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從網上買回來的水草,或者從花鳥市場買回來的水草,種到缸裡面沒幾天就開始集體溶葉,這可嚇壞了不少魚友。溶葉其實就是腐爛,水草沒幾天就集體爛掉,這是中了什麼邪?為啥水草無緣無故集體去世。沒有吃水草的生物,有充足的光照,有肥沃的基質,有適宜的溫度還有水質,無緣無故就溶葉?太不地道了吧!這其實不能怪水草不地道,這只能怪商家賣給了你「水上葉」,也怪自己不睜大眼睛看好水草形態!買到了「假水草」,也就是「水上葉」。我們先來帶大家了解一下,水上葉和水下葉都是什麼?
水草的葉子浸泡在水中時長出的葉子就叫做水下葉,他們相對來說比較柔軟。而有些水草長得太高了,葉子直接就長出了水面,這樣的葉子相對更加柔韌,挺拔,也叫做水上葉。其實兩者無非就是質地和生長環境不同嘛?其實結構也是不同的。如果結構相同,水上葉也不會爛在水裡了。相對而言,水上葉的水草確實更加好管理,種植。他們不需要添加二氧化碳,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有的是。並且種在花盆裡可以直接拿出去曬太陽,不用加水草燈。不需要過多管理它也能長得很好。不過水下葉就麻煩多了,要時不時追肥一下,加二氧化碳,還要水草燈,很多商家為了省事直接就把水上葉水草賣給你了。難道水上葉水草買回來就要扔掉嗎?如果你已經扔了那麼馬上撿回來!試試轉水吧!
怎麼給水草進行轉水操作?
水草轉水的一個過程,就是讓水草從水上葉變成一個水下葉。這個過程不能太快,需要給水草一個適應期。
首先,買回來的水草先給它打個頂,避免妨礙到之後的操作,儘可能剪短一些,目的就是捨去一些水上葉。然後用水草泥栽種起來,注意,栽種容器最好越高越好,不能低於植株高度。然後我們先加一點點水,讓水沒過介質(水草泥)。之後放到散射光下面,或者陽光下。
三天後繼續加水,加水加到沒過植株的五分之一,讓水草開始感覺到自己所處的環境水位正在上升。一般不用多久,水草基部就會開始長一些水下葉出來。然後繼續提供充足的光照。
再過三天,水直接加沒過植株的二分之一,並且適當添加一些二氧化碳,幫助水下葉生長,此時頂端也會開始冒側芽了,然後繼續給足光照。
三天後,直接加水加滿,讓水沒過植株,然後增加一些二氧化碳。原來的老葉子也許會爛掉,不過沒事,新的水下葉開始生長,會替換掉老葉子。再養一周後,如果水草長勢良好,沒有啥異樣,就可以直接種在魚缸裡面了。這樣就不會再溶葉。
如果是無莖水草直接把一些較硬的水上葉扯掉,留下嫩葉慢慢發育,直接入水即可。不過很多魚友水草溶葉的現象還是源自於自己,比如你溫度過高了,水榕就比較容易溶葉。最後教大家一個辨別水草是否是水上葉的秘訣:看質地和形態。很多水草出水後就會改變自己的形態,比如說宮廷水草,尖尖的葉子出水後變圓。或者如果是葉子很硬的,拿著基部可以在空氣中挺著的,那也很有可能是水上葉。大家其實選好購買渠道還是沒問題的。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