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奇葩樂器你只要會一種,就不會缺妹子!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稀奇古怪的樂器,下面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說真的,如果你真的學會以下樂器中的任意一個,這個星球上再也沒有一個姑娘不會對你暗許芳心!
齊特琴
奧地利最古老的樂器
齊特爾琴(zither),是一種奧地利古代的民間撥弦樂器,它的外形有點像中國的古琴或揚琴,有5根旋律弦和30至40根和聲弦,由上等木材製成,每件價格均超過百萬元人民幣。該樂器目前只有奧地利擁有製作權,由於價格昂貴、旅行保險繁瑣等原因,一般不會安排在巡演節目中。
裡拉琴
西方最早的撥弦樂器
古希臘人使用的撥弦樂器叫裡拉琴(Lyra),又稱基薩拉琴,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但傳到希臘特別受歡迎,竟到於成為希臘最民族化的樂器彈奏裡拉琴是古希臘時期學生學習音樂和詩歌的重要方式。裡拉琴是西方最早的撥弦樂器,七弦豎琴同時也是抒情詩女神厄拉託的象徵。其端莊優美的形象,裡拉琴也作為樂徽使用。可惜不知道要多少錢。
鳳凰琴
日本自行發明的樂器
鳳凰琴 ,相傳1912年(大正元年),由日本名古屋大須森田屋旅館主人的長子森田吾郎創製。由於其構造簡單、容易彈奏、音色清脆而深受日本民眾的喜愛。20世紀20年代,大正琴傳入中國。因流行地區的不同,又有「鳳凰琴」、「大眾琴」、「和平琴」、「中山琴」之稱。鳳凰琴構造簡單,容易演奏,音色清脆、明亮,可用於獨奏、合奏或為歌舞伴奏,尤其適於一般民間娛樂和彈唱使用。
忽雷
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中
忽雷是一種頸式半梨形音箱的撥弦樂器,可見於唐代的典籍記載。忽雷在古代又稱「胡琴」、「二弦」,馬上彈奏,《文獻通考》把它列入琵琶類,叫作「忽雷琵琶」。最初流傳在西南地區,稱為「龍首琵琶」,在唐代極為盛行,後世鮮有記載。
吹葉
就是一個簡單的葉片
同木葉,單簧氣鳴樂器。吹奏物用以天然樹葉為材料故稱。兩手分別持葉片兩端或用一手食指和中指分開,按住葉片於唇間,吹氣使葉片振動發音。也可以選擇硬度彈性合適的葉片利用雙唇夾住不用手吹奏,音色明亮清震,近於嗩吶和小號。當今吸奏方式者以江西陳實真和雲南陸河2人為代表。
曼陀林
琉特琴的變體
曼陀林(Mandolin)是一種小型的弦樂器,形狀與魯特琴相似,演奏時一般採用塑料撥片撥動琴弦發聲。梨形的琴身上有龜甲狀的花紋,弧形的背版則由若干音梁支撐。一般它有四根或四組弦,調弦與小提琴一致。曼陀林一般作為獨奏樂器出現。流行於義大利南部和歐美、亞洲各國。
薩朗吉
被譽為「印度的小提琴」
薩朗吉是北印度的一種民間樂器。它被引入古典音樂領域是在克雅爾出現之後。在19世紀之前薩朗吉琴一直是克雅爾和其他印度斯坦音樂類型如圖穆裡和達德拉的首選伴奏樂器。薩朗吉的衰落和風琴的崛起有一些原因。薩朗吉被認為是最古老和最難演奏的弦樂器之一,笨重而複雜,調音十分困難。它學習起來較為困難,要花好些時間才能學會對它做些簡單的控制。
水琴
一種電影配樂樂器
水琴,電影配樂中一種常用的製造特殊音效的樂器。緩緩的流水,錯落有致地敲打在陶土上,泛起陣陣漣漪,奏起段段美妙樂章,既是美化家居的一座妙水琴,也是一座亮麗的風水擺設。水琴流水陶藝不單能點綴您的家居生活,置於室內可調節空氣和溼度。
作者:莫昕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