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小說敢於將時間作為一種敘事語言,因為它太過宏大、抽象,無形無色,也因為它極其細微,每個人都無比熟悉卻又似乎不太能講得明白。
近日,由世紀文景出版的英國作家喬恩·麥格雷戈的《水庫13》正是一部試圖用文字勾勒出時間具體形狀的作品。麥格雷戈以帶著犯罪小說氣質的筆調開篇,卻並不急於去破解謎團,轉而開始緩緩講述13年裡,人們在意外事件餘波中的生活。
正如該書譯者卓雨形容的:「麥格雷戈記錄下的一幕幕,在悲歡離合之外,是生活的反覆、矛盾、無解和順其自然之處。」
喬恩·麥格雷戈這個名字對許多中國讀者來說或許還很陌生,《水庫13》是他第一本被譯介到中文世界的作品,但其實早在2003年他就曾憑藉小說處女作《如果無人談論驚人的事》入圍布克獎長名單,那年他27歲,迄今仍保持著布克獎歷史上最年輕入圍者的記錄。他的第二部作品《很多種開始的方式》也同樣入圍布克獎長名單。2012年,他的第三部作品《即便是狗》摘得國際都柏林文學獎。
《水庫13》是麥格雷戈沉寂七年後交出的第四部長篇小說,為他贏得英國圖書獎、Costa文學獎、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獎(Goldsmiths Prize)等多個英國國內的重要文學獎項,併入圍布克獎長名單、國際都柏林文學獎短名單,橫掃《科克斯書評》《洛杉磯書評》《衛報》《金融時報》《泰晤士報文學副刊》、巴諾書店、亞馬遜圖書等年度好書榜單。
《水庫13》是一部沒有主人公,卻滿載著芸芸眾生的小說,形形色色的人生相互交織牽絆。它以美國詩人華萊士•史蒂文森的詩作《看黑鳥的十三種方式》作為引言,定下一種「凝視」的基調。
全書共13章,每章13節,體量大致均等。幾乎每章都以新年的煙火開篇,在一年將盡時結束。但同時《水庫13》又是一部「拼貼畫」般無序的小說,麥格雷戈剪碎了不同人物的故事線索,把它們散落在不同的年月裡,讀者永遠不會猜到下一句中會出現哪個家庭、截取哪個時刻、揭曉哪些人的命運。
故事從一起少女失蹤案講起。某年冬季假期,麗貝卡·肖隨父母來到英格蘭中部山區度假,不久意外失蹤。村民、警察、搜救隊、潛水員找了幾天幾夜都一無所獲。事件被電視新聞報導了一次又一次,但每次的內容都差不多。村中居民次第出場,他們與這起陌生遊客的失蹤案看似並無關聯,但似乎又都牽涉其中。故事漸漸駛入正軌,失蹤疑雲被滾滾向前的生活所覆蓋。麥格雷戈以大量筆墨,細緻刻畫出麗貝卡失蹤後的13年裡,村中居民們細水長流的生活和自然節氣的流轉。儘管失蹤案仍舊是一道深嵌於公共記憶的陰影,儘管搜尋從未停止,人們有關女孩下落的想像從未停止,但也沒有誰的生活會真的因此而完全停滯,愛恨離愁、生老病死也從不會因任何事而停滯。有人離開了村子,也有人重新歸來;有人走到了一起,也有人決定分離。13年裡,有嬰兒新生,有老人過世,有的秘密被眾人知曉,有的秘密永遠沒有答案,有人走投無路,也有人開始另謀生計,有微小的善良,也有意料之外的背叛。最終,麗貝卡依然下落不明,但讀者可以在故事裡找到自己的答案。
麥格雷戈以全知視角來回掃視筆下角色的生活,突然移開目光又會在幾頁後復返,通過這種反覆描摹的方式建構起真實生活的全景。正如如詹姆斯·伍德所評價的那樣,「《水庫13》之美其實在於節奏,如音樂般,無休無止的對位。」 這種寫法徹底打散了小說的重點,讀者關心的並非某些特別的事件,而是一段生活,以及每個人的生活如何與他人相互影響。《水庫13》打開了另一種小說敘事的可能性,用13年的時間探索自然世界的節奏和人與人之間的微妙情感。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