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那幫人傳播的是謠言,我傳播的是知識。闢個謠,也做個科普。
寫在最前面:這篇文章的起因是一個謠言
8月25日,一則微信消息在朋友圈消息炸了:遼寧桓仁虎谷峽玻璃棧道斷了。
原因呢?
是因為一群大媽在玻璃橋上大跳特跳廣場舞,保安苦勸不聽,越跳越嗨……
更有人配上了兩個視頻:
第一個,大媽狂跳廣場舞(其實是鬼步與廣場舞的魔幻結合,汗一個……)
第二個,遼寧桓仁虎谷峽玻璃棧道事故現場視頻(原視頻2分鐘,只節選30秒)
我們先來闢謠:
第一,上下兩個視頻沒有關聯,不是同一事件。
第一個視頻是杭州山溝溝玻璃橋的視頻。大家別擔心,雖然橋晃得很厲害,但橋還在。
第二個視頻才是遼寧桓仁虎谷峽玻璃棧道事故的視頻。不過也並不是玻璃棧道垮塌,而是2020年8月19日下午約13點30分,因為突降暴雨導致部分遊客乘坐下山玻璃滑道時的滑速過快,因而發生了人員碰撞,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傷。
說實話,造謠者的移花接木能力確實很強,生拉硬扯讓兩件沒有關係的事情產生了聯繫,還成功忽悠了網友,讓大家發出了玻璃棧道都有安全隱患,不要去遊玩的評論。
網友評論不要去遊玩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謠言,不僅利用了部分公眾對廣場舞的厭惡,也利用了部分公眾對玻璃棧道(玻璃橋)的安全性的擔憂。但更主要的,是這個謠言的始作俑者利用了一個真科學知識——共振對橋梁確實存在破壞作用。
這也是我們今天要科普的內容:共振——它確實可以幹掉一座堅固的橋梁。
看到這個謠言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確實就是「共振」。
說起這個反應,只能自誇一下幼年的「敏而好學」了。
記得小時候家裡有一本「工農兵讀本」的《十萬個為什麼》,五年級的時候我已經通讀,因而知道了「火車拉太多車頭帶不動怎麼辦」、「為什麼在喜馬拉雅山珠峰營地上煮的米飯都是夾生飯」、「為什麼挑水時候放一片樹葉在桶裡,水就不會灑出來」等等這些問題的答案,當然,也包括「為什麼過橋不能齊步走」這個問題。
沒錯,答案就是「共振」——實際上任何物體在一定頻率下都是會產生共振的,只是建築物的共振頻率屬於次聲範圍,我們不易察覺。
在橋梁上步奏一致地行走,隊伍就會將這個走動的頻率強加給橋梁,如果不幸正好是橋梁產生共振的頻率,這個不斷重複的頻率就會使振幅逐漸加大,而當振幅達到一定程度,共振強度超過了橋梁的承受能力,橋梁就會遭到損壞,出現垮塌現象。這時,不但橋梁被毀,行進的隊伍也出現人員傷亡。所以現在無論什麼隊伍,過橋時都不會齊步走,而是改為散步走。
這樣的事情歷史上多有記載:
法國在18世紀中葉就出現過這種事情,當時是一隊士兵在指揮官的口令下,以整齊的步伐在一座102米長的大橋上開步走,這次開步走和橋形成了共振,最終導致橋梁斷裂,造成226名官兵和行人喪生。
同樣的事情,在俄羅斯、美國,甚至在我國解放戰爭期間都有過報導。
可見,忽視「共振」這種常見的物理現象也會出現大問題,甚至後果嚴重。
但「共振」也不全是害處。實際上共振無處不在,而且絕大部分「共振」是無害甚至有益的。
現實生活中,只要一個「振動」發出,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伴隨「共振」的。如果沒有共振,我們甚至聽不到聲音。
還記得上學的時候把直尺按在桌沿上撥動嗎?那一連串的「篤篤——」之聲就是振動了直尺之後,空氣與直尺共振而使我們聽到了聲音。沒有共振,我們就生活在一個完全無聲的世界裡了。
而且,如果想讓我們唱歌的聲音更好聽,是不是常常聽到說「胸腔、鼻腔要有共鳴啊」?其實那也是「共振」。我們在空曠而回聲效果好的房間裡獲得好的音效,也是利用了共振和聲波的反射、散射以及衍射幾個特點,形成了一個聲場的結果。
還有,超聲波洗牙,實際上也是利用超聲波使牙齒上的汙垢產生共振,最後脫落。這和建築物超過共振振幅承受能力垮塌是一樣的原理,只不過是在可控的範圍內使用。
我國古代也有些關於「共振」的趣事,也形成了描述事物之間存在內在聯繫的成語——「鐘響磬鳴」。
原文出自唐代韋絢的《劉賓客嘉話錄》:
洛陽有僧房中磬子,日夜輒自鳴。僧以為怪,懼而成疾。求術士百方禁之,終不能已。曹紹夔素與僧善。夔來問疾,僧具以告。俄擊齋鍾,磬復作聲。紹夔笑曰:「明日設盛饌,餘當為除之。」僧雖不信紹夔言,冀或有效,乃力致饌以待。紹夔食乞,出懷中錯,鑢磬數處而去,其響遂絕。僧問所以,紹夔曰:「此磬與鐘律合,故擊彼應此。」僧大喜,其疾便愈。
譯文:
洛陽一座寺院的僧房中有隻磬,不論白天黑夜,無人敲擊,動不動就自己發出聲響,僧人又奇怪又害怕,以致因此嚇出病來,他請了許多江湖術士,用盡了種種辦法,想來制止磬鳴,但都無濟於事。有個名叫曹紹夔的人,素來與僧人友好。他前來探望僧人的病情,僧人把染病的原因告訴了他。不一會兒,寺裡正好敲擊齋鍾,磬又自己響起來。曹紹夔頓時明白過來,笑著對僧人說:「請明天擺下盛宴,我來為你制止它自鳴吧!」僧人雖然不大相信他的話,但還是抱著一線希望,就儘自己的力量準備了豐盛的宴席。第二天,曹紹夔吃完飯後,從懷裡掏出一把銼刀,將磬銼了幾處就走了。從此,這隻磬便不再自鳴了。僧人去詢問原因,曹紹夔說:「您的這隻磬和寺院的鐘固有頻率相同,所以那邊敲鐘就能引起磬的共鳴。」僧人聽了十分高興,病也馬上好了。
闢完了謠,介紹完了共振,學了個成語,其實也是用這個求證過程給自己上了一節課。很多時候,我們較較真,求求證,不光能明辨謠言,更多地,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漲漲知識。
我漲了姿勢,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