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裡的「黃金雨」
曹廣雪
27989
點石成金的傳說
自古以來,黃金就是財富的象徵。世界各地流傳著許多與黃金有關的神話傳說,其中,在中國與歐洲都有點石成金的故事,但這兩個故事的內容卻完全不同。
漢朝人劉向寫的《列仙傳》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晉朝初年,南昌人許遜被朝廷任命為旌陽縣令。有一年,因為年景不好,很多老百姓交不起賦稅。許遜非常同情百姓,便叫大家挑來一些石頭,他施展法術,用手指一點,石頭都變成了金子,這下百姓們再也不擔心交不起賦稅了。成語「點石成金」就是由此而來的。
在希臘神話裡,也有一個點石成金的故事:
森林之神西勒諾斯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養父和老師。有一次,西勒諾斯喝醉了,跑到國王彌達斯的花園裡呼呼大睡。彌達斯在酒神節上見過他,知道他是誰,所以盛情款待了他十天十夜,直到第十一天才把他送回酒神那裡。
酒神為了報答彌達斯,許諾給彌達斯任何他想要的東西。彌達斯希望擁有點石成金的本領,酒神答應了他。從此以後,凡是彌達斯雙手接觸到的東西,都會變成金子。
一開始,彌達斯非常高興,他用手在王宮裡到處亂點,把周圍所有的東西都變成了金子。可是,他很快就發現自己無法吃東西,因為只要他一碰食物,食物立刻就變成了金子。這樣下去他遲早要被餓死。接下來,他無意中碰到了自己的女兒,結果把女兒變成了一尊黃金雕塑。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所擁有的本領,其實是一場災難。
彌達斯求酒神收回賜給他的本領。酒神讓彌達斯去帕克託羅斯河裡洗澡,彌達斯照著酒神的話去做了,當他接觸到水面時,點石成金的能力轉移到了河水裡,河底的砂石立刻變成了黃金。從此,彌達斯恢復了正常,而那條河成了盛產黃金的地方。
天上降下「黃金雨」
在古代,人們不僅希望有點石成金的法術,甚至還希望金子能夠像雨點一樣從天上落下來呢。據《史記·秦本紀》記載:「扞獻公呴十八年,雨金櫟陽。」這句話是說:秦獻公在位的第十八年(公元前367年),櫟陽城下了大雨,雨中夾帶著黃金。
秦獻公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國君,早年曾流亡魏國。他繼位後的第一年,就廢除了用活人殉葬的制度。所謂天上下金雨,是後人為了頌揚秦獻公的仁政,故意附會上去的吉兆。後來,「櫟陽雨金」演變為一個成語,用來比喻意外的恩賜。
有趣的是,有些科學家也認為,地球上的黃金可能是「天上掉下來的」。只不過,它們不是隨著普通的雨水降下來的,而是40多億年前一場流星雨帶來的。
根據現有的理論,在地球形成初期,熔化狀態的鐵逐漸向地心下沉,由此形成了地核。在這個過程中,絕大多數的貴金屬也被帶入地核,地表中的貴金屬含量應該極其稀少,遠低於今天的開採量。
那麼,為什麼現在地表可以開採出那麼多貴金屬呢?有些研究人員猜測,地球形成後不久,曾經有一場大規模的流星雨降臨地球。那些隕石為地球帶來了大量的貴金屬,它們在地表形成了一個含有貴金屬的地質薄層,這個薄層隨著地質活動逐漸成為現在的貴金屬礦藏。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來自格陵蘭島的古老巖石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支持了「天上掉金子」的觀點。他們採樣的巖石距今約40億年,正好處在地核形成後、流星雨降臨之前的這段時期。
研究人員分析了這些巖石中鎢同位素的特點,又分析了流星雨降臨後的巖石樣本,並將這兩種巖石進行了對比。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流星雨的降臨的確改變了地表巖石的成分,增加了巖石中金屬的含量。
據估計,要產生目前地表所發現的貴金屬數量,落到地球上的隕石可能多達2000億億噸呢。
現實中的黃金雨我們是沒有機會見到了,不過,我們可以在瓶子中製造一場神奇的人造「黃金雨」。
【化學試劑】碘化鉀、乙酸鉛(又名醋酸鉛)、蒸餾水。
【實驗儀器】鐵架臺、鐵圈、燒杯、玻璃棒、錐形瓶、塞子、漏鬥、濾紙。
【操作步驟】
1.稱取等質量的碘化鉀和乙酸鉛,放在燒杯中。
2.向燒杯中加入蒸餾水,將碘化鉀和乙酸鉛配製成0.3%的稀溶液。乙酸鉛溶液是乳白色的。
3.用漏鬥和濾紙過濾乙酸鉛溶液,直到溶液澄清為止。
4.將乙酸鉛溶液與碘化鉀溶液混合在一起,混合液會變成鮮明的黃色。
5.將燒杯放在熱水中水浴加熱,讓混合液中的沉澱溶解。
6.趁熱把混合液加入到錐形瓶中,塞緊塞子。
很快,瓶子中有金黃色的顆粒析出,猶如黃金般落下,形成美麗的「黃金雨」。
【實驗原理】
乙酸鉛和碘化鉀反應生成微溶的碘化鉛(金黃色物質)和可溶的乙酸鉀。碘化鉛經加熱溶解,又因為溶液自然降溫而結晶,金黃色的晶體從溶液中析出,形成「黃金雨」。
【注意事項】
1.兩種溶液混合時,如果瓶子裡有淡黃色的粉末沉澱,應該滴點醋酸,直到沉澱全部都變成金黃色。
2.如果想要產生大量碎屑狀的碘化鉛,應該讓溶液在20℃左右的情況下結晶。由於溫度較高,結出的晶體是片狀的,比較大,視覺效果更好。
3.鉛屬於重金屬,有一定的毒性,實驗後的廢液一定要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