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 長沙海底世界訂閱號
(ID:cshdsj2016)
原始細菌可以在比我們能想像到的更加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但高等一些的生命對環境都相當挑剔。除某些細菌以外,還有另一種「逆天」生物——龐貝蠕蟲能耐100℃的高溫。
在東太平洋海底,那兒有一條長長的地殼活動帶,發現有許多的海底熱泉。有些熱泉在冒出地面時會在出口處形成煙囪似的石柱。從「石頭煙囪」裡冒出來的熱液,溫度常能超過100℃。
就是在這樣的沸水環境裡,在這些冒著沸水的煙囪外壁上,生活著一種毛絨絨的軟體動物,專家們叫它為「龐貝蠕蟲」。
它們用分泌物自石頭煙囪的巖基上堆起一條細長的管子,就像珊瑚蟲一樣,身體就蟄居在裡面,生物學家們通過水下儀器及電視看到,這些蠕蟲有時會爬出管居而在四週遊蕩。
經測量,那裡的中心水溫高達105℃,但專家們仍不敢相信,像蠕蟲(多細胞無脊椎動物)這樣高級的動物,竟能生活在如此高溫的環境之中。
這時,科學家們猜想,也許龐貝蠕蟲有一種特殊的隔熱本領,就像消防服和太空衣那樣能保護身體免受高溫或真空環境的傷害。可是研究表明,龐貝蠕蟲並沒有這樣的天然防護機能。
於是又想到,或許地下熱液直竄上方,對周圍並沒有造成太高的溫度,就像冬季烤火,在鐵皮煙囪管周圍稍遠一點,就不會感到太明顯的熱度一樣。但這些猜想最後都被一一打破。
1995年11月至1996年4月,美國生物專家利用著名的深海潛水器「阿爾文」號下潛到海底,仔細對生活著龐貝蠕蟲「海底煙囪」進行了溫度測量。
結果發現,在管口溫度是20~24℃,而在管底,也就是貼在煙囪壁處的石底部為62~74℃,最高值測到81℃。而它們居然生活在頭尾溫差高達40~50℃(最高達到60℃)的管子裡。
這還不算,蠕蟲們還時不時地來到「室外」,在離它們的「居室」約1米的範圍內遊蕩,而在1米處的水溫已接近海底冷水,只有2℃左右。
作為對照,專家們還測量了已被遺忘的空石管,這些空管、口、底的溫度與有蠕蟲生活的「居室」並無二致。
證明這些龐貝蠕蟲既沒有自身的「隔熱服」,也沒有什麼「用冷卻水」降溫的本領,它們確確實實既不怕熱也不怕凍,是目前人類所知地球上最耐高溫、最耐溫差的動物之一。(除地表最強的水熊蟲外,還有一種強悍的蛭形輪蟲,感興趣的「童鞋」們可以去了解一下。)
在龐貝蠕蟲發現之前,公認為最耐熱的動物是生活在撒哈拉大沙漠的一種螞蟻(Cataglyphis),那裡白天的溫度有55℃,可與龐貝蠕蟲相比還差得遠呢!
龐貝蠕蟲的生存能力還不僅在溫度一項,在那種熱液泉的環境裡,海水中有高濃度的有毒硫化物和重金屬元素。
這樣的有毒環境卻無法對龐貝蠕蟲造成傷害,由此可以看出龐貝蠕蟲的抗毒能力十分強大,可稱得上「百毒不侵」了。
那麼龐貝蠕蟲以什麼為食呢?原來它與珊瑚蟲一樣,是一種共棲動物,與它「相依為命」的還有一種絲狀細菌。它們依存在蠕蟲的背部,蠕蟲為細菌提供培養基並保持細菌周圍的水不斷地更新,蠕蟲則依靠細菌的分泌物為生。
現在科學家們正以極大的興趣對它們進行深入的研究,或許能從中得到有益於人類的某種啟發。
推薦閱讀:
海洋科普(1286)| 海洋動物會喝海水嗎
海洋科普(1285)| 夜空下的海會發光嗎?
海洋科普(1284)| 海洋的浪漫,鯨
長沙海底世界訂閱號 原文地址請點擊閱讀原文。(原文、標題有改動)
若發現侵犯您版權的內容,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刪除。謝謝!
來源: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等網絡資料整理
作者:三水
轉載編輯:馬康博
初審:林奇琦
審核:廖喜揚
審核發布:李春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