架提出了一種三維點雲形狀的修復補全網絡結構. 該網絡由基於PointNet的生成器和基於摺疊的解碼器構成. 其中生成器的目的是生成幾乎與真實點雲一致的完整點雲模型. 判別器的目的是判別出輸入的完整點雲是來自生成器生成的數據還是真實點雲數據. 通過生成器不斷試圖「欺騙」判別器, 判別器將接受生成點雲和真實點雲並產生判定結果, 利用判定結果計算誤差並利用梯度下降法對神經網絡參數進行調整優化, 最終使生成器生成足以「以假亂真」的修復補全後的點雲形狀數據高質量樣本.
點雲形狀補全網絡的總體結構如下圖所示, 其中神經網絡生成器以包含N個離散點的點雲模型作為輸入, 經過編碼器編碼得到其特徵碼字並作為解碼器的輸入, 解碼器通過2次摺疊操作生成M個離散點作為點雲模型的缺失部分. 圖中各感知器下方括號中的數字表示每層感知器的輸出維度. 本文方法利用獲取的缺失數據和完整模型的樣本的大規模合成數據集, 訓練神經網絡直接從缺失點雲模型預測完整點雲模型, 通過監督學習策略有效解決三維點雲形狀的修復補全問題. 該方法以三維離散點雲數據作為輸入, 採用自編碼器並結合生成對抗網絡框架, 同時利用Wasserstein距離優化使得該網絡訓練穩定且能生成豐富的補全樣例.
點雲形狀保結構補全網絡
三、主要實驗結果
為了說明本文提出的點雲形狀保結構補全網絡的魯棒性, 本文在密集數據集上測試了不同缺失程度的點雲形狀利用該網絡的修復補全效果. 下圖給出了數據缺失程度達25%, 50%, 75%的點雲模型修復補全結果, 其修復效果表明本文方法在不同的缺失程度下均能夠較好地保持輸入點雲形狀的結構信息, 該3種缺失數據補全後的點雲模型與真實點雲模型的ECD值分別為0.00138, 0.00290 和0.00560. 實驗表明, 本文網絡對不同程度的損失輸入依然能較好地補全缺失部分, 具有較強的魯棒性.
針對不同缺失程度的點雲模型修復補全效果
此外, 利用深度神經網絡進行點雲形狀補全的前提是能夠提取輸入點雲數據的內在特徵, 並在特徵空間進行操作以處理數據集涵蓋的分布範圍數據. 因此, 該方法應具有生成與數據集中模型不同的模型數據的能力. 為了更好地驗證本文提出的點雲形狀保結構補全網絡的泛化性, 需要一個不同類別物體下具有多個模型的數據集, 以便網絡能夠充分地學習某種類別物體的特徵空間, 並對不在此數據集中的缺失模型數據進行補全. 由於ModelNet40數據集具有40種不同種類的模型, 每種類別大約有20~130個不同數量的模型. 本文將其處理成稀疏數據集的格式, 對每一種類別均挑選出一個模型不作為訓練集數據. 圖5給出了對不存在於訓練數據集的具有25%, 50%, 75%缺失數據的點雲模型(如瓶子、顯示器、吉他、椅子)進行泛化性補全實驗的結果, 其修復補全效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點雲形狀保結構補全網絡仍能對不在訓練數據集中的點雲形狀進行有效補全, 可見本文網絡具有很好的泛化性.
模型泛化性補全實驗
四、總結及討論
針對三維點雲形狀的修復補全, 本文提出了一種有效的點雲形狀補全神經網絡, 該網絡直接以離散點雲數據作為輸入, 通過生成對抗網絡框架實現三維形狀的修復補全. 該網絡的生成器採用自編碼器架構, 由於其結合了輸入點雲數據的結構信息, 能夠生成保持輸入點雲的精細結構特徵的修復點雲; 判別器則通過優化減少生成點雲數據和真實點雲數據之間的Wasserstein距離並用以指導生成器的不斷優化, 最終實現輸入點雲形狀的保結構修復補全. 實驗表明本文提出的點雲形狀補全網絡針對稠密點雲數據集和稀疏點雲數據集均取得了較好的修復補全效果, 在修復形狀的同時很好地保持了原有形狀的精細結構信息, 並且對於不同程度的模型缺失, 具有很好的魯棒性.
然而, 本文網絡結構中編碼器生成高維碼字時僅考慮了模型各採樣點的全局特徵, 而忽略了其局部特徵, 對於某些局部採樣點稀疏且結構非常精細的模型缺失部位, 利用本文方法難以達到預期的修補效果. 未來將考慮準確提取各採樣點特徵並結合其局部特徵, 以實現異常稀疏點雲形狀的魯棒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