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抽骨髓,沒那麼可怕
□ 重慶市九龍坡區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羅禹
抽取式檢查是有創檢查,如抽血、腦脊液檢查、骨髓穿刺術等,人們對抽血已經習以為常,對後兩者卻往往心存疑忌,害怕擔心檢查會給身體帶來傷害或後遺症,而加以拒絕。結果,反而耽誤了疾病的正確診斷,加重了病情。
26160
抽脊髓會變傻?
民間有「抽了脊髓七分傻」之說,認為腰穿抽腦脊液會使人變傻,或造成癱瘓等,這是真的嗎?
其實不然。腦脊液是一種在腦室和蛛網膜下腔之間循環的液體,其外觀無色、清亮、透明,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營養、保護和運輸物質的作用。腦脊液的量在不同年齡可有不同,正常成年人腦脊液的總量為90~150毫升,其產生和更新速度很快。脊髓是中樞神經的一部分,位於脊椎骨組成的椎管內。人的脊髓全長41~45釐米,上端與顱內的延髓相連,下端呈圓錐形隨個體發育而有所不同,成人終於第一腰椎下緣或第二腰椎上部,初生兒則平第三腰椎。抽取腦脊液的部位一般是從腰部的第三、四腰椎進針,因為在此處穿刺不會損傷脊髓,也不會損傷到大腦皮層,並且每次化驗也只需抽取3 毫升左右。因此,抽取腦脊液檢查不會損害機體健康,更不會留下什麼後遺症。人們看到失語、癱瘓、智力低下或精神失常的患兒,並不是抽取了腦脊液引起的,大多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或者流行性乙型腦炎本身疾病所致。以筆者為例,半年前因為不明原因低顱壓,曾先後做了兩次腦脊液檢查,如今身體狀況良好,未見任何後遺症。
事實上,腦脊液檢查是一種診斷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重要方法,根據腦脊液的壓力、外觀、細胞數量、生化改變等,可對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加以鑑別。每到冬春腦膜炎流行期間或夏秋乙型腦炎流行季節,對一些疑似腦膜炎或乙型腦炎的患兒抽取腦脊液化驗,是一種明確診斷的重要方法。如果拒絕做這項檢查,反而會耽誤疾病的正確診斷,加重病情。
抽骨髓傷元氣?
在臨床工作中經常還會遇到疑似血液病和某些惡性腫瘤的患者,當告知他們需接受骨髓穿刺(簡稱骨穿)來進行診斷時,很多患者都感到畏懼,認為骨髓是骨頭中的精華,抽了會傷元氣。其實這都是誤解。
骨穿是血液科的最基本診斷方法之一。通過骨穿可以看到骨髓中各種成分組成、細胞的形態及其變化,各種血液病的診斷、鑑別診斷,如白血病、惡性組織細胞病、多發性骨髓瘤、骨轉移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均需骨穿檢查結果作為確診依據。對於不明原因的骨轉移癌,骨穿可能獲得腫瘤細胞,從而明確診斷。骨穿在局部麻醉下完成,部位最常選在髂骨,此處無臟器和血管神經,是安全部位。一個熟練的醫生操作骨穿的全部過程,也不過幾分鐘。抽出骨髓後,患者可以馬上起床活動。用穿刺針穿入骨髓腔,抽取0.1~0.2毫升骨髓塗片送檢做細胞形態學及細胞化學染色檢查。人體細胞每天都在不斷地凋亡不斷地再生,而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強的組織,骨穿這點量簡直微不足道,不會對健康造成傷害。
在白血病或者惡性腫瘤的放化療過程中,骨穿檢查結果是確定治療方案和檢驗治療效果的重要依據,常需要多部位反覆做此檢查,動態觀察骨髓狀況,確保治療安全。如果病情需要,就應該毫不猶豫地去做,以便獲得最優的治療方案,減少不必要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