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礁位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以東,巴布亞灣與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海域,東西寬20~240千米,南北長約2000千米,這裡有上千個珊瑚島礁和沙灘,是世界上景色最美、規模最大的珊瑚礁群。珊瑚蟲分泌出的石炭性物質和骨骼以及單細胞藻類等殘堆積起來、形成礁區。隨著時間的推移,礁區不斷擴大,露出水面的珊瑚礁群就成為海島。在礁群與海岸之間是一條極方便的交通海路,風平浪靜時,遊船在此間通過,船下連綿不斷的多彩、多形的珊瑚景色,就成為吸引世界四方遊客來獵奇觀賞的最佳海底奇觀。300多種活珊瑚生活在這個地區。它們有著千姿百態的形狀。
有的似開屏的孔雀;有的像雪中紅梅;有的形狀如鹿茸,渾圓似蘑菇;有的白如飛霜,綠似翡翠,像靈芝像荷葉…莫可名狀,形成一幅蔚為壯觀的天然藝術圖畫。珊瑚礁將湖包了個嚴實,這裡風平浪靜,是天然的避風港。各種魚類、蟹類、海藻類、軟體類,五彩紛呈,琳琅滿目,透過那清澈的海水,歷歷在目。比如欲稱霸海洋的鯊魚,漂亮華麗的獅子魚,好逸惡勞的印頭魚,脊部棘狀突出釋放毒液的石頭魚,令人生畏、古怪的巨蛤,柔軟無骨的無殼蝸牛,碩大無比的海龜,斑點血紅的螃蟹…被潮水衝上來的大小貝殼安安靜靜地躺在沙灘上,閃爍著光芒;退潮時來不及逃走的大龍蝦長達1米,與肥美的海參大飽幸運者的口福。
每年7~9月,瀕臨滅絕的座頭鯨出現在珊瑚島南部。它體長15米,大的座頭鯨體重在40噸以上,但這是一種溫和的海洋哺乳動物。這裡還能看到大量的儒良,也就是海牛,它們是唯一以植物為生的海洋哺乳類動物。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海龜來到雷恩島產卵,它們如今已瀕臨滅絕,這裡是它們的一個主要繁衍地。大堡礁大部分隱沒在水下成為暗礁,只有頂部露出海面的成為珊瑚島,總面積約8萬平方千米。在大堡礁和珊瑚海範圍內,點綴著大大小小600多座珊瑚島。稍大一些的島嶼上,已經有了深厚的土層,島上椰林、木瓜、香蕉、麵包果樹長得非常茂密,棲息著成百萬隻海鷗和燕鷗。
澳大利亞政府還在大堡礁的一部分島礁上建立了龐大的海洋公園,遊客可以透過深入水下的長廊,盡情地欣賞海底珊瑚礁和海底生物的奇妙景象。大堡礁是世界上最有活力和最完整的生態系統,珊瑚礁能夠對海岸形成很好的生態保護作用,還能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在水下可以看到,各種生物都在珊瑚的孔隙裡面生活,珊瑚成了它們的保護所,而且在裡面還能找到很多食物,眾多動物共同組成了一個水下大家庭。但這裡的平衡也是最脆弱的,如在某方面受到威脅,對整個系統來說將是一種災難。大堡礁禁得住大風大浪的襲擊,但最大的危險卻來自人類。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人類大量捕魚、捕鯨,進行大規模的海參貿易等,已經使大堡礁傷痕累累。
遊客撿光礁石上的以刺冠海星為食的法螺,導致刺冠海星的數量激增。由於刺冠海星會把消化液吐在珊瑚上,令珊瑚死亡。隨著刺冠海星的劇增,威脅到大堡礁的生態,只有保護法螺,才能減少刺冠海星,但部分珊瑚礁的生態平衡必須花上40年才能恢復。國際間的新研究指出,大堡礁面臨的危險比從前想像的大得多,在50年內將開始碎裂。那麼將來的某一天,這片美麗的水域是否真會因為人類的活動而消失呢?
在南極,有一個極為神秘的海叫作威德爾海,它是南極的邊緣海,南大西洋的部分,位於南極半島同科茨地之間,最南端達南緯83℃,北達南緯70℃,寬度在55千米以上。它因1823年英國探險家威德爾首先到達於此而得名。許多探險家因為它的魔力而視其為畏途,那麼,威德爾海到底具有什麼魔力呢?流冰的巨大威力是威德爾海最大的魔力。南極的夏天,在威德爾海北部,經常有大片大片的流冰群出現。這些流冰群首尾相接,像一座白色的城牆,連成一片,有時還會有幾座冰山漂浮於其中。
有的冰山有一兩百米高,方圓兩三百平方千米,就像一個大冰原。在流冰群的縫隙中船隻航行異常危險,說不定什麼時候流冰就會把船隻撞壞或者使船上駛入「死胡同」,再也無法衝出,航船便永遠留在這南極的冰海之中1914年,威德爾海的流冰就吞噬了英國的探險船「英迪蘭斯」號。在威德爾的冰海中航行,風向對船隻的安全意義重大。在刮南風時,流冰群會散向北方,這時就會有一道道縫隙在流冰群之中出現,在縫隙中船隻就可以航行。如果北風颳起,流冰就會擠到一起,船隻就會被包圍。
所以,在威德爾海及南極其他海域,一直有「南風行船樂悠修,一變北風逃外洋」的說法。至今,各國探險家們還不敢違背這一信條,足見威德爾海「魔力」之大了。威德爾海的另一魔力就是絢麗多姿的極光和變化莫測的海市蜃樓。船隻航行在威德爾海中,就像飄遊在夢幻的世界裡。它那變幻莫測的自然奇觀,既使人感到神秘,又令人恐懼。有時,船隻正在流冰縫隙中航行,突然陡峭的冰壁出現在流冰群周圍,好像冰壁將船隻包圍,擋住了去路,似乎再沒有出路,使人驚慌失措。霎時,這冰壁又不復存在了,使船隻轉危為安。有時,船隻明明在水中航行,突然間好像開到冰山頂上,船員們頓時被嚇得一個個魂飛膽喪。不知有多少船隻被大自然演出的這一場場鬧劇引入歧途,有的受幻境迷惑而進入流冰包圍的絕境之中,有的竟為避虛幻的冰山而與真正的冰山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