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端子
你家裡可能有家譜,但你聽說過家庭圖譜嗎?家庭圖譜是我為原生家庭圖起的一個更直觀的名字,原生家庭圖是薩提亞家庭治療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幫我們清理自己成長軌跡,透過追溯成長過程來看清自己的一種直接、有效的方法。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原生家庭的影響,如同一粒種子生長中最直接的影響來自土壤一樣,如同今天的實錄中傾訴人雪蓮花一直擺脫不掉父母婚姻關係的負面影響。但有多少人認真地看過自己的原生家庭,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父母的父母?
前些天,朋友帶一個年輕小夥子來諮詢,問題是自己擺脫不掉對酒的依賴,因為酒癮難除,他的家長表示出對他的失望,而他在這種失望中更趨向借酒澆愁。我猜想這恐怕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果然,溝通中知道,在他的家庭裡其實不僅他一人嗜酒,他的父親、爺爺都對酒有很強的依賴。如果可以認真地畫出他的原生家庭圖,可能使當事人更清晰地看到這個家族的「傳承」,而不僅僅把問題停留在如何找到快速戒酒的方法。就問題找方法,而不從根源入手,難度可想而知。
當婚姻中、人際關係中、事業發展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人們習慣於在問題上做文章,急於解決這個問題,就像一個人臉上出了暗瘡,就想怎樣把它擠掉,表面上沒事兒了,可過一段時間,暗瘡又冒出來,於是繼續消毒、挑挖,反反覆覆,痛苦不堪,其實,暗瘡只是症狀,根源可能是內分泌失調,若想根治則需整體的觀察,要追溯一段時間的生活節奏及飲食習慣,而一個人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同樣需要以整體的眼光來看,有意識地畫一張自己的原生家庭圖是直觀而有效的方法,追根溯源,看看自己無意中從祖輩、從父母身上學到了什麼,在原生家庭中拿到什麼樣的資源、克隆了怎樣的應對模式。
八歲的女孩發誓自己不結婚
記者和河南慧與教育諮詢機構總監康燕談起原生家庭圖,自然而然就聊到很多活生生的案例。一位女士來訴說自己婚姻的不幸,陳述自己為丈夫做出的努力,自己如何地協助和支持他,結果他非但沒有把事業做好,居然還鬧出了第三者。在這種情況下,女人當然受傷,指責男人不負責任,痛悔自己當初怎麼選了他。而兩人目前戰火頻繁狀態讓剛剛八歲的女兒發出聽來早熟且恐怖的誓言:「我長大了,才不結婚呢,結婚太糟了!」做母親的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卻也糾結在自己的婚姻現狀上:離還是不離?這個男人還值不值得愛?如果不是為了孩子……她的情緒是許多女人面對婚姻危機時共同的,猶豫、挫敗、抱怨,所有的怨與恨都指向那個男人。但這個男人是她選的,外貌姣好的她在當年眾多的追求者中選擇這個人做老公,其實是有其自身的原因。如果人生可能重來,她可能還會選擇他,只是她不知道當時是什麼讓她做出了那樣的選擇。用她的話說:他既沒有其他追求者帥氣,經濟實力也比不上別人,而且自己當時也並不覺得多麼喜歡這個人,可還是「稀裡糊塗地結婚了」。事實上,意識中的稀裡糊塗卻對應著潛意識裡的無比明確,就是這個人或者說這樣的男人才能成為她的老公。繪製她的原生家庭圖時,大家都沒說太多,當她父母的關係線、她和丈夫的關係線以及女兒與他們夫妻的關係線都標註清楚後,她知道了: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父親的霸氣、強權和母親的懦弱、膽小讓她無意中就種下了對婚姻、對男人的期待,她需要的是一個體貼、照顧自己的男人,不能像父親那樣,而她也不能像母親那麼柔弱。這種來自父母婚姻的逆向影響(而在當時,她並不清楚這種影響的存在)讓她做出了決定:這個男人雖然不帥也不是很有錢,但他對我好,聽我的,照顧我,儘管我不是那麼愛他,但他愛我,這就夠了。
當婚姻出現不和諧,回過頭來,通過繪製自己的原生家庭圖,在人物與人物之間、在上一代與下一代之間,她看到自己的決定其實是正確的,因為它是符合自己內心渴望的。不僅如此,她也看到了女兒對於婚姻可能的選擇。雖然一個人的生活態度還會受天生氣質、家庭細節、社會環境的影響,但對於一個過了心理營養期(六歲以前)的孩子來說,她的認同感、價值觀、性別意識都已經成形,透過原生家庭圖可以看到她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當離婚的男人面臨新的選擇
在情感沙龍中,經常碰到有趣的事:當一個男人訴說老婆的控制時,常常會有一個女人恰好在抱怨老公的「不知好歹」。這是極有趣但也很有價值的,一位離異的男士提起自己那段婚姻,說老婆總像監管犯人一樣要求他匯報行蹤,雖然生活上她對老公照顧得無微不至,可這個男人還是痛下決心離婚了。離婚後的自由生活看似快樂,可當他要在幾個有交往的異性中選擇一個再次進入婚姻關係時,他發現自己最想娶的還是對自己照顧得周到細緻的那一個,和當年選擇前妻的理由如出一轍,男人很驚恐——「怎麼我選來選去,選的是同一種女人,我走出這個怪圈了嗎?」
「其實不是什麼怪圈,透過原生家庭圖,其實,他自己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母親就是這樣的女人,他從父母的婚姻中學到的就是會照顧男人的女人是好的,這就是他的需求和渴望。」康燕說,當他看到這一點,他就知道這種選擇是基於內心需要做出的,所以,是他最好的選擇,只是他需要面對和學習的部分是當這個需求被滿足後如何處理被照顧與被控制之間的感覺,如何找到一個雙方都接受的度,既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又不讓自己陷入被控制的感覺中。
通過回溯原生家庭,看到自己哪個部分受到父母、當時成長環境的影響,然後又如何帶著這份影響進入到新的關係中,才有發生改變的可能,這就是正視原生家庭圖的意義。當你在關係中尤其是親密關係中陷入困境,出現卡殼,不妨畫一畫屬於你自己的原生家庭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