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侗族自治縣通坪公路上的「自發光太陽能路面燈」。粟勇主 李仕敏 攝
趙志高 曾顯壹 向桂芳
每當夜幕降臨後,在懷化的漵浦、靖州、沅陵等縣的部分農村公路上,道路兩旁的「地燈」閃閃發光,點亮了美麗鄉村。
「一入村,道路兩旁的地標燈像條銀河,直指天際,真的是太美了。」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寨牙鄉巖腳侗寨,今年該村新裝的7公裡「智能蓄能自發光反光太陽能地標」燈,成了當地新的景觀。
巖腳侗寨位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寨牙鄉的大山深處,距縣城24公裡,該村既是「湖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首批國家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也是國家3A級景區,有「絲路女兒國」之美譽。每年吸引縣內外12萬人次到此參觀、留宿。今年上半年,該村作為懷化首批建設實施太陽能地標燈亮化的鄉村,共完成「智能蓄能自發光反光太陽能地標」7公裡,為巖腳侗寨新增了一處新的打卡景點。
12月12日晚上8時,巖腳村村民伍健陪著老伴在小路上邊走邊聊,道路兩旁地標燈光映照在兩人交談甚歡的臉上,柔和而溫暖。伍健微笑著說,只要天氣好,他們兩老至少沿著裝有地標燈的「景觀道」散步3公裡。
「自從這個地標燈裝上了以後,村道成了村民晚上散步鍛鍊最佳地,每天晚上至少有20多位村民來這裡散步、跑步,周邊地區的村民也經常來遊玩。」巖腳村村主任楊曉琴介紹說。
「現在我晚上出來巡邏,都不用手電筒了,安全又方便。」在巖腳村擔任輔警的吳松峽喜笑顏開地說,新裝的地標燈,不僅夜晚對行人和行車起到很好的警示和引導作用,也成了一處美麗的夜景。
據悉,我省共有農村公路23萬多公裡,大規模安裝路燈不符合低碳環保的要求,經濟成本過高,後續維護困難多。「智能蓄能自發光反光太陽能地標」可功能性替代路燈,創新了道路低碳照明方式,填補了國內外在該領域的空白。通過智能太陽能模塊、自發光模塊以及反光燈珠模塊對太陽能進行聯合轉化利用,有效保證夜間持續釋放可見光源,在道路兩側起到引路指路和標示照明的作用,為行人行車安全出行和城市景觀亮化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智能蓄能自發光反光太陽能地標材料的使用,使農村公路更生態、更安全、更美麗。」懷化市農村公路建設辦公室負責人介紹,「智能蓄能自發光反光太陽能地標」的安裝,實現重點區域安全防範,解決了臨山、臨崖的涉險路段夜晚行車、走路安全問題。同時,該新型路燈由太陽能電板供電,具有耗能小、亮度大的特點,陰雨天氣持續發光,而且十分環保。
「金旭牌智能蓄能自發光反光太陽能地標」產品列入湖南省交通運輸科技成果推廣目錄,融入了5G、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對發光時間、使用壽命等都有嚴格的技術標準控制,並通過遠程實時監控將產品的狀態反映到公司技術中心或客戶手機終端。通過引入先進納米塗層保護技術,該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的耐腐蝕、耐高溫、抗老化等方面都有巨大提升,且具備高度自潔能力,後期基本無需維護保養。
懷化是全省首批「智能蓄能自發光反光太陽能地標」試點推廣應用市。重點在旅遊通景路、「四好農村路」建設示範路、「美麗鄉村」公路和其他車流量大的農村公路上率先應用。目前在懷化漵浦、靖州、沅陵、麻陽、芷江等地推廣應用,全市550公裡農村公路推廣應用了該智能地標材料,社會反響好。2021年,該市計劃繼續在農村公路、旅遊通景路上再推廣實施約1000公裡。
「蠻好的,節能環保又美化景區夜景。」湖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遊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夏喜衡說,漵浦高鐵南站至穿巖山景區路段安裝了智能蓄能自發光反光太陽能地標後,不僅提高了農村公路的檔次,也提升了景區的品質,方便遊客看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