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氣元件的布局
(1)根據電氣原理圖的要求,對需裝接的電氣元件進行板面布置,並按電氣原理圖進行導線連接,是電工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果電氣元件布局不合理,就會給具體安裝和接線帶來較大的困難。(樹上鳥教育電氣設計)(2)簡單的電氣控制線路可直接進行布置接接,較為複雜的電氣控制線路,布置前必須繪製電氣接線圖。
電動機單向連續運行控制電路元件板面布置圖
電動機正反轉控制電路元件板面布置圖
電動機Y一△降壓啟動控制電路元件板面布置圖
二、元器件的安裝
(1)熔斷器的安裝安裝時,中心片接電源進線,螺口接電源出線。簡稱「低進高出」
(2)交流接觸器的安裝,交流接觸器應垂直安裝於底板上傾斜角應小於5°。交流接觸器上的散熱孔應朝上。
(3)熱繼電器的安裝,熱繼電器必須按照產品說明書規定的方式安裝。當它與其他電器裝在一起時,應注意將它裝在其他電器的下方以免其動作特性受到其他電器發熱的影響。輔助觸點接線樁應朝下安裝。
(4)按鈕的安裝,停止按鈕必須用紅色。安裝時,按鈕上的進線孔應朝下,以防雨水順著電線流入按鈕內。
三、控制箱配線常用的方式
控制箱配線常用的有三種明配線暗配線塑料穿線槽的配線。
(1)明配線多,明配線又稱板前配線,如圖所示。
明配線是將電器元件之間的連接全部安裝在板前。主電路的連接線般採用較粗的2.5mm2的單股塑料銅芯線;控制電路一般採用1mm2的單股塑料銅芯線,並且要用不同顏色的導線來區分主電路、控制電路和接地線。明配線安裝的特點是線路整齊美觀,導線去向清楚,便於查找故障。
(2)暗配線、暗配線又稱板後配線如圖所示。
暗配線是當各電器元件在配電板上的位置確定後,在每一個電器元件的接線端處鑽出比連接導線外徑略大的孔,並在孔中插進塑料套管,即可穿線暗配線的特點是,配線速度較快,容易長時間保持板面的整潔。缺點是維修時如導線磨損或線管脫落,査對線號較困難。
(3)塑料穿線槽配線。當電氣控制櫃內的空間較大時,可應用塑料穿線槽的配線方式。塑料穿線槽由蓋板及槽底座組成,其外形如圖所。
塑料穿線槽配線方式,穿線槽的槽中空間容納導線,缺口供導線進出用。用於電氣元器件的所有聯結導線都要通過塑料穿線槽,所以在電氣安裝板的四周都需配塑料穿線槽。塑料穿線槽用螺釘固定在底板上。
塑料穿線槽的配線特點是,配線效率高,省工時,對電器元件在底板上的排列方式沒有特殊要求,在維修過程中更換元器件時,對線路的完整性也無影響,但配線所
用的導線數量較多。
四、布線及接線工藝要求
電動機單向連續運行控制電路實物圖
電動機正反轉控制線路實物圖
(1)導線儘可能靠近元器件走線;儘量用導線顏色分相,必須符合平直、整齊、走線合理等要求。
(2)對明露導線要求橫平豎直,導線之間避免直接交叉;導線轉彎應成90°帶圓弧的直角,在接線時可藉助螺絲刀刀杆進行彎線,避免用尖嘴鉗等進行直接彎線,以免損傷導線絕緣。
(3)控制線應緊貼控制板布線,主迴路線相鄰元件之間距離短的可「架空走線」。
(4)板前明線布線時,布線通道應儘可能少同路並行導線按主、控電路分類集中。
(5)可移動控制按鈕連接線必須用軟線,與配電板上元器件連接時必須通過接線端,並加以編號。
(6)所有導線從一個端子到另一個端子的走線必須是連續的,中間不得有接頭。
(7)所有導線的連接必須牢固,不得壓塑料層、露銅不得超過3mm,導線與端子的接線,般是一個端子只連接一根導線,最多不得超過兩根。
(8)導線線號的標誌應與原理圖和接線圖相符。在每一根連接導線的線頭上必須套上標有線號的套管,位置應接近端子處。在遇到6和9或16和91這類倒順都能讀數的號碼時,必須做記號加以區別,以免造成線號混淆。線號的編制方法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9)裝接線路的順序一般以接觸器為中心由裡向外,由低向高,先控制電路後主電路,以不妨礙後繼布線為原則。對於電氣元件的進出線,則必須按照上面為進線,下面為出線,左邊為進線,右邊為出線的原則接線。
(10)螺旋式熔斷器中心片應接進線端,螺殼接負載方;電器上空餘螺釘一律擰緊。
(11)接線柱上有墊片的,平墊片應放在接線圈的上方,彈簧墊片放在平墊片的上方。
五、通電前檢查
安裝完畢的控制電路板,必須經過認真檢查後,才能通電試車,以防止接線錯誤或漏接線引起線路動作不正常,甚至造成短路事故。應按以下步驟進行檢查:
(1)核對接線
按電氣原理圖或電氣接線圖從電源端開始,逐段核對接線及接線端子處線號,重點檢查主迴路有無漏接、錯接及控制迴路中容易接錯的線號,還應核對同一導線兩端線號是否一致。
(2)檢查端子接線是否牢固
檢查端子上所有接線壓接是否牢固,接觸是否良好,不允許有鬆動、脫落現象,以免通電試車時因導線虛接造成故障。
(3)用萬用表檢查
在控制電路不通電時,用手動來模擬電器的操」作動作,用萬用表測量線路的通斷情況。檢查時應根據控制電路的動作來確定檢査步驟和內容,並根據原理圖和接線圖選擇測量點。
六、控制電路的調試與運行
控制電路安裝完畢,經檢查無誤後,可以進行通電試運轉。為保證人身安全,通電試車時必須有專人監護,試車前應做好準備工作,般要清點工具及材料,裝好接觸器的滅弧罩,檢查熔斷器的熔體是否符合要求,分斷各開關,使按鈕、行程開關處於未通電狀態檢査三相電源電壓是否正常,然後按以下順序通電試車:
(1)空操作試驗
裝好控制電路中的熔斷器熔體,不接主電路負載,試驗控制電路的動作是否可靠,接觸器動作是否正常;檢査接觸器自鎖、互鎖控制是否可靠;用絕緣棒操作行程開關,檢査其行程及限位控制是否可靠;觀察各電器動作靈活性注意有無卡住現象;細聽各電器動作時有無過大的噪聲;檢查線圈有無過熱及異常氣味。
(2)帶負載試車
控制電路經過數次空操作試驗動作無誤後,即可斷開電源,接通主電路帶負載試車。電動機起動前應先做好停車準備,起動後要注意電動機運行是否正常。若發現電動機起動困難,發出噪聲,電動機過熱,電流表指示不正常,應立即停車斷開電源進行檢查。
(3)有些電路的控制動作需要調試,如定時運轉電路的運行和間隔時間,Y一△降壓起動控制電路的起動時間,反接制動控制電路的終止速度等。試車正常後,電動機才能投入運行。
電動機單向連續控制線路
接觸器聯鎖正反轉控制線路原理圖
接觸器聯鎖正反轉控制線路原理分析
1、正轉
按下SB1—KM1線圈得電KM主觸點鬧合—電動機得電正轉
KM1常閉斷開—與KM2互鎖
KM1常開閉合—自鎖
2、停止:
按下SB3—KM1線圈失電一KM1主觸點斷開一電動機失電停止
KM1常閉閉合—解除與KM2互鎖
KM1常開斷開—解除自鎖
3、反轉
按下SB2—KM2線醫得電~KM2主觸點閉合一電動機得電正轉
KM2常閉斷開—與KM互鎖
KM2常開閉合—自鎖
雙重聯鎖正反轉控制線路原理圖
電動機Y一△降壓啟動控制線路原理圖