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肉浪一波接一波向外擴散,我們更願意相信這是脂肪在遠離肉體。
文|葉部首
1998年,一臺形似方向盤的電器通過中央電視臺出現在了中國人的眼前。屏幕上剛和陳凱歌結婚兩年的陳紅一臉驚訝:沒想到,剛生完孩子,體型還這麼標準,連小肚子都沒有了!
這就是二十世紀末中國大陸出現的第一款被動運動減肥儀——安必信脂肪運動機。三維動畫製作的減肥儀模型在屏幕上旋轉,像科教片一樣展示著一道道波穿過皮膚直達脂肪層,肥肉漸漸消失。
背景旁白不厭其煩地解釋著這款電器的神奇功能:不但身材由內而外變好了,皮膚也由內而外變漂亮了。機器振肚子10分鐘=慢跑2小時,這樣的換算讓被動運動也成了一種運動,想瘦哪裡振哪裡。
自此,哆哩哆嗦振動身體的理療減肥儀開始在中國大陸發芽生根。一時間,把熱衷減肥的懶人們從被藥物、健美操甚至氣功支配的恐懼中解救了出來。
減肥分幾種振動?
邁入二十一世紀,窮怕了的中國人民迅速吃飽了肚子,肥胖人口激增。
按照中國醫學會的體重衡量標準,2001年中國體重超標人數估計4.8億,肥胖者7000萬,與1995年3億超重、3000萬肥胖相比,增長迅猛。
胖子們為減肥儀備好了肥沃的土壤。各類減肥儀如雨後蛤蟆,紛紛出現在神州大地。
2002年,歐美雅塑身儀在廣東註冊為醫療器械上市,和安必信減肥儀同為當時最著名的「微電腦」黑科技。與安必信代表的物理振動不同,其原理是利用微電流觸電引發肌肉痙攣。連著電線的電極貼在身體上,讓身體通電,肉體隨之震顫。
時隔20年,減肥已經成為重要的社交話題,人們見面時候的寒暄已經從「你吃了嗎」變成「你又瘦了」。
減肥仍是夏季第一要務,新款的各種儀器隨著科幻片道具的設計靈感,進化出一代又一代充滿未來感的減肥機器。但一直也沒什麼新鮮:無非讓肉哆嗦起來。
機械振動對肥肉可視化的推波助瀾屢試不爽,微觸電讓肌肉抽搐高科技感覺十足,此外還有一系列聲波光波磁力波讓脂肪瑟瑟發抖。
但首先,這些振動必須是有序的振動。無序的震動無異於被毆打。
減肥儀的振動作用於人體,主要分為三種——上下、左右、前後,但因為人類骨骼天然的結構,上下的振動是最容易讓全身肉振起來的方式。
這也就是今日踩在腳下的振動平板為何幾乎統治整個減肥儀市場的原因,畢竟振得越明顯,「減肥效果」越顯著。
為何要振起來?
查諸醫療史,不難發現其實振動人體可以算是人類歷史悠久頗為古早的一項高科技。傳統中醫推拿就分出了拍、抖、振幾種手法,舒筋活絡。到今天,各處人民公園裡依舊可以見到實踐此道的人民。
這類缺乏現代科技感的原始人體振動術,至今仍存活於減肥市場。不少拍打按摩師高調提倡:拍哪哪通暢,讓腰腹被動動起來,按摩五臟六腑,疏通內在腸胃瘀滯,大便通暢;大腿,胃經在前、膽經在側,手半握拳,敲打之,舒暢膽經、消減贅肉。
不過,這種振動並不能對脂肪有什麼消解作用。一些更有經營意識的老中醫則建言:推拿用來減肥,只有造詣深厚的師傅能做到,一般人根本不可能。
畢竟,中醫推拿減肥需要較高精度的手法,精密定位穴道,才能準確按照中醫理論「舒經活絡」。至於一些精油的運用,也多與風油精無異,讓表皮有灼燒感,仿佛脂肪在燃燒。
總之,中醫早就發現了,拍肉好。
古希臘也發明了振動療法,但原理遠不如中醫玄妙。此類振動用於治療外傷:一人手持一張弓,將弓弦置於傷口附近,撥動弓弦,作彈棉花狀,振動不僅讓傷口附近皮膚的傷痛閾值上升,還可促進血水膿液流出。
但如今橫行中國的減肥儀,與它們關係都不甚大。
減肥儀的直接祖先,是十九世紀瑞典骨科醫生古斯塔夫·贊德創造的近現代醫學的機械療法,和蒸汽機動振動按摩儀。他發明的無數健身器材,為現代的健身房提供了靈感的源泉,最終也讓贊德就成為瑞典科學院院士,功成名就。
到了20世紀60年代,蘇聯老大哥看上了這項蒸汽朋克黑科技。蘇聯航空部門將振動儀器用於改善太空人在外太空引起的骨質疏鬆的症狀,刺激肌肉生長,刺激骨骼再生。再後來,後來用到了運動員身上,多用於放鬆肌肉。
振動儀器對航天事業不比對減肥事業貢獻小。
NASA在「戰神一號」發射最後階段,固體助推模塊燃盡脫落,過程中產生劇烈震動,太空人會被振得看不清各種儀表顯示屏,眼花繚亂。所以現在各國航天項目也大多增加了太空人的振動測試,一是提高身體對振動的耐受,二是測試各種儀器顯示屏。
· 太空人振動測試平臺
總之,歷史上振動儀的運用,本可與減肥沒有關係。將減肥和振動拉上關係的,還得看美國人。
密西根州的巴特爾克裡克療養院,善用水療、電療、光療、熱療,靠此類當時最奇特的療法招徠富人。19世紀末,院長約翰·凱洛格(John Harvey Kellogg)發明了一個鍛鍊儀:凱洛格胃輥。只要趴在上面,讓凹凸不平的棍子一次次掃過腹部就可以得到鍛鍊。
原理簡單明了:棍子緩慢而有力地無序施力,會讓肌肉為了維持身體平衡不停地收縮。這樣的過程中可以消耗人身體裡的能量,被認為可以減輕體重。這可以算是最早的被動運動減肥裝置了。
20世紀,凱洛格繼續他的創新,電能的發展給他帶來了新的靈感。
這次是一把通電就可以哆嗦的板凳。他相信這樣的振動可以清腸道,緩解背痛頭疼。但是據使用者回憶,「難以忍受、痛苦不堪」,畢竟光看形狀就感覺在上刑。
除了這些奇怪的機器,凱洛格最大的貢獻要數和他當記簿員的兄弟基斯·凱洛格一起發明的早餐玉米片了。
然而這些器械不是停留在原型機階段從未大規模生產,就是局限於服務少部分有閒、有錢、有肉階層。神仙機器,凡人只能遠觀。
直到物資過盈的二十世紀20年代,一根來回抽動的帶子,開啟了減肥儀進千萬美國家庭的新時代。
振動腰帶其實並不新鮮,依舊是瑞典人古斯塔夫·贊德的功績,1850年被發明用來模仿按摩。但時隔半個多世紀,電機發展迅猛,蒸汽動力早已不可比擬。每分鐘近3000次的震顫,使振動腰帶成為了令肥肉膽顫的神器。
排毒、養顏、美體的廣告宣傳加上隨電機的頻率甩動的肥肉,讓尚未經歷大蕭條的美國人民願意相信:只要每天看書看報聽廣播時候振上一刻鐘,就可以輕鬆甩掉身上的多餘的贅肉,不用費勁便可擁有像移民苦力勞工一樣強健的體魄。
哪怕後來廠商開始免責聲明這並不能減肥,卻也未影響震動腰帶的熱度。尤其在二戰末期,美國女性從工廠回家,為回到祖國的男人保持身材成為剛需,減肥儀熱銷。
今天,一些跑步機仍保留了振動腰帶的功能,歲月靜好地安撫著那些鬆軟的肚腩。真要說振動腰帶對減肥的幫助,可能只有高頻率振動腸胃讓人食欲不振了吧。
除了腰帶,還有振動褲衩。就像是《廣告狂人》裡的駐顏腰帶(褲衩)一樣,減肥不可能,倒是帶來了和減肥美容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減肥「要完」
世紀之交的減肥熱,很快引起了各界的關注。
早期減肥儀多註冊為醫療器械銷售,但2002年2月,國家藥監局作出批覆:只要不是用於肥胖症治療目的,僅僅用於日常耗能健體的減肥儀不能算醫療器械。隨後引發了第一次對於減肥儀的清理。
同一年,著名的減肥產品諾美婷和御芝堂都出現了「減肥奪命丹」的死亡事件,減肥市場出現嚴重信任危機。
但這並不能讓減肥熱潮降溫,對減肥藥物的管制反而促進了物理減肥的升溫。
一年後,被逐出醫械目錄的各大減肥儀廠商改弦更張,廣告預算讓一眾媒體欲罷不能。
2003年4月3日,《北京晚報》發行量首次突破150萬,創下北京報業市場發行量新紀錄,7月份僅僅減肥產品的廣告費就達到500萬元,佔了當月全部廣告超過三分之一。
減肥市場的景氣,消費者的需求,在那個紙媒最繁華的時代盡顯。整個減肥產業都在新世紀的朝陽下賽跑,中央一頻道都無法拒絕減肥產品廣告這塊蛋糕。
可好景不長,七月還沒過去,食品藥品監管局和公安部就開始全面清理增高儀減肥儀。減肥產品十年來最風光的一年,也成為了之後十年最風光的一年。
2006年8月1日國家廣電總局、國家工商總局把藥品、醫療器械、豐胸、減肥、增高產品打成黑五類,在電視購物節目上禁播令。安必信不只生產「方向盤」脂肪運動儀,更是早期電視購物的大品牌。這次「重拳出擊」給電視購物帶來了信用危機,但減肥產品依舊活躍在人民群眾中。
· 何炅代言的安必信檯燈
物理減肥儀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也引發了眾多奪命悲劇,震動減肥腰帶導致的傷損中,輕則內臟位移,重則內臟破裂,微電流減肥儀觸電身亡上法醫學刊,更不用說因為振動引起的各種機體損傷了。
但時至今日,在大中城市的許多購物中心振動減肥的體驗攤位依舊火爆。振哪裡瘦哪裡的手持減肥儀也發展得越來越大——全身振,全身瘦。
站在高頻振動的踏板上,全身的肉毫無疑問地被振得酥麻綿軟,振個十幾分鐘,汗如雨下。這般快意恩仇的正反饋,讓人慾罷不能。當然,你跺你也麻。
雖然振動用來減肥一直很牽強,但中醫西醫都沒有停止對這種看似簡單其實其樂無窮的物理療法的興趣。在嚴肅醫療儀器的發展中,振動儀的確佔據一席之地。在腦卒中、腦癱等疾病留下的身體不便中,振動作為輔助療法被廣泛使用。
然而,脂肪存在於脂肪細胞內,堆積在一起成為肥肉,不溶於水。哪怕依靠摩擦、擠壓、超聲波將脂肪震散,畢竟不可能被尿出來。所以只要不用針管抽出脂肪,這些動作大多白費。
減肥,尤其是在夏天總是急迫的,急於兌現的消費需求與立竿見影的出油出汗讓自覺胖容易衝動。
依舊痴想振哪裡瘦哪裡的人,俗話說得好:遊泳健身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