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是遺傳學中經典的也是常用的實驗方法,在中國我們都熟知十分著名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事實上,全世界的生物學家們做過很多瘋狂甚至不可思議的雜交實驗,對象也多是動物。下面不妨跟隨騰訊的整理開開眼界吧——
老鼠-小雞
老鼠和雞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首先,老鼠長有牙齒,小雞卻沒有牙齒。2003年,科學家將老鼠組織添加在小雞胚胎,使得老鼠-小雞雜合體長出牙齒。
熊貓-兔子
2002年,科學家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提取兔子的卵細胞,移除其中的DNA,之後與熊貓細胞結合在一起。這種熊貓-兔子細胞開始像正常熊貓胚胎一樣開始分裂,但是當科學家試著將該胚胎細胞植入兔子體內時失敗了。最終,科學家僅成功地培育出短暫壽命的熊貓-兔子混合DNA。
胚胎植入老鼠眼睛
科學家為證實老鼠子宮真實作用進行了一項特殊實驗,1947年科學家將早期老鼠胚胎植入老鼠眼睛,其中一些胚胎繼續生長,一些則像鑽入子宮壁一樣進入虹膜,由於眼睛比子宮更易觀察,科學家能夠真實觀察發育狀況。一些老鼠眼球爆裂,一些逐漸萎縮,最後留下疤痕。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類似植物的魚類
2011年,科學家對已受精斑馬魚卵注入像葉綠體的聚球藻,聚球藻細胞能夠進行光合作用,注入之後一切正常,最後小斑馬魚出生之後具有「特異功能」。小斑馬魚身體透明,使聚球藻更便於獲取陽光,出生12天之後,開始生成皮膚色素,阻止光線進行光合作用。
田鼠身體上培育山鼠胰腺
每年都有數千位患者等待器官移植,面對移植器官緊缺現狀,一種解決方案就是在其它物種身體上培育人類器官。科學家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他們培育一種特殊的變異田鼠,缺少形成胰腺的基因,再對這些胚胎添加正常山鼠的細胞,伴隨著胚胎逐漸成長,山鼠細胞逐漸生長完全功能的胰腺組織。
山羊-野生山羊
1999年,科學家進行了一項實驗,首先,他們讓雌山羊與雄山羊交配懷孕,接下來對雌山羊植入野生山羊胚胎,此時,雌山羊體同時存在著「雙胞胎」——山羊和野生山羊胚胎。之後問題出現了,由於野生山羊胚胎發育很快,它比山羊胚胎提早出生,但是它很難呼吸,並且需要特殊護理才能存活。
綿羊-兔子
1962年,科學家從綿羊母體中提取胚胎,之後移植在兔子的輸卵管中,這一實驗成本很低,當胚胎在兔子體內孕育100多個小時,胚胎再移植至綿羊體內,讓它作為代孕媽媽。幾個月之後,生育了幾隻小綿羊,不幸的是它們剛出生不久便夭折了。
烏龜-鴨子
人們或許不會想到烏龜和鴨子如何結合在一起,很可能是長著四條腿的鴨子,背著長著堅硬的外殼,在水面自由地遊動。2013年,科學家進行了兩項實驗,第一項實驗他們從早期鴨子胚胎提取細胞,並植入烏龜胚胎之中;第二項實驗他們從早期烏龜胚胎提取細胞植入鴨子胚胎。胚胎發育成熟之後,科學家發現這兩個雜合體並不具備另一物種的特徵,99.9%是原種特徵,異種特徵不足0.1%。
青蛙-蝌蚪聯體
1979年,科學家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他們將兩個不同物種的青蛙胚胎結合在一起,先將兩個胚胎一側切開,使傷口逐漸癒合生長,右側胚胎是Rana esculenta青蛙,左側是Rana dalmatina青蛙。伴隨著胚胎逐漸生長,每一半胚胎發育速度不一致,導致左側Rana dalmatina已發育成青蛙,而右側Rana esculenta仍是蝌蚪。
鵪鶉-雞
科學家進行類似大腦的手術,就能培育出「鵪鶉雞」,首先,從小雞胚胎的大腦組織切下樣本,再植入鵪鶉大腦中。最後,科學家將胚胎密封入蛋中,使胚胎大腦部分生長在一起,當卵孵化之後,將形成「鵪鶉雞」,具有一半雞的特徵,一半鵪鶉的特徵。具體特徵取決於大腦移植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