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氣象科普融入旅遊景區 打造「科普研學」基地

2020-12-02 環京津新聞網

閩南網12月1日訊(閩南網記者 張韓豐 通訊員 周潔昀 盧達鵬)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促進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積極開展氣象科普宣傳及研學工作,11月30日,漳州市氣象局副局長(主持)林坤生與平和縣氣象局局長羅淑英、漳州九龍江高峰谷董事長黃雅雅就氣象科普與研學合作進行洽談。

經過交流,雙方計劃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自然教育活動,以自然為載體,以戶外活動為中介,通過扮演角色、情景體驗、認知澄清等體驗式活動形式,引起學生相應的心理體驗,將氣象科普融入旅遊景區之中,實現「氣象知識、森林課堂邁進校園第一步」。

據了解,高峰谷位於平和縣霞寨鎮官峰村,景區佔地3600畝,的是首批「清新福建·氣候福地」 避暑清涼福地,景區所處位置海拔900米,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釐米達20000個以上,高於武夷山的5000多個,接近廣西八馬的22000多個,是名副其實的天然大氧吧。氣象知識研學將立足鄉土鄉情,結合地域特色,重點打造高峰谷研學基地,設計出具有氣象知識特色的一系列研學課程,通過研學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氣象、熱愛氣象,實現「防災減災從娃娃抓起」。

來源:閩南網

相關焦點

  • 中國兒童產業基地「侏羅紀公園」,打造精品恐龍科普研學基地
    中國兒童產業展覽交易基地(ETJD)恐龍科普主題樂園精品研學教育基地研學旅行,旅遊產業新藍海研學旅行作為「旅遊+教育」中的細分領域創新服務,越來越受到各大中小學校、家長和學生的歡迎,更為旅遊市場帶來了全新發展機遇,成為旅遊產業的一片新藍海
  • 安徽亳州:發揮資源稟賦優勢 大力推廣研學旅遊
    2020年以來,亳州市在現有旅遊資源基礎上,深挖特色文化,發揮資源稟賦優勢,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大力推進研學旅遊發展。依託地區特色,開發傳統研學課程。亳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厚的曹魏文化和中醫藥文化。
  • 中國颱風博物館入選首批國家氣象科普基地
    日前,中國氣象局和國家科技部公布了關於首批國家氣象科普基地評審結果,中國颱風博物館成為全國首批16個國家氣象科普基地之一,這也是目前全省唯一一個國家氣象科普基地。
  • 濟南市氣象科普館
    原標題:濟南市氣象科普館來源:中國氣象報濟南市氣象科普館由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山東省氣象局、濟南市科協主辦,濟南市氣象局承辦
  • 全國首家深空主題科普研學基地「九號宇宙」將於8月初在西安開館
    在本次新聞發布會上,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正式發布中科創星·星科普全新品牌定位——「打造中國科普第一品牌」。米磊是中國第一個提出硬科技理念的人,西安正以發展硬科技為契機,著力打造「硬科技之都」,而進行專業化、系統化的科普教育是打造西安成為硬科技之都的必然途徑。
  • 四川省級科普基地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近年來,四川省省級科普基地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兩彈城就是其中的典範。作為省級科普基地,彈城先後榮獲「全國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防科技工業軍工文化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國家工業遺產、九三學社全國傳統教育基地、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四川統一戰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 張掖地質公園精品研學旅遊線路如約而至【線路三】「探秘地球•...
    張掖地質公園博物館彩色丘陵地質遺蹟區丹霞七彩鎮午餐下午張掖地質公園科普研學基地1.考察張掖地質公園彩色丘陵地質剖面;2.考察張掖地質公園助推社區發展情況;3.品嘗河西特色美食,考察體驗張掖地質公園餐飲文化開發情況。
  • 省地質博物館獲首批「地學科普研學基地」稱號
    11月28日,2020年地學研學導師培訓班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秭歸產學研基地盛大舉辦。會上對榮獲首批中國地質學會地學科普研學基地的單位進行授牌,省地質博物館喜獲首批「地學科普研學基地」稱號。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宜昌教育局青少年活動中心、中國太平洋學會的各位教授都對研學旅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於日後各單位開展研學活動提供了值得借鑑的成功案例。(省地質博物館)【來源:山東省自然資源廳】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中華恐龍園深耕恐龍文化 用心做好科普大文章
    近年來,恐龍園文化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堅持不懈地以「恐龍文化」為核心,積極創新科普活動、健全活動體系、強化人才隊伍、實現行業聯動,小恐龍已做出科普大文章。  精益求精,打造系列科普活動品牌  中華恐龍園既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又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充分挖掘「恐龍文化」核心,以廣泛的研學遊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全國科技活動周、世界地球日、全國科普日等為抓手,探索專題展覽、專家講座等相結合的活動模式,逐步打造了每年不同主題、覆蓋數百萬遊客的「恐龍文化節」、「博物館奇妙夜」等一系列連續性、有影響力的科普品牌活動
  • 打卡防災減災教育基地|火山上的觀測站和中山陵景區內的科學館
    經過為期半個月的徵稿,我們收到了大量來稿,為了讓大家更多了解身邊的各地各類科技館、應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氣象科普教育基地
  • 國內首家深空主題科普研學基地 「九號宇宙」 亮相西安曲江
    8月2日上午9點國內首家深空主題科普研學基地「九號宇宙」亮相西安曲江新區,盛大開館,為西安再添硬科技展示新地標。「九號宇宙」是由陝西中科大西科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西安中科創星科學傳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深空主題研學基地。是全國首個深空主題科普研學基地,也是國內首家沉浸式互動教育體驗館。 場館集沉浸遊覽、娛樂互動、科學實踐教育為一體,使學生在參觀、體驗、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宇宙星際的深邃、太空世界的神奇、中國航天的自豪。
  • 安塞區氣象局榮膺「全國氣象科普基地」稱號
    安塞區氣象局榮膺「全國氣象科普基地」稱號 發布時間:2017-03-27 09:36:36 來源: 安塞區政府網站
  • 讓「科普網紅」更多些
    近年來,全國各地紛紛加快科普基地的建設,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點燃了青少年探索科學奧秘的好奇心。但是,科技展館的數量、規模仍然不足。 就自然博物館來說,我國除了北京自然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等屈指可數的幾家大型博物館外,全國各地自然博物館的數量嚴重不足,展品的科學性、豐富性、趣味性參差不齊。
  • 中國天眼科普基地暫停對外開放
    中國天眼科普基地暫停對外開放 2021-01-09 1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青島海洋科普軍事主題研學
    ,是中國唯一的一座全面反映中國海軍發展的軍事博物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三:研學課程亮點集科普教育、科技培訓、素質提升等多種形態於一體,涵蓋海洋科普與軍事科普;情景式、體驗式、趣味式的研學課程,培養實踐能力。
  • 浙江新增16個4A旅遊景區
    吳興移沿山生態景區移沿山生態景區位於湖州吳興區八裡店鎮移沿山村。景區總體設計「一心三區」,即綜合旅遊服務中心、花果農業休閒區、花田樂活體驗區、生態溼地遊憩區,著力打造慢休閒民俗文化生態景區。小鎮包括動漫主題樂園區、童話主題樂園區、商業服務區、濱水休閒度假區、健康養生度假區、智慧旅遊產業區6大區塊。歌斐頌巧克力小鎮歌斐頌巧克力小鎮位於嘉善縣大雲省級旅遊度假區,以巧克力文化為核心、巧克力生產為依託,拓展巧克力文化體驗、探索研學、休閒度假等功能於一體,是浙江省旅遊類示範特色小鎮。
  • 海南省農墾實驗中學檳榔谷研學教育實踐基地揭牌
    中新網海南新聞1月13日電 (潘達強)1月12日,海南省農墾實驗中學、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檳榔谷研學教育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檳榔谷景區三月三廣場舉行。海南省農墾實驗中學校長楊立功、檳榔谷景區董事長程天富、校企相關負責人等各界人士共200餘人出席揭牌儀式。
  • 漳州哪裡好玩的景點推薦之漳州旅遊必去的打卡地印象半徑,好玩!
    作為一名吃貨、旅遊達人,我經常性遇到圈裡的朋友諮詢,漳州哪裡好玩,有什麼好的景點推薦。今天我就來好好說!印象半徑夜景漳州旅遊必去的打卡地漳州平和印象半徑,我是從漳州薌城區女排早上8:00出發,走高速、從九峰高速口出,
  • 上慄孽龍洞景區迎來"探索地質歷史 傳承非遺文化"研學旅行團
    互動遊戲  中國江西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伍麗萍報導:4月12日,上慄孽龍洞景區迎來蘆溪外國語學校500餘名學生團,為孩子們開啟了「探索地質歷史 傳承非遺文化」研學之旅。  景區豐富獨特的溶洞資源、皮影戲表演和地質博物館情景體驗等項目讓學生們了解了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生物發展史,既開闊了眼界,又增長知識。途中,學生們深深地被這個天然溶洞所驚嘆,被許真君擒孽龍的神話故事所吸引。他們求知若渴,在溶洞中仔細聆聽導遊對洞內萬年水平線,洞天飛瀑,千丘梯田等景觀資源的講解,認真探討洞內石筍、石幔的形成原因和天然溶洞的發展歷史。
  • 青河縣打造隕石探秘、星際追蹤「研學旅行」品牌
    天山網訊(記者胡俊秀 通訊員張磊報導)為豐富新疆青河縣冬季旅遊產品,激活青少年對課外文化生活的熱愛,近日,青河縣組織30多名中小學生首次開展以「隕石探秘、星際追蹤」為主題的「研學旅行」。  記者了解到,研學旅行是各個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研學旅行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遊學、「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