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06年過去了,地球繞著太陽轉了一圈,從終點又回到起點。與此類似,在這個藍色星球上,關於人類社會的許多故事都像一幕幕戲劇一樣,循環往復地不停上演著。花開花落,月缺月圓。如果說,人類所經歷的大多數景象都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的話,那麼,還有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讓人真切地感覺到歷史的列車在往前開。
如果有一個最合適的答案,那麼這個答案恐怕就是科學。科學總是把人類智慧的認知範圍一點點地拓展開來,從未知到已知。這種軌跡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出循環的跡象。似乎惟有在求真務實的道路上,人類不會倒退。
但虛假的東西在循環著。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騙局已經評選了兩屆,駁斥聲和讚揚聲一樣都表明了它的巨大影響力,但我們至今看不到停止下來的理由,因為我們發現,虛假的東西從來沒有絕跡。
作為一家媒體,我們消滅不了任何東西。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把虛假指出來,讓它們和真實一起亮亮相。假做真時真亦假,因為我們熱愛真實,所以願意不惜任何代價來捍衛它。
正因如此,儘管每一屆的騙局評選都給我們留下了來自反駁者的傷痕,但傷口是會痊癒的,心中之愛卻永不改變。我們依然存在,所以推出2006中國十大科技騙局。
《北京科技報》第3064期封面
2006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1 念力醫學包治百病
事件回放
2006年5月14日,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中播出了「念力醫學」講座。作為「太極五行自我康復工程創始人」、「抗癌高人」、「念力醫學創始人」,講座人何斌輝提出了「只要通過念力來進行治療,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治癒」的概念,整堂講座圍繞過去少為人知的念力。講座一經播出,引起了公眾的譁然。本報記者經多方努力獲得了何斌輝秘書沙先生的聯繫方式。
隨後,記者暗訪,以親人患胃癌手術3年後腫瘤復發為由向沙先生求助,希望能請何斌輝通過他的「念力醫學」來為親人緩解疼痛,治癒復發的腫瘤。沙先生表示,要想通過「念力醫學」來治病,只要花3000元買一個MP3就可以了。在這個MP3裡,有何斌輝關於「念力醫學」的全部精髓,根據MP3的引導詞,每天堅持10個小時以上的練習,就能提高免疫力,最後癌症康復,徹底根治。記者一再要求面見何斌輝大師,沙先生表示,見何斌輝本人不可能,如果確定要買MP3,他可以安排通過念力治好了的乳腺癌晚期的重症病人、何斌輝大師在京的「高足」蘇女士和記者見面。
在試聽MP3以及和蘇某的交談中,她給記者出示了數張她和沙先生以及何斌輝的合影。當記者表示,如果蘇某能出示她的康復報告,會更有說服力,對方遂顧左右而言它。之後,記者表示再考慮時,蘇女士告辭而去。 (詳見本報2006年5月31日《念力醫學能否治百病》一文)
入選依據
當事人聲稱:只要通過念力,也就是自己的意念,就能治好所有的疾病,包括晚期癌症等目前醫學界還無能為力的疾病。
記者調查:記者在整個調查過程中發現了幾個疑點,首先,所謂大師何斌輝從沒有學過醫學,他曾經是廣東省南方歌舞團的一個燈光師;其次,他的頭銜也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證實。再者,不問病因、病情,直接聽MP3治病的方式也遭受了醫學界眾多專家的質疑。北京腫瘤研究所的張珊文教授表示,每個患者的個體差異是很大的,致病的原因也各不相同,絕不能一刀切。他認為,念力這種治療方式對癔病可能是有效的。而武警總醫院的紀小龍教授則認為,科學的前提是可重複性,他認為,沒有行醫資格的何斌輝不具備傳授醫學的資格。而著名的科技打假人方舟子則明確指出,江湖醫生用來糊弄人的慣用說法就是治不好就怪你心不誠,而不是他的方法不行,碰巧治好了就是他醫術高明。
結局回訪
本報關於念力醫學的報導見報後,何斌輝在2006年7月向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他在起訴書中稱:《北京科技報》侵權,要求本報在相同的版面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並且賠償其精神損失費200000元。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法院在2006年9月28日作出判決:駁回原告何斌輝的全部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00元由原告何斌輝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天內,向法院遞交上訴狀,上訴於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逾期不交的,按自動撤回。
2006年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2 河北奇人蒙眼辨物
事件回放
2006年3月17日,河北《燕趙都市報》刊登記者趙永兵的報導,「靈壽農民培訓孩子絕活,聲稱敢於叫板司馬南」。報導稱:河北有個名叫馬承傑的農民,培訓自己的兒子和兩個侄女掌握了蒙眼辨物的特殊本領,而且他表示自己的絕活絕非偽科學,因此他叫板要挑戰反偽鬥士司馬南,以證明自己並非靠障眼法行騙的江湖術士。
為了弄清事實真相,本報記者專赴河北,對此「奇人奇事」進行了調查採訪。在石家莊某民辦大學的招待所,記者見到了馬承傑和他的兩個侄女。
馬承傑讓兩個孩子現場給記者表演了蒙眼摸牌、蒙眼讀報和蒙眼猜牌。記者現場調查證實,無論是蒙眼摸牌、讀報還是猜牌,如果馬承傑「全程包辦」,比如由他放置牌的位置,或者給孩子蒙眼等,表演往往就能成功,而一旦記者在中間「摻和」,兩個孩子就什麼也猜不出來,讀不出來了。
結束石家莊的採訪之後,記者採訪了著名的魔術大師秦鳴曉、魔術研究家傅起鳳以及受到挑戰的司馬南。秦鳴曉對馬承傑所謂的特異功能一點也不感到奇怪,他說蒙眼辨物實際上就是魔術中的「心靈感應術」表演,最早起源於印度。傅起鳳也表示,號稱所謂有特異功能的,其實都是技巧和魔術,根本沒有神人超人。
而已經多年不問「江湖事」的司馬南也通過本報公開回應馬承傑的挑戰,要將科普反偽進行到底。司馬南在本報刊登《司馬南致河北農民馬承傑的公開信》,邀請馬承傑來北京當面表演,在科學家主持,嚴肅科學實驗前提下,使自己開發的「超能力」得到科學的確證。(詳見本報2006年4月19日《司馬南重出江湖應戰蒙眼辨物奇人》一文)
入選依據
當事人聲稱:對於自己所擁有的「絕技」,馬承傑聲稱自己是在10年前,在白鹿泉療養院偶遇一位東北胡姓高人,授予他蒙眼辨物絕技,此後又經過自己10餘年潛心摸索,終有所成。
馬承傑的理論是,每個孩子都有超能潛質,7歲到14歲的孩子只要經過培訓,基本上都能具備蒙眼辨物、花色、圖形,以及在屏蔽狀態下識字的超常功能。他所做的就是培養孩子的第一直覺,如此訓練之後,孩子即便被蒙住眼,當撲克牌出現在自己面前的時候,只要集中精力,腦袋裡就會出現撲克牌的形象。
記者調查:在現場調查中,記者發現,被蒙住眼睛的孩子只有當撲克牌正面對著自己的時候才能猜中牌的花色和數字,而且如果不讓孩子戴上馬承傑自備的眼罩,而是讓他們的頭套上記者的深色外套,或者不讓馬承傑發出可能帶有提示信息的聲音,則特異功能也立馬消失。記者懷疑孩子在表演中通過某些方法偷看了撲克牌。而之後對魔術師的採訪,也證實了記者的懷疑。傅起鳳介紹,猜牌的方法有千百種,關鍵在於道具和技巧。其中技巧包括消息傳遞、蒙眼技巧,以及控制撲克牌排序等等。
結局回訪
在本報對馬承傑蒙眼辨物的騙局進行揭露之後,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欄目也對此事進行了調查採訪,並製作了一期名為《人造奇童》的專題節目。該節目的編導於雲波說,在去河北調查採訪之前,他已經與北京同仁醫院的眼科專家、司馬南以及魔術界的專家等進行過多次溝通,所有的答覆都是明確的,「這種所謂的神奇本領,無非是藉助某些魔術的手法來矇騙群眾的一種江湖把戲而已」。作為媒體工作者,於雲波能做的就是真實記錄行騙手段,以及通過專家來現場破解。只是這次的行騙事件讓他感到最棘手的就是,某些人竟然把原本天真的孩子當做行騙的工具。
當馬承傑蒙眼辨物的特異功能在節目中再一次「失靈」後,面對記者的問題:「如果現在有人告訴你,你所說的蒙眼看物不過是藉助魔術手法的一種江湖騙局而已,你會怎麼想?」馬承傑卻還是一臉的無辜:「我覺得不是,我也說不清楚,這種本領的特殊之處我始終還是不明白。」
2006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3 丘小慶《自然》雜誌論文公布新發現
事件回放
2003年12月,丘小慶在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種作為新型靶向性、特異性抗生素的殺菌工程多肽》的論文。丘小慶聲稱發現了一種新型的抗菌素多肽PH-SA,它比目前最強效的抗生素都要厲害,並且具有「殺敵不殺我」的特殊功效。
該論文發表前,丘小慶的所在單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已籤署了一份協議,將此技術轉讓給了後者。而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在隨後的日子裡試圖將丘小慶論文中提到的「新型抗菌素(PH-SA)蛋白」在現實中還原,但始終沒有成功。
2005年12月18日,曾經和丘小慶一起工作的新泰克工作人員寄給《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主編一封信,直指丘小慶的論文涉嫌造假,並要求撤銷共同署名。2006年1月11日,本報率先對此事進行了報導。(詳見本報2006年1月11日《中國學者《自然》論文被指造假》一文)
入選依據
當事人聲稱:在整個事件過程中,丘小慶始終聲稱他發現的抗菌素多肽PH-SA是存在的。科學是可以通過實驗來還原的。對於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對他造假的指責,丘小慶認為那是一場商業糾紛的一部分。華西醫院一位廖姓負責人也聲稱,新泰克公司完全是出於商業目的,想把丘小慶搞垮。
記者調查:受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委託的西藏華西藥業公司對PH-SA的真實性採取了全面的印證實驗,結論卻是:其殺菌功能並非所謂的抗菌多肽(PH-SA),而是製備過程中摻入的高濃度鏈黴素殘留量所致。當鏈黴素殘留去除後,PH-SA無任何抗菌活性。
此後,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在美國的合作夥伴PROPHET公司又在四川抗生素研究所出具的一份正式的PH-SA藥效報告中,發現實驗報告結論與丘在該論文中所表述的完全相悖。
「PH-SA主要藥效學實驗」的直接參與者,四川省抗菌素生物研究所的張淑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論文摘要中的結論性內容與實驗報告確實有點不一致。論文摘要顯示,PH-SA的殺菌效力專一,對無關菌種無殺滅作用。而她的實驗報告顯示,雖然PH-SA對指定細菌有著強大殺滅效力,對其他無關菌種也有一定殺滅效力,證明了PH-SA並不具有「飛彈式」的定向殺菌功能,更是證明了起殺菌作用的是殘留在PH-SA中的鏈黴素所致的結論。
結局回訪
在2006年的最後一周裡,記者多次聯繫丘小慶和他的助手張杰,但他們的電話均無人接聽,而記者在他們的留言電話中留言,二人也均未回話。在其後,記者採訪了事件的另一方———新泰克公司的老總程世平先生。他表示,他們的合同是和華西醫院籤定的,買專利花了200萬,雖然還有100萬未付,但建實驗室,買實驗設備,僱傭人員開展工作,已累計花費了一千多萬了,這些投資都打了水漂。
目前,他們已經向成都仲裁委員會申請裁決,要求判定專利轉讓協議無效,由於華西醫院的律師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了財產保全,而財產保全的最長期限是一年,因此,目前,所有的問題都還處於擱置狀態。
2006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4 排毒基能排身體毒素
事件回放
2006年3月23日,中央電視臺《生活》播出《生活315:排毒基真能排毒嗎》的節目中報導,一種名叫「排毒基強離子排毒儀」的產品正在市場上熱銷。該儀器像一個普通電動腳盆,使用時往注滿水的盆中放入雙腳,加一些精鹽,啟動儀器,過了一段時間,盆中開始出現綠色、棕色的絮狀物質,據說就是從腳底排出的體內毒素。
據稱,其作用原理是,通過離子能量泵分解的超強離子,從腳迅速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系統,憑藉其帶負電荷的特性,強力通過細胞單離子通道,吸出長期在臟腑帶有正電荷的藥毒離子,再經血液循環系統,由足底毛細血管和毛孔排出體內。
但是《生活》欄目記者發現,即使不放入雙腳,往水裡注入精鹽後讓儀器空轉,過一段時間同樣會出現黃色的絮狀物質。向專家請教後得知,這其實是個只要用高中化學知識就能戳穿的騙局,只是一個很簡單的電解實驗。精鹽溶於水後形成了電解質溶液,在通電的情況下,在兩個電極上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且經過調查發現,廣告中提到的多位科研工作者和學術機構與事實不符。
入選依據
當事人聲稱:河南省鄭州市排毒基體驗中心工作人員聲稱:排毒基能幫助慢性病人走向康復,徹底杜絕併發症。體內藥毒體外排,盆中黑色的、發亮的一些東西,就是體內的一些焦油,深綠色的絮狀物質是膽囊、心血管、胃腸道、消化系統及免疫系統的一些毒素。
排毒基的宣傳冊則稱,該產品由美國奧姆尼康集團生化實驗室研製。美國華盛頓醫學院院士,美國紐約醫院病理研究室主任,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巴士巴博士(DR. Basba)和芝加哥大學醫學博士、1986年就在專業領域享有盛名的萊恩科妮娜博士(DR . LEIGH CON-NEALY)是主要研發人員。
記者調查:「排毒基」中的工作原理是精鹽溶於水後形成了電解質溶液,在通電的情況下,在兩個電極上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先是形成了深綠色的絮狀物質,那是氫氧化亞鐵。氫氧化亞鐵遇到空氣中的氧氣,會轉化成棕色的氫氧化鐵。
美國華盛頓醫學院沒有叫巴士巴的醫生,他也沒有醫生註冊登記。萊恩科妮娜只是一個普通的加州醫生,1986年才獲得行醫執照,是芝加哥醫學院畢業的,不是芝加哥大學。在奧姆尼康公司的網站上,也沒有排毒基的任何相關信息。
結局回訪
經媒體曝光後,鄭州當地工商部門已經對 「排毒基」的經銷點進行查封。一名「排毒基」的經銷商告訴記者,目前他的專賣店已關門,上一級經銷商拒絕退貨,他的產品已經全部「砸」在自己手上。目前「排毒基」產品的全國總代理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小關北裡45號世紀嘉園———北京輝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電話已經顯示為空號。
2006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5 學習魔法石提高智商
事件回放
2006年4月,熱心讀者尹先生致電本報,在北京召開的一次展銷會上展出了一款名為「學習魔法石」的產品,該產品的宣傳資料顯示,「學習魔法石」可以提高智商和記憶力。
「學習魔法石」由神農(湖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推出。據這家公司介紹,他們是加拿大神農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大陸設立的第一家獨資公司。
2006年4月8日,記者在該產品的北京銷售中心現場體驗了「學習魔法石」,除了灼痛感並無其他感覺。當記者試圖通過技術總監找到一位實驗參與者,技術總監卻以忘記了的理由拒絕了採訪。(詳見本報2006年4月19日《神奇學習魔法石是否存在?》一文)
入選依據
當事人聲稱:「學習魔法石」 的宣傳資料顯示,「學習魔法石」經過納米技術將二氧化矽合成,通過對穴位的刺激,可以提高人的智商和記憶力,緩解人腦的疲勞,現在主要是針對學生和腦力勞動者。
該公司技術總監介紹,該魔法石採用的是一種新技術,由加拿大的神農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所擁有的專家研製成功,該項技術已於2005年年末引入中國。並稱,魔法石帶在定神穴上,根據中醫針灸原理,能通過激活特定穴位皮膚的VR1基因受體,產生分子連鎖反應,改善大腦內部微循環,使大腦組織血流量增加,改善腦組織的營養物質及氧氣的供應量。通過對這個穴位的刺激,激發大腦細胞活性,並且調動全身能量潛力匯注於大腦部分,從而達到提高智力和記憶力的作用,在學習時使用最有效果。
記者調查:記者試圖聯繫加拿大神農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專家,卻未找到該公司下屬科學院的網站和任何資料。湖南神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的銷售部門的一位女士稱,「學習魔法石」不在加拿大生產,生產基地在湖南,他們只是引進了加拿大的技術。
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一位專家指出,在傳統的中醫針灸領域,沒有「定神穴」這個穴位。306醫院磁共振室一位專家稱,人腦工作、學習最主要的就是氧分和糖分,能夠改善腦部氧氣供應量是好的,但不一定能夠提高人的智力和記憶力。
結局回訪
2006年12月18日,記者再次以消費者身份聯絡曾銷售「魔法石」的神農(湖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銷售部門。記者得知,該產品仍然在售賣,銷售人員仍然在以之前完全一樣的原理矇騙消費者。
2006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6 「金能量」是基因高科技
事件回放
2006年3月29日,《天府早報》發表了題為《揭開金能量謎團》的報導。該報記者和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郭驍才聯動出擊,掀開「金能量」的「神奇」面紗。
「金能量」在他們的宣傳資料上聲稱,「金能量,我國第一個健康開關產品」,並稱該產品中所含的核酶(全能量)對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有治療多項中老年疾病有治療功效。
此外,宣傳資料上還寫著「熱烈慶祝健康中國萬裡行來成都」,稱只要成為「健康中國萬裡行健康百歲工程」成都工作部的會員,就會獲贈這種價值45元的金能量,而成為會員後可免費或優惠參加健康體檢等。
「金能量」被披露後的當天,成都工商局對其設在該市的兩處辦公地點進行了查處。同一天,被指刊登專版文章為其宣傳的西安《健康導報》成都站負責人找到《天府早報》,稱有冒用「導報」之嫌。
30日,兩名自稱《健康導報》和《醫學導報》的記者來到《天府早報》,表示受託進行協商。同一天,《健康導報》西安總社經營部負責人潘雲龍否認了報社曾做過「金能量」保健品的任何報導。
31日,西安《健康導報》撤銷了該報成都站記者劉某的一切職務,並表示「金能量」保健品侵犯報社名譽權,他們將立即起訴對方。
入選依據
當事人聲稱:「金能量」在其宣傳資料明確提出,該產品是中國華能集團與清華大學聯合研製開發的基因高科技產品。
記者調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中國華能集團北京總部一工作人員明確提出,華能集團主要是進行水電開發方面的項目,根本沒有參與到任何醫藥方面的業務,而參與「金能量」的研製更是無從談起了。
對於「金能量」資料中提到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的曾耀輝教授為主的專家組」,該校生物系辦公室潘主任表示,生命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前年已經撤銷了。
已退休8年的曾耀輝教授對此解釋說,1997年時,他所在的清華大學專家組把蚯蚓綜合利用方面的技術轉讓給了山東華能藥業。當時還沒有核酶,現在的「金能量」核酶產品,是該藥業集團後期的研製。轉讓技術後,自己沒有參與過「金能量」核酶的研製,也不知情。郭驍才所在中科院成都分院生物研究所小RNA藥物實驗室處於國際最前沿,然而他不知道「核酶」已經「超前」用於保健品生產,這讓他感覺不可思議。
不法銷售商打著「健康中國萬裡行,健康百歲工程」的旗號推銷「金能量」,然而「健康中國萬裡行」沒有經過工商部門登記,沒有經銷產品的權利,該活動為其產品大做虛假廣告宣傳,其行為已違法。
結局回訪
儘管「金能量」在成都、廣州、合肥等地,均被當地工商等相關部門進行了查處,但其虛假宣傳並沒有因此停止。據12月13日新華社電,上海老年消費者陳女士反映,自己服用「金能量龍心口服液」後暈倒,並被送醫院急診。
12月27日,記者上網搜索到某個刊登 「關注金能量,關注華能藥業系列專題報導」的網站,該專題報導除了署名「《大眾日報》記者」外並沒有出現其他署名。但《大眾日報》的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報社從未做過「金能量」保健品的專題報導。
2006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7 保暖內衣能減肥潤膚
事件回放
據《北京娛樂信報》報導,某電視臺一到凌晨就反覆播放這樣一則廣告,稱該內衣可以滋潤皮膚,使乾燥的皮膚變得細膩、光滑,內衣裡含有膠原蛋白。而另一家電視臺播放的內衣廣告則說,自己的內衣可以塑身減肥。除此之外,在部分商場,記者也注意到,部分品牌還打出了「發熱牌」,稱內衣採用了特殊技術,具有自動發熱升溫的功效。
而另一某品牌這樣宣傳自己:「該內衣中的護膚棉是由角鯊烷、膠原質絲蛋白、稀酸單甘油酯三種天然成分構成的純天然纖維」,「是可以穿的護膚品,……即使洗滌50次,仍有滋潤的效果……」
該報記者走訪了北京的幾個商場發現,部分保暖內衣品牌沒有標明保暖率,同時也沒有導購提及保暖率。而在北京王府井某商場的一款保暖內衣的吊牌上,標明其成分是「莫代爾」,究其材料,導購也說不出其中的所以然。
保暖內衣從出現就開始炒作各種「卡」的概念,儘管根據《針織保暖內衣行業標準》的行業標準,各種「卡」早已不能隨便叫了,可是在調查的過程中仍然發現,各種奇怪的面料名稱還是層出不窮。
入選依據
當事人聲稱:某生產具有燃脂功能的保暖內衣廠商稱,其內衣確實有燃脂的功效,這是經過實驗得出的,穿上即有塑身效果,長時間穿著能夠去除腰部多餘脂肪並減少腿圍,並有效隆胸提臀。
記者調查:朝陽醫院內分泌專家李經主任表示,一件保暖內衣就能夠減肥、燃脂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減肥產品,無論是藥物還是器械,都要在檢測合格、有效後,發布給業內人士,如醫生等。而這些所謂的減肥、燃脂內衣是沒有經過相關程序認證的。
北京安貞醫院的張醫生稱,膠原蛋白確實能夠使皮膚保持彈性,但是保暖內衣中含有膠原蛋白即可滋潤皮膚的說法不可信。皮膚的好壞和飲食、作息、遺傳等內因關係較大,保暖內衣起不到改變內因的作用,能滋潤皮膚更是沒有道理。
業內人士透露,這樣的廣告宣傳就是概念炒作。皮膚是不可能吸收保暖內衣中含有的養分的,如果膠原蛋白這麼容易吸收,只要洗一水,保暖內衣上這些所謂的「有效物質」就都被洗掉了。而出於衛生考慮,消費者購買所有衣物後,都應先下一次水,這樣皮膚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膠原蛋白。
結局回訪
記者發現,儘管專家揭開了保暖內衣能減肥潤膚的騙局,但是一些宣稱具有減肥、塑身、抗菌等功能的保暖內衣仍然在各大商場銷售。此外,無論是廉價品還是高檔貨,幾乎所有的內衣都冠以「保暖」的頭銜,而且新材料也層出不窮, 暖卡羊絨、萊卡、熱力卡、魔卡、莫代爾、竹碳纖維等千奇百怪的布料名字讓消費者感到一頭霧水,但就是這些聞所未聞的新名詞成為商家競爭的法寶。
2006中國十大科技騙局之8 「漢芯一號」中國造?
事件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