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東北冬天的鐵欄杆是甜的」來騙人已經沒用了,建議你告訴別人「Switch卡帶舔起來是甜的」,然後看ta舔完後齜牙咧嘴的樣子偷樂吧。
真相是:特別苦,苦到滿地打滾。
好端端的遊戲卡為啥這麼苦呢?這是因為遊戲卡中加入了世界上最苦的苦味劑——苯甲地那銨。它也叫苦精,大概是因為它已經苦成精了。
它的本體是一種白色結晶粉末,平平無奇,看著就像平凡的食鹽。它的英文名是Denatonium Benzoate,化學命名是苄基二乙基[(2,6-二甲苯基氨基甲醯基)甲基]銨苯甲酸鹽(你知道這麼多並沒有什麼用,但我就是想寫)。
苯甲地那銨是英國科學家麥克法蘭·史密斯(MacFarlan Smith)偶然發現的。史密斯當時想在利多卡因(一種麻醉藥)的結構上進行改動,開發出新的麻醉藥。於是,他在利多卡因的結構上增加了一個苄基,然後發現合成出來的這個東西真是苦到難以忍受。
上面這個故事,可能是經典的「化學家舔了下手指」的套路。
那苯甲地那銨有多苦呢?一小塊兒方糖大小的苯甲地那銨,足以讓一整個運動館遊泳池的水苦到讓人難以忍受。
用科學一點的語言來說,人們用「苦度」來表示物質有多苦。測量方式是將一種物質引起苦味味覺的閾值,與奎寧作比較:奎寧的苦味定義為基準1,苯甲地那銨的苦度值為1000,也就是說苯甲地那銨比奎寧要苦1000倍。
苯甲地那銨:我真的好苦啊。
苯甲地那銨雖然是以麻醉劑的願景被創造出來,但其在醫藥領域的應用幾乎為0(笑)。
它有如下特點:沒有毒、沒有氣味、便宜、特別溶於水和溶劑、苦得要人命。來思考一下,這樣的東西還可以用來幹嘛呢?
苯甲地那銨成為了卓越的苦味劑、厭惡劑。
把苯甲地那銨加入到容易被人誤食的有毒有害物質中,可以有效避免因為誤食引起的中毒現象。比如工業酒精(甲醇)、油漆、有機溶劑、潔廁靈、兒童玩具裡,都可以添加苯甲地那銨來增強安全性。如果你有啃指甲的壞習慣,也有添加了苯甲地那銨的指甲油給你用。
Switch遊戲卡的苦味,就是來源於苯甲地那銨。一來防止被小朋友誤食亂啃,其次是糾正了狂熱玩家「舔卡」的惡習(瞎說的)。雖然苯甲地那銨被證明是無毒的,但是長期暴露在充滿苯甲地那銨的環境中會不會引起人體的健康問題,是沒有研究考證的。因此,就算能忍受這透徹心扉的苦,各位也不要長期舔食遊戲卡啊。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